第三十章 巨鹿戰敗留將攻城 劉秀攻邯鄲捉假帝(2 / 3)

劉秀與諸將出營五裏與馮異相見。眾人相互見禮,互致問候後,劉秀執馮異雙手,望著雄壯的漢兵說道:“信都一別,不過半載,想不到會有今天的局麵,全賴諸將努力的結果。”

馮異也感歎道:“全賴明公威德服人,諸將樂受驅使,河北吏民思慕明公,自然大事可成。”

漢軍又添精兵,士氣更盛,把邯鄲鐵桶似地圍起來,躍躍欲攻。

劉秀與馮異回到大帳。馮異說:“攻敵先攻心。明公可多作檄文,散布四方,揭露王郎假子輿之名義謀篡漢室之真相,然後,發兵攻城,示以兵威。守城兵馬心驚膽寒,邯鄲可破。”

劉秀笑道:“公孫之計可行。先前已有檄文傳布河北,隻是很不夠,我依公孫之議,多作檄文,攻王郎之心,假漢帝一定心驚肉跳,後悔當初了。”

邯鄲城裏,趙王宮溫明殿上,假子輿王郎麵對從天而降的漢兵,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來回踱步,氣急敗壞地說:“張參、王饒、兒宏,一群廢物!手上幾十萬人馬竟擋不住劉秀,竟讓人家鑽到朕的眼皮底下了。”丞相劉林忙說:“臣聽說王饒在巨鹿正與劉秀的主力漢兵交戰,柏人城倒是沒有漢兵,可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什麼,巨鹿也有漢軍主力?劉秀到底有多少人馬?朕不相信,眼下保住邯鄲要緊,快命令全城將士守城,後退者立斬!”劉林擔憂地說:“陛下,邯鄲的精兵、重兵都已分發去各地據守關隘,城中空虛,兵少將寡,如何是好?”

“那就命全城百姓上城頭守城,違令者滅族!”王郎臉色鐵青,咬牙切齒地說。

“可是,城中百姓看了劉秀檄文,議論紛紛,人心不穩,用他們守城,恐有不測!”

王郎一聽到“檄文”二字,登時像泄了氣的皮球跌坐在石階上。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他這個假子輿最害怕別人說假帝嗣之名。劉秀的檄文不僅使邯鄲城內民心動蕩,軍心不穩,連假天子也心驚肉跳。王郎眼巴巴地望著劉林說:“你看怎麼辦?難道就這樣坐以待斃嗎?”

劉林雖然慌張,卻比王郎鎮定得多,於是獻計說法:“城中兵少將寡,必不能抵禦長久。陛下宜派人出城,發詔巨鹿、柏人城,召張參、王饒回兵救援邯鄲,再發檄文於郡縣,征發突騎調集各地兵馬,何懼劉秀的兵馬!”

王郎頓時來了精神。對呀,不論是真是假,自己現在身份是漢室天子,就可以發詔召募天下勤王之兵,為什麼要怕他劉秀呢?於是,命少傅李立起草詔書,派繡衣使者深夜墜城而出,乞求外援。

城外漢軍發起攻城。因為有進攻巨鹿的經驗,漢軍一開始便雙管齊下,架雲梯、挖地道,天上地下,一同向邯鄲發起猛烈的進攻。邯鄲兵少,顧得了這邊,顧不上那邊,擊退天上的又得去堵地下的。幾天的攻擊使守軍疲於奔命,鬥誌全無。

漢軍大營裏,馮異又發起一次對王郎的攻心之戰。他對劉秀說:“曹劌說過‘夫戰,勇氣也。’邯鄲雖然兵微,但困獸猶鬥,拖延時日,對我軍不利,如果巨鹿、柏人城發兵增援,勢必功敗垂成。可派人打馬拖起樹枝,以為疑兵,迷惑王郎,給邯鄲守兵造成更沉重的壓力,使其軍心渙散,邯鄲可破。”劉秀傳命照辦。

邯鄲城頭,王郎率劉林、李立、杜威等大臣登城眺望,隻見漫山遍野都是漢兵的旌旗,更遠處則是煙塵滾滾,似乎有無數的漢兵向邯鄲奔來。近處城下的漢兵手持盾牌、大刀,攻勢愈來愈猛。城頭上,守軍東奔西走,疲於奔命,到處是戰死的將士屍體,鮮血染紅了城牒。

王郎驚坐在地。邯鄲搖搖欲墜,看來他這個假漢帝長不了。

“劉卿,援兵有沒有消息?”他有氣無力地問。

劉林與杜威一邊扶他起來,一邊搖搖頭。王郎絕望了,眼巴巴地望著劉林,問道:“如果朕不做天子,能保住性命嗎?”

劉林驚異地道:“陛下的意思是出城投降?”

“對,如果劉秀答應饒朕性命,朕就投降,也可使城中將士免受刀兵之苦。”

“可是,要有人出城與劉秀議降才行……”劉林說著,直打趔趄,生怕王郎派他前去,那可是弄不好就掉腦袋的事,劉林沒有這份膽量。

王郎打量著每一個大臣,用近乎哀求的聲音說:“諸位愛卿,朕平日待你們不薄,困難當頭,難道就沒有人為朕走一趟嗎?”

