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光武帝洛陽定都城 長安城小皇帝心驚(1 / 3)

東邊穩定下來後,鄧禹率領大軍繼續向西挺進。所到之處,百姓踴躍支持,壺漿簞食,進展很是順利。在這種形勢下,許多人都向鄧禹建議說,何不趁此機會,再加把勁一舉攻打下長安,把西邊的功勞全抓在自己手裏。鄧禹卻有不同想法,對眾人說:“諸位有所不知,我軍現在看上去人數固然不少,但很多是沿路招募起來的普通百姓,沒經過真正的戰爭,戰鬥力並不是特別強,並且咱們深入敵境,前邊無人接應,後邊糧草轉運相當困難,眼前熱鬧現象並不能掩蓋實質上的薄弱,還是應當謹慎些的好。再說,赤眉軍新近攻入長安,掠奪了大量財富,又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不可小覷。”

說著見大家不免有點泄氣,鄧禹便笑笑接著分析當前形勢:“其實咱們就是不忙著進兵,赤眉軍也撐不了多長時間。因為赤眉軍主要將領一個個目光短淺,沒有長遠計劃,他們掠奪的財物雖然多,但大多都被個人中飽私囊,軍隊上可用的並不多。並且他們軍紀渙散,內部很可能會發生變亂,他們習慣於流竄作戰,對於堅守長安這樣規模巨大的城池,還是頭一次,必然堅持不了多長時間。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積蓄力量,等他們一露出破綻,就立刻進攻,輕而易舉地攻占長安。我仔細分析過,上郡、北地和安定三個大郡,都是地廣人稀,糧食和牲畜不少,正適合養活咱們這樣一支大軍。如今我們就到那裏駐紮囤積,等待長安城內的變故,到時候事半功倍,何樂而不為?”

大家聽鄧禹分析得頭頭是道,紛紛點頭稱是。於是揮動兵馬繞過長安,向北進發,抵達枸邑。一路上所過之處,遇到赤眉零散兵力,就倚仗兵力龐大的優勢,猛烈攻擊,順利占領了上郡、北地和安定三個大郡。實現了初步的戰略部署。

長安城內的赤眉軍本來十分擔心鄧禹前來進攻,起初還是小心地防守,不敢有絲毫大意。後來見他們竟然繞城而走,絲毫沒有攻打城池的意思。雖然搞不懂他們耍的什麼把戲,但人家既然不來攻打,自己也就樂得逍遙。赤眉軍上下都鬆口氣,趕緊抓緊時間搜刮錢財,盡情吃喝。見漢軍沒有觸動長安,暫時沒了征戰的憂患,王匡和張印等人便又打起了劉玄的主意。他們找到樊崇,再三陳說留下劉玄遲早是個禍害。忠心於更始朝廷的兵將知道自己的皇帝還在,一定不死心,說不定哪天就卷土重來,赤眉憑空多了許多威脅。樊崇是個大老粗,對劉玄的價值本來也沒怎麼重視,聽兩人反複勸說,也就息事寧人地答應下來,囑咐讓謝祿去操辦。

謝祿得了命令後,便找個機會,邀請劉玄同自己一道去郊外放馬散心。因為上次謝祿在朝堂上及時把自己拉到院外,也算救了自己一命,劉玄對謝祿還是比較相信,也就欣然答應。謝祿帶了幾個親信,和劉玄一起觀看放馬的壯觀情形。看了一會兒,謝祿慫恿劉玄到馬群中間去看看,說那樣感受更加真切。劉玄不知是計,騎在馬上來到馬群中。謝祿在旁邊吹了聲口哨,馬群忽然狂奔起來,劉玄猝不及防,被衝撞得從馬背上掉了下來,幾匹馬從他身上踏過,不等他叫喊,已經被踏得半死。謝祿唯恐劉玄沒死透,指使親信上前,把草繩套到他脖子上,使勁勒一勒,看看確實沒氣了,這才一哄而散。可憐劉玄享了幾年做皇上的樂趣,最後落得個暴屍荒野的下場。

後來還是劉恭得知劉玄被人害死,悄悄打聽清楚地址,趕到郊外,收殮了他的屍骨,草草埋葬了事,算是盡了君臣最後一點情分。

劉玄死後,宛王劉賜正好奉命巡視武關,打探到劉玄夫人和他三個兒子劉求、劉歆和劉鯉的下落,親自護送著回到洛陽,在金殿上向劉秀引見。當年劉秀要求出巡河北,借機會逃出虎口的時候,劉賜幫了很大的忙,劉秀一直感念不忘。如今劉賜又以大義為重,極力保護宗室後裔,劉秀更是欣賞他的忠厚誠懇,封他為慎侯,同時又封劉求為襄邑侯,繼承劉玄遺祀,封劉歆為穀孰侯、劉鯉為壽光侯。他這種不計恩怨以宗室大義為重的行為,同樣得到大臣將領和吏民的讚賞。

在料理劉玄後事的同時,劉秀也聽劉賜稟報了前方的情況,知道鄧禹率領兵馬在北地等郡屯駐,遲遲不發兵攻打長安,不知是什麼原因。考慮到長安不拿下,一直是心頭的隱患,便讓使節前去傳旨,讓鄧禹趕緊抓緊時機,及時進攻長安,安定西北民心,盡快統一西北割據勢力。

鄧禹接到旨意後,卻仍舊不慌不忙,還是按照計劃行事。但皇上有聖旨,一點沒有行動也說不過去,於是在休養兵馬的同時,派遣建威將軍鄧尋和赤眉將軍耿訴等人,分別進攻上郡所屬的各縣,讓積弩將軍馮愔和車騎將軍宗歆留守在枸邑,鞏固住這個大後方。安排好後,自己揮動大軍,前往北地邊境和長安接壤的地方駐紮下來,一邊派人四處招募更多兵力,準備一旦發現長安有風吹草動,就立刻發起攻擊。

