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劉秀起反心謀大業 河內郡守城拒明公(3 / 3)

諸將心悅誠服。

諸事具備,蕭王率兵出清陽征討。地方義軍距鄒城二十裏安營下寨。銅馬渠帥東山荒禿聞聽劉秀引軍來攻,自恃兵眾,立即率兵出鄔城挑戰。

吳漢與諸將爭著出營接戰。劉秀說:“銅馬兵眾,以逸待勞,勢不可敵,我軍隻宜堅營自守,不得應戰。違令者,軍法處置。”

吳漢等將隻得退下。銅馬軍見漢軍不出戰,強行攻擊。漢軍早有準備,營寨周圍挖好陷馬坑,設置路障,並有弓弩手嚴陣以待。銅馬兵跌落陷馬坑,中箭落馬者不計其數,隻得各退去。

數日之後,忽有探馬來報。

“啟稟大正,距鄔城西北五十裏發現銅馬軍運輸糧草的人馬。”

劉秀笑道:“該是重拳出擊的時候了。吳漢聽令,速率突騎潛師出擊,截獲糧草輜重。耿弁聽令,速率突騎扼住糧道,以防鄔城之敵出兵增援。糧草輜重得手後,兩隊突騎即刻回營交令,不得戀戰。”

諸將這方明白劉秀之計。吳漢、耿弁當即引突騎潛出,手腳利索地奪回糧草輜重。

如是數次,一個多月過去,鄔城銅馬兵糧草斷絕,人馬饑餓,求戰不得,隻得趁夜色逃跑。劉秀早已派出探馬監視鄔城動靜,得知銅馬遁逃,立刻下令漢軍傾營而出,追擊賊寇。漢軍尋蹤追殺,一口氣追到館陶,終於追到饑乏不堪的銅馬大部,一場大戰,勝敗立見分曉,銅馬兵抵不住漢軍的攻勢,潰敗逃命。

劉秀就地歇兵一日,正欲回師老營,忽然探馬飛報,高湖、重連兩部兵馬來攻。原來,高湖、重連兩部渠帥聞聽蕭王來攻銅馬,唇亡齒寒,便引兵趕來增援,不料,正遇銅馬敗兵。於是糾集銅馬殘部,合三部之眾,意欲與蕭王一決雌雄。

劉秀得報,大喜道:“來得好,省去我追殺之勞。”

當即遣耿弁、吳漢率突騎從兩翼包抄,自領大軍與諸將奮力向前。與高湖、重連、銅馬之眾戰於蒲陽。漢軍挾得勝之威,士氣高昂,銳不可擋,耿弇、吳漢所率幽州突騎縱橫馳騁追逐殘敵。三部兵眾大敗,無處逃竄,隻得舉械乞降。

銅馬、高湖、重連三部渠帥被押解劉秀跟前。劉秀坦誠地說:“銅馬、高湖、重連三部原為反莽而起,堪稱義軍。隻是王莽滅後,長安不加安撫,不得已為亂地方。隻要三位渠帥願意歸附,既往不咎。”當即命令放了三人。

三渠帥跪拜施禮,道:“蕭王如此寬仁,恩德服人,我等情願歸降。”劉秀封為列侯。

三部降卒甚眾,人心不安,惟恐日後有變被殺。降卒聚在一起,竊竊私語,看見漢軍行動,嘩然紛亂。

吳漢稟奏蕭王,請求將嘩亂者就地正法,以儆效尤。

劉秀搖頭笑道:“不可。降卒心有不安,所以嘩亂。昔日長平之戰,秦將白起坑殺趙國降卒四十萬,祖宗的慘痛教訓他們忘不了。子顏(吳漢,字子顏)莫急,我來處之。”當即脫去甲衣,摘下寶劍,輕騎出營,單人獨騎巡行營寨,尤其對三部降卒,關切詢問,親切交談。降卒又聚在一起,私語說:“蕭王對咱們推心置腹,與漢軍無二。這樣賢德的主子,打著燈籠也找不到,我等怎能不誓死效命。”