王郎的這些臣子,都是衝著封賞來的,誰肯真為這個假天子賣命呢。大難來時各自飛,每個人都在考慮自己的後路。當然,也有例外有人肯為王郎效命。

“陛下不要著急,臣杜威願出城議降!”諫議大夫杜威挺身而出說。

王郎感激不盡,老淚橫流,說:“有勞杜卿了,能談妥更好,談不成,朕就與邯鄲共存亡。杜卿保重!”

漢軍城北大營,轅門大開,軍士交戟,林立的刀戈閃著陰森森的寒光。大帳內,漢朝大司馬劉秀正中端坐,兩旁諸將甲胄明亮,威風凜凜,傲然肅立。

“來呀,帶逆使杜威!”

大司馬一聲威喝,兩旁將尉齊聲呼喝:“帶逆使杜威!”

呼喝聲傳出帳外,校尉段孝引杜威入帳,杜威手執漢節,昂然而入,緩步走到劉秀案前跪拜進見說:“臣杜威奉漢成帝嗣劉子輿之命拜見大司馬。”

劉秀憤然作色:“呸,王郎不過一個卜卦者,竟敢假冒帝嗣後裔,悖亂天理人情,罪惡難赦。成帝無後這是天下皆知的事實。王莽篡漢,就算成帝在世也無力改變失去的江山,又何況一個假子輿呢?可笑之至!”

兩旁諸將見大司馬動怒,手按劍柄,齊聲威喝,氣勢威嚴,令人膽寒。

杜威頗有膽氣,鎮定自若,再次跪拜稽首說:“罪臣聽說明公一向講究仁德忠信,所收服信都、漁陽、上穀的官員都被加恩賜封將軍。今天,邯鄲願舉城歸降,大司馬應該賜封邯鄲主為萬戶侯吧!”

劉秀哈哈大笑。

“杜威,以你的智勇,當位至列侯,可惜明珠暗投,邯鄲能與信都、漁陽、上穀相提並論嗎?此三處官員皆賜為將軍,功在恢複我漢室江山。王郎假托漢嗣,蠱惑人心,留他一個全屍,已經是仁至義盡,還要做什麼萬戶侯,簡直癡心妄想。”

杜威聞言,昂然而起,凜然道:“這麼說,大司馬毫無通融之理了。我邯鄲雖然已至窮途末路,但若抱定必死之心,還能苟延日月。”

“大膽!”

兩旁諸將突然齊聲怒喝,刀劍哨啷作響。隻要劉秀一聲令下,十個杜威的腦袋也會被同時砍下。

杜威卻是狂笑一聲。

“怎麼,大司馬要殺一個手無寸鐵的使者嗎?”

“不,放來使回城。”劉秀勸住諸將。

杜威回到城內,王郎得知議降失敗,抱定必死之心,反而鎮靜了許多,親自登上城頭,鼓舞士氣,指揮守城。

劉秀督率漢兵,四門同時猛攻,日夜不停。但是,邯鄲兵馬在王郎的督率下,拚死固守。攻守爭戰進入空前慘烈階段,守兵人力,四顧不暇,漢軍數次攻上城頭,但都被拚命抵抗的守軍擊退。邯鄲兵有的身受重傷,不能移動,便抱著攻上來的漢軍滾下城去,同歸於盡。邯鄲城頭,死屍枕藉,血流成溪。

劉秀與諸將沒想到邯鄲兵馬會有如此激烈的抵抗,眼望著搖搖欲墜的邯鄲城,漢兵就是不能攻下,不由心急如焚。就在這時,忽然,探馬來報:“稟大司馬,將軍鄧滿和偏將軍銚期已攻下巨鹿斬王饒首級,正押解糧草輜重,趕來增援邯鄲。”

劉秀大喜,感歎道:“我隻是讓鄧滿、銚期鉗製巨鹿兵馬,沒想到二位將軍竟破巨鹿,斬王饒,真智勇之才。”

原來,劉秀大軍移師邯鄲之後,鄧滿與銚期率軍繼續佯攻巨鹿,以迷惑巨鹿兵馬。王饒見漢軍攻勢減緩,放下心來。

十多天後的一個夜晚,風靜月黑。漢軍照例晚間不攻城。半夜時分,天下起了大雨。漢軍與巨鹿兵馬都躲在營帳內歇息避雨。鄧滿對銚期說:“大司馬移兵邯鄲,至今沒有攻下。我們鉗製王饒兵馬,攻勢緩慢,早晚會被王饒看出破綻。我有個大膽的想法,不如趁今晚雨夜漆黑,巨鹿守兵不備,偷襲人城,殺個出其不意。”銚期大喜道:“鄧將軍高見。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馬上行動!”

兩人分頭行動。鄧滿悄悄集合人馬。漢軍將士聽說要偷襲巨鹿,人人振奮,銚期親率百餘名精兵強將悄悄來到城下,他奮力拋出吊索鉤住城堞,雙手拽住吊索,敏捷如猿,第一個登上巨鹿城頭,一聲不響,殺死巡邏哨兵。百名漢軍將士如法而製,攻進城內。這時,鄧滿率全部人馬突然發起攻城。正在酣睡的巨鹿兵馬驚慌失措,亂成一團。銚期率百餘將士身穿敵軍的衣服,逢人便殺,如入無人之境,徑直奔王饒府衙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