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追敵兵遇風雪失算 劉明公帶病探軍營(1 / 3)

劉秀正在城中與諸將議事,聞聽馬武來到便知吳漢、岑彭已在鄴城得手。忙命人請馬武進見。馬武獨騎進城,進見蕭王,陳說鄴城驚變。劉秀吃驚地說:“怎麼?吳漢殺死了謝躬!我意在奪取鄴城,收服長安將士,無意加害尚書令。吳漢性情剛暴,以至如此……”馬武說:“末將早有歸附明公之意。鄴城事發猝然,謝公遇難,所以不信吳漢,單騎來降蕭王。”劉秀大喜,引馬武在身旁就坐,加意撫慰,並命擺設酒宴,置軍樂,與諸將一起為馬武接風洗塵。馬武起身斟酒,為蕭王祝賀。劉秀神色喜悅,舉杯共飲,笑說:“子張,你去統率舊部,鎮守鄴城,可使我無後顧之憂。”

馬武抱拳承命,說:“好男兒誌在疆場,今既歸蕭王麾下,甘受驅使,雖死無憾。”

“子張爽快坦直,性情中人,我喜歡。”劉秀含笑道。酒宴結束。劉秀即命馬武執節守鄴城,同時責令吳漢、岑彭厚葬謝躬夫婦,使太守陳康留戍,各引部眾回射犬聽命。

當赤眉軍逼近長安城時,氣勢異常浩大,京師百姓一片惶恐,預感大難來臨卻不知何去何從。而躲在深宮裏的劉玄此刻消息卻遲鈍得很,他仍舊日日花天酒地,私混於內帷。在劉玄想來,赤眉軍首領自己又不是沒見過,不過一群烏合之眾,能成了什麼氣候?況且身邊還有綠林諸將護衛,雖說他們平日裏對自己這個皇上也不是很尊敬,但關鍵時刻,總還是要向著自己吧?

赤眉軍踏進潼關進抵長安,大軍所到之處地動山搖,一夥窮苦百姓能發展成這麼強大的隊伍,讓許多人瞠目結舌。被圍困在長安城裏的隴西隗崔、隗義和右將軍隗囂對坐無言,唯有後悔不迭地感慨萬千。想當初,隗囂帶領隗崔和隗義在隴西一帶擁兵自重,獨霸隴西,全盛時期占據有武都、金城、酒泉和敦煌七個大郡,說話辦事如同帝王,何等威風?真不該為了一點名義,來到長安應詔,結果封了個有名無實的右將軍。可右將軍中個什麼用,朝廷大權都把握在別人手裏,根本不容自己說話。原來的爺爺變成如今的孫子!

這下更好,權位沒撈著,赤眉卻打上門來。那幫有實權的人如陳牧等,都提早撤離出去,在別的州郡繼續享樂,把個爛攤子留給自己收拾。其實有什麼好收拾的,到時候等著叫人家砍腦袋就是了!越想越後悔,隗囂抓起桌上一大杯酒灌進肚裏,鐵青著臉重重歎口氣。

隗崔和隗義盯著昔日的主帥,試探著商議說,要不,咱們現在趕緊悄悄回去?隗囂被酒勁弄得有些頭暈,心裏卻無比清楚,回去當然好,可現在哪能回得去?西去的道路已經讓赤眉給堵上,自己虎落平陽,再沒了退路。

既然沒了退路,索性就在更始朝廷大弄一番,撈點實在權力也值得。隗囂被急於得到權勢的心理衝昏了頭腦,竟然跑去告發隗崔和隗義,說他們唆使自己叛歸隴西,對朝廷大不忠,而自己巋然不動。劉玄正急需用人之際,認為還是隗囂忠於朝廷,便把隗崔和隗義殺掉,拜隗囂為禦史大夫,讓他和趙萌共同主持朝政。踏著自己的親眷和下屬登上一個台階,隗囂總算心裏平衡了些。

更始二年的十一月,赤眉軍一路由樊崇率領,攻占了武關,逼近長安郊外。另一路由徐宣、謝祿和楊音等人統帥,攻占陸渾關,也接近了長安。劉玄聞聽戰報,這才驚慌起來,派遣定國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和抗威將軍劉均,率領長安所能搜羅到的兵馬,在河東和弘農一帶抵擋赤眉軍。

寒冬臘月,大雪翻飛,天寒地凍,河北內外蒼蒼莽莽,萬物覆蓋在厚厚的雪層下悄然入睡,整個天地寂靜無聲。剛剛經過一場大雪,路滑難走,不適合行兵作戰,尤其是賴以衝鋒陷陣的突騎,更不便於出行。劉秀站在帳外,抬頭看看淺灰色的天空,沉沉四野如同倒扣的鍋底。輕輕歎氣一聲,命人傳下命令,暫且駐紮休整。

射犬城內,漢軍將士除了必須立崗、放哨和探馬外出遊走打探消息之外,其餘將士都躲避在帳篷內,圍坐火炕邊驅寒取暖,抿著酒說說笑笑,馬匹在槽廄裏悠然吃著草料,一切平和而寧靜。但在寧靜的外表下,漢軍將士都明白,他們眼下暫時的悠閑不過是在養精蓄銳,儲備軍力,一旦戰爭的號角吹響,他們還是要挺槍揮戈,奮然出擊。熱血迸濺、肢體橫裂的戰場就在不遠的地方正等著自己。

