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成都失利大將請罪 洛陽宮劉秀遭刺殺(1 / 3)

在來歙的靈堂之上,一片白衣,滿堂淒淒哀哀。

這時,隻見劉秀身穿素服,率領文武百官走進靈堂。全場人見皇上親自駕臨,無不誠惶誠恐,尤其來歙親眷,更是頓感榮耀,為死者欣慰不已。一起下跪高呼,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秀並沒理會眾人,徑直走到靈柩前,看著來歙的遺像,情不自禁,淚水潸然而下,沉默片刻,命跟隨的一位官員下詔致哀:“中郎將來歙,數年征戰,所向披靡,一心報國,忠誠可見,如今不幸被小人伎倆所害,朕一定千刀萬剮公孫老兒,踏平他的老巢,讓你在九泉之下安息,嗚呼哀哉!”

喪禮隆重完畢後,劉秀封來歙諡號為節侯,讓他的兒子來褒繼承父親征羌侯爵位,加封他的弟弟來由為宜西侯。

夜幕悄悄退卻,天色逐漸亮堂起來,東方似乎要泛起微紅色的曙光。劉秀像往常一樣更衣上朝。轎子在後宮遊廊中平穩地挪動,劉秀的心緒卻在不平穩地思索著,昨晚上怎麼會夢見一顆墜落的流星呢,看到流星一瞬間消失,自己竟在夢裏流淚了,此刻,劉秀不禁啞然失笑,沒想到拚殺戰場這許多年,什麼都見過了,什麼都經曆過了,還這樣多愁善感。不過叫他略感欣慰的是,夢中的流星轟然墜地後,天空中的群星更加璀璨。

坐在殿堂上,文武百官都已經早早到齊。

太陽雖然還沒升起,但從瓦藍的天空看,今天天氣很好,劉秀心情也漸漸好轉,忘記了昨夜那個傷感的夢。還沒有開始議事,西蜀前線又送來八百裏快報,折子呈上殿內,劉秀從黃門郎手中接過折子,粗粗一看,折子寫的竟然是這樣簡單一句話:征南大將軍岑彭小幸遭到公孫述毒手,刺客趁亂逃竄,正在追捕中。

劉秀身子頓時一顫,折子掉落在地上,他腦子裏一片空白,隻是恍惚中憶起夢裏的那一幕,一顆……流星……瞬間……即逝。墜地時的轟響似乎還在耳邊回蕩。

劉秀半晌無語,殿下肅立的文武百官沉悶無語,宮廷內外一片蕭瑟,瓦藍的天空也頃刻黯然失色。

沉悶了不知有多長時候,劉秀終於緩緩開口說話了。

“朕決定要再次禦駕親征,大司馬吳漢赴前線代替岑彭指揮作戰,誅虜大將軍劉隆、驍騎將軍劉歆等人跟隨朕,火速召集兵力,朕要率領南陽、武陵、南郡等地兵將,討伐公孫述,太子劉強留守京師,負責保衛洛陽。”

在這樣的情形下,眾人沒有一個提出異議,立刻下去分頭準備。

劉秀率大軍踏上漫漫遠征路。有皇上在跟前,三軍將士士氣分外高昂。劉秀再度拿出當年昆陽大捷和平定河北的雄風,親自臨陣指揮。他和眾將領製定作戰方針,策劃一係列攻擊方案。按照計劃,吳漢領兵以破竹之勢,衝破蜀軍層層阻礙,直人武陽,這是西蜀扼住長江的一個重要據點。失去了這個屏障,公孫述隻得狼狽逃竄,到處借兵,企圖扼住吳漢直入成都之勢。

吳漢既然攻殺進來,豈能如此輕易抵擋。這支存有滿腔怒氣、正待宣泄的猛虎般軍隊,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吳漢知道哀兵必勝的道理,特意命令全軍將士身穿孝服,吳漢也在鐵甲外邊罩著縞素,場麵頗為壯觀。

一片悲哀而憤怒氣氛中,全軍將士意氣風發,進攻隊伍如翻滾的潮水,一浪高過一浪,眾人邊衝殺邊高呼:“打破蜀軍,攻占成都,活擒公孫述,為中郎將來歙、征南大將軍岑彭報仇!”呼聲隨著狂風吹進蜀軍耳膜,他們的心發顫了,步伐紊亂了,麵對如此威猛之勢,逃命都來不及,何談勝利?公孫述和公孫恢做夢都沒料到,自以為絕妙的計策,卻反過來鼓舞了對方的士氣,加速了自己的滅亡。