降卒心服。劉秀分配各營,歸屬諸將,得兵數十萬。漢軍兵力倍增。河北兵力最強的銅馬軍被漢軍收編,關西尊稱蕭王為“銅馬帝”。

劉秀擁有了爭衡天下的力量。

蒲陽大捷後,蕭王召見吳漢、岑彭,麵授機宜,令二人悄悄回師鄴城。

吳漢、岑彭領命,引兵而去。

劉秀大軍繼續征討地方義軍,探馬來報,大彤渠帥樊鍾、青牘軍等十萬餘眾聚集射犬城。蕭王立即下令全軍出動,發起猛攻。兵多將廣的漢軍勢如破竹,連破敵營數十座,進至射犬城,青牘軍損失慘重,餘眾敗走。聚集在山陽之地的尤來部眾見漢軍勢大,不敢抵敵,倉惶北逃隆慮山。

屯兵鄴城的長安尚書令謝躬聞聽賊寇諜報,果然遵守諾言,當即留下大將劉慶、魏郡太守陳康據守鄴城,自己親率長安將士,北去進攻尤來。

奉蕭王之命回師鄴城的吳漢、岑彭,悄然兵臨城下。吳漢率兵駐紮,由岑彭與辯士入城勸降陳康,裏應外合,兵不血刃,取得鄴城。

岑彭與辯士潛入城中,趁著夜潛入太守府衙。陳康見蕭王使者夜間造訪,慌忙迎入內室跪拜施禮道:“尊使夤夜光臨,有何指教,下官一定從命。”

岑彭見他識時務,便開門見山地勸說道:“古人雲:‘上智不處危以僥幸,中智能因危以為功,下愚安於危以為之。’當危難來臨的時候,如何化險為夷,轉危為安,就要看人的應付能力了,不能不謹慎從事。如今長安政亂,四方紛擾,太守大人一定有所耳聞。蕭王兵強馬壯,吏民歸附,這也是太守大人親眼所見。尚書令謝躬內背蕭王,心向長安,不識大勢,必有禍患。大人現據孤危之城,麵臨滅亡之禍,雖死而無節義。生死關頭,不如開城門迎接漢軍,化危難為安全,因禍得福,避免下愚之敗,收中智之功,此計實為大人及全城將士、百姓看想。”

陳康驚訝不已,沉思良久,才說道:“尊使金玉良言,我當聽從。”

當晚,陳康突然發兵,圍困大將軍劉慶及尚書令謝躬的府邸,拘捕劉慶、謝夫人和長安心腹將士,迎接吳漢兵馬入城。謝夫人含淚悲泣說:“愚夫不識權變,始有今日之禍。”

吳漢,岑彭不動刀兵,奪取鄴城,悄然等待謝躬的歸來。

謝躬率長安將士,將尤來部眾逼近隆慮山,困獸猶鬥,走投無路的尤來部眾憑借山高林密突然偷襲,殺死漢兵數千人,謝躬吃了敗仗,轉身向鄴城敗退。

鄴城城門大開,城頭依然飄揚著“謝”字大旗。倉惶奔逃的謝躬望見鄴城,總算鬆了一口氣。不待大隊敗兵趕到,便與數百騎兵徑奔城門。見城門洞開、抖韁直進。突然,一聲鼓響城門洞內衝擊無數漢兵,拉起鐵索,絆倒入城的坐騎。謝躬摔落馬下,被擁上來的漢兵繩捆索綁起來。

岑彭大步走上,手指謝躬,高呼道:“謝躬內背蕭王,圖謀不軌,已被拿問,從者歸降無罪。”

數百輕騎親兵不敢反抗,紛紛跪地乞降。

謝躬明白過來,怒吼道:“我雖為長安尚書令,卻不曾圖謀蕭王,蕭王如此待我,不仁不義。我要見蕭王理論。”

吳漢大步上前,厲聲喝道,“老賊死到臨頭還如此猖狂。實話告訴你,我等就是奉蕭王之命前來緝拿你,你還有何話說?”

謝躬恨聲罵道:“劉秀卑鄙小人,我以君子之腹待他,他以小人之心害我。天公有眼,也不會放過無信無義之徒。”

吳漢大怒,怒喝道:“侮罵蕭王,其罪當誅!”話沒落音,突然拔劍,刺進謝躬胸膛。岑彭大驚,惶然道:“大將軍,蕭王之意,並非……”

吳漢說:“老賊猖狂,不殺何以威服長安兵馬。”命人將謝躬屍首棄市示眾。

謝躬夫人聽說丈夫死訊,痛不欲生,大罵蕭王,咬舌而死。

事發猝然,尾隨謝躬,率敗兵而回的振威將軍馬武聞昕尚書令被殺,激淩淩地打個冷顫,突然勒馬抖韁,戰馬騰空而起,衝過漢兵的攔截,快馬加鞭,直奔射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