劉秀帳內,火苗舔噬著灶膛,將整個營帳烘得溫暖如春。不過歇兵不歇將,劉秀不敢絲毫懈怠,派人找來鄧禹,攤開案幾上的素帛地圖,與他並肩坐下,指點著密密麻麻的地名,議論著選擇進軍路線。鄧禹見劉秀目不轉睛地盯著關中地區,心有靈犀,微微笑著說:“明公的眼光果然厲害,關中沃野,確是戰略要地呀。”

劉秀點點頭,把地圖卷起來,和鄧禹在帳內商議一個多時辰,根據各地軍情,也根據自家軍隊的整體素質和自身特點,作出最終部署:鄧禹率兵西進長安城,馮異帶兵鎮守孟津,任命寇恂為河內太守,以河內為戰略大後方,籌措軍糧,整治兵器,自己則親自帶兵北上討伐叛賊。

方略製定好後,事不宜遲,各路將領引兵踏雪起程,分別向自己的目標進發。前將軍鄧禹率韓歆、李文、馮情等將領西進;孟津將軍馮異與河內太守兼行將軍事的寇恂則率兵轉戰河內,派兵遣將征集糧草,修整兵戈。劉秀安置妥當,親自帶領吳漢、耿弁和陳俊等將領,繼續北進,攻取北部邊境。

如破竹之勢的赤眉軍過關斬將,一路衝殺過來,猛撲向王匡、成丹、劉均等一夥守軍,兩大昔日的友軍在弘農六開殺戒。由於長安城內臨時收集起來的漢軍兵將,一向安逸享受,操練不勤,哪裏敵得過威猛剽悍的赤眉猛士。單從士氣上講,見對方紅眉毛紅眼睛不要命的陣勢,就已魂飛天外,無心應戰,稍作抵抗便跪地求饒。也有少數殊死拚命的,但畢竟勢單力薄,隻能作困獸之鬥,三下兩下就被清掃幹淨。

奉更始朝廷旨意,帶領大隊人馬趕來增援的討難將軍蘇茂到了此刻還夜郎自大,自以為曾討伐方望、弓林有功,赤眉軍一群拚湊起來的土包子有什麼了不起?為搶頭功,他揮戈揚鞭,日夜兼程,把丞相李鬆所率的眾多精銳之師遠遠甩在後頭,孤軍深入地增援守軍。

赤眉渠帥樊崇這幾年征戰四方,已經很得作戰要領,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聞聽諜報,說蘇茂率領少數兵將前來增援。他略微一考慮,當機立斷,留謝祿、楊音帶一部分兵馬圍攻弘農,自己親自率餘下的精兵和突騎,埋伏驛道兩側,伏擊蘇茂一隊軍馬,要搶在李鬆一行人增援之前,將他們前鋒打個落花流水,讓他們進退不得。

果然,蘇茂帶著不多的軍馬,策馬在前,威風凜凜地疾馳而來。隻聽路邊樹林草叢中“殺呀——”一聲令下,四周人頭攢動,不等他們回過神來,刀光劍影已把蘇茂等兵將團團包圍。赤眉軍如嗜血小鬼一般,揮刀亂斬,蘇茂軍猝不及防,猶如當頭重重挨了一棒,登時大敗,各路士卒四散逃竄。而此刻李鬆大軍尚未趕到,實在無力抵擋。蘇茂這才後悔不該為了搶功冒進。但事已至此,也隻得先顧及眼下情勢,逃得一條性命要緊。

樊崇緊追不舍,全力拚殺一陣,見對方兵敗如山倒,再無力反攻才勒馬回頭,班師轉戰弘農,繼續西進。赤眉軍雖然憨厚,但小計策卻也不少,他們邊進軍邊四下散布消息,說長安援軍已全部敗退於半路,弘農眼下已是孤城一座。

弘農守軍聞得援軍已敗,增援無望,立刻士氣大泄,人心惶惶,再無心應戰。赤眉軍趁機兩軍合一,勢如猛虎,城頭上一陣全力爭奪之後,弘農漢軍終於寡不敵眾,除大部分戰死外,剩餘的四荒逃散,赤眉軍最終破城而入。

定國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和抗威將軍劉均見大勢已去,情知再費勁也不濟事,但為保全官銜,開脫罪責,也隻得例行公事地在戰場外側舞刀弄槍一回,一聲令下,棄城而逃。

此時更始朝廷的丞相李鬆尚未到達弘農,在半路上遇到兵敗而歸的蘇茂,聽說弘農失守,知道胳膊擰不過大腿,也不敢貿然前去奪城,便就近在茅鄉駐紮,觀望風聲。

河北方麵,前將軍鄧禹奉命離開射犬城,兵臨箕關。箕關是通往河東的要道,如果能攻占箕關,打開通往河東的門戶,那收服河東各郡縣就可以順流直下,無可阻攔了。恰又逢箕關警戒渙散,隻有少數幾個崗哨在那裏虛應公事地懶懶站著,有的打瞌睡,有的湊到一起唧唧咕咕閑聊天。鄧禹幾乎不費什麼力氣就輕而易舉破門而入。率兵所到之處,無不驚慌自散,自知反抗無力,況且眼下朝廷混亂,命令出於多門,賣命都不知道為誰賣,倒不如省條性命歸服了蕭王,弄不好還有個前程。在這樣的心態下,都尉領頭把城門大開,歡迎鄧禹大軍進入城中駐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