而長安城內的赤眉軍對此還渾然不覺。轉眼到了建武元年的臘月,天寒地凍,沒有別的事情可做,赤眉將領們每日在長樂宮大擺酒宴,把所有搜羅到的好東西拿出來,吃肉喝酒,熱鬧異常。這天又照常擺開酒宴,滿桌子酒肉珍饈,熱氣騰騰,大家幾天來接連大醉,還沒飲酒就一個個兩眼通紅,話音輕飄,真正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了。皇上劉盆子坐在正殿的大案後邊,幾個黃門郎拿著明晃晃的兵刃,護衛在左右。眾位將領陸續來到,酒宴尚未正式開始,大家因為誰的功勞大誰的功勞小而爭吵起來,越吵聲音越大,大殿內如集貿市場一般,喧嘩聲震耳欲聾。劉盆子戰戰兢兢,大氣不敢出。

吵嚷聲中,就見一員將領騰地從座位上站起來,搖搖晃晃走到劉盆子跟前,抱拳施個禮說:“陛下,得罪了,俺要在這禦案上刻下俺的名字,將來寫曆史書的見了,也好把俺的名字寫進書裏去。”說著抬起一腳踏在禦案上,拉出腰刀,在案上刻刻畫畫,寫自己的名字。劉盆子見狀,忙躲閃到一旁,唯恐他的刀走空,傷了自己。其他人見了,頓時受到啟發,爭相跑上來,圍著禦案:“俺也寫個名字,讓史書上也記下俺的功勞!”“俺也來!”

吵嚷聲更加激烈,有人因為著急,把桌子都給掀翻了,酒菜灑得到處都是,經眾人在上邊踩過,腳下直打滑,酒氣衝天。看看實在不成體統,大司農楊音再也壓不住怒火,拔劍而起,橫眉怒目地破口大罵:“你們這些老土包子,到底是泥人改不了土性,走到天邊也是賊!咱們現在是在長安金殿裏,不是他娘的在你家炕頭上。皇上還在跟前,你們就這麼沒禮貌,就憑這德行,還能爭奪了天下?!都給爺爺滾過來,再有亂吵鬧者,看我不一劍把他砍成兩截!”

見楊音大罵,眾人並不服氣,還以為他擠不到跟前,嫉妒自己,也不在意,仍舊爭搶著要在禦案上刻自己的名字。有個將領還忙裏偷閑地回罵一句:“你說俺們是土包子,你比俺們能強多少?別忘了,前兩年你還在家裏挑大糞呢!你他奶奶的,現在裝起好人來了,再叫喚,老子一把捏得你兩頭出屎!”

楊音大怒,仗劍衝那個回罵的將領衝上去,就要拚命。那將領也不含糊,跳下禦案,叮叮當當地就在大殿中央打鬥起來。有人趕緊勸解,但刀光劍影中,如何能勸解得成,於是也拉出刀劍上去分開兩人。就這樣,兩個人打鬥,變成三個人,又變成四個人,最後整個大殿內刀槍撞擊聲響成一片,桌子轟然倒地,椅子亂飛,有好幾次從劉盆子頭頂擦著過去,嚇得劉盆子哇哇大哭,更加熱鬧。

還是黃門郎們官位卑微,和人家這些將領摻和不到一塊去,就掩護著劉盆子悄悄從後門出去,躲在殿後的床下,總算沒被誤傷了。吵鬧打鬥聲驚動了在皇宮外護衛的各營兵馬,大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卻又不敢輕易闖進去。有人稟報給衛尉諸葛稚。諸葛稚又把情況稟報給樊崇。樊崇因為有事耽擱了,還沒顧上去赴宴,聽到稟報,知道自己手下兵將的秉性,倒也不奇怪,揮揮手對諸葛稚說:“這幫狗東西,不殺他幾個,簡直還管束不了啦。你去,看誰最張狂,別管他官大官小,殺掉就是!”

諸葛稚得了命令,立刻帶兵衝進大殿,喝令大家停下來。起初大家誰也不聽,照樣拚殺,諸葛稚指揮兵士上去,接連砍翻幾個。眾人見動了真格的,也就罵罵咧咧地慢慢退開,一場哄鬧這才勉強結束。聽見外邊動靜平息下去了,劉盆子讓黃門郎扶著顫顫巍巍地從裏邊走出來,探頭向殿中一看,滿地狼藉,酒肉被踩成了稀糊糊,和血肉攪和在一起,幾個人頭隨便滾在地上。這情形嚇得他身子一軟,幾乎要昏過去,捂住眼睛放聲大哭。

從此以後,劉盆子說什麼也不到大殿去了,每天哭哭啼啼,夜裏總做噩夢,有時半夜醒來還大哭大叫,非得讓兩個黃門郎和自己睡在一張床上。後來索性搬到大殿上邊的上觀閣內,不再出麵。當時宮廷內尚留下少更始朝廷來不及逃走的宮女和內監,他們被幽禁在後殿的大院中,沒人管沒人問。實在餓得不行了,隻好挖草根充饑或者下到院子中央的水池裏撈魚吃,從上觀閣向下望去,橫七豎八的到處都是屍體。那些宮女和內監抬頭見劉盆子正趴在窗戶上向這邊張望,也不知道這個小孩是幹什麼的,立刻猶如餓鬼般撲過來,乞求給他們扔點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