蜀軍落花流水敗退廣都。吳漢則率軍乘勝追擊,不等他們站穩腳跟,一鼓作氣圍困住廣都。公孫述之弟公孫永眼看自己已成了甕中之鱉,他害怕被漢軍活捉後不得好死,又擔心部下叛離,把自己活捉了獻給劉秀,惶急之下,先保命要緊,孤身一人鼠竄而去。軍中本來就亂成一團,現在沒了首領,更是散沙一堆,頃刻間土崩瓦解,隻好敞開城門,放漢軍入城。幾乎沒動刀槍,漢軍輕而易舉地攻占了廣都,收繳了大量糧餉,整編了不少的軍力。

消息傳入劉秀耳朵,劉秀一陣歡喜,連忙派人傳令,讓吳漢就地待命,切不可繼續冒進。一邊收拾行裝,正欲率軍抵達廣都,與吳漢兵力會合,然後再做進一步打算。可是還沒有開拔,緊接著前方戰報傳來,說吳漢已經離開廣都,率領得勝兵力開始攻打成都。

聞聽消息,劉秀頓時氣急敗壞,當著眾人的麵跺腳大叫:“吳漢,切不可冒進,不可冒進,怎麼囑咐你的?!唉!”當下傳令,立刻快馬加鞭,增援吳漢。

吳漢對成都方麵的情況並不是十分了解。雖說蜀軍接連大敗,隻剩下成都一座孤城。可吳漢沒有想到,成都情形非廣都可比。這是公孫述的老巢,經過多年苦心經營,城牆堅固,城池寬深,堅固程度在西南當屬第一。並且這裏是蜀軍主力之師駐紮的所在,各路設防非但沒有削弱,反而全麵加強。城內原有的兵力足有將近二十萬之多,加上各路殘兵敗退回到老巢,又有五萬多,這樣下來,成都城內屯聚的兵力已經接近了三十萬。而吳漢僅帶領不到八萬人馬,而且近一段時間連續行軍作戰,雖說被悲傷所鼓舞著,但精力畢竟有限,已成疲敝之眾。吳漢還想著和進攻廣都一樣,一鼓作氣地攻破成都老巢。談何容易?

然而,被一連串勝利鼓動著的吳漢,此刻立功心切,已經顧不上考慮什麼係統準確的作戰方案。現在態勢已成,恐怕想撤都難,不知不覺中犯了作戰的大忌。

劉秀一邊向前行軍,一邊再寫詔書,命令善騎士兵快馬加鞭傳給吳漢,命令他或者退到廣都,駐營紮寨,或者在半路就地停下,耐心等候北路大軍前去援助,共同攻打成都。可誰知,吳漢對劉秀火急火燎的詔令根本就沒往心裏去。吳漢自有自己的想法,他認為,皇上遠在後方,根本不了解這裏士氣高漲所向披靡的具體情況。再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應當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戰法,豈能拘泥而坐失戰機?

吳漢身邊的將領見皇上的勸阻都無濟於事,便讓吳漢很信任的劉尚過去勸告,讓主帥遵從皇上旨意。可是劉尚剛剛勸說兩句,發現吳漢已顯得很不耐煩,根本聽不進去。劉尚知道,自己再說下去,吳漢一定會認為自己是嫉妒他,害怕他搶了頭功,反而弄出矛盾來,也就隻好打住話頭。最終,吳漢率領劉尚等全部兵將迅速追趕到成都城下,開始大舉進攻。

在成都郊外,漢軍跨江紮營,吳漢領兵四萬駐紮在江北,劉尚駐紮於江南。駐紮下來後,劉尚馬上把這裏的情況寫成奏折,讓人連夜送到大本營。劉秀得知吳漢進軍情況後,大吃一驚,坐在椅子上連呼:“太冒失,吳漢該殺,吳漢該殺!”急忙伏在案上又寫下詔令,並且令劉隆、馬成領騎兵五萬,火速增援吳漢。

然而劉隆、馬成的騎兵尚未趕到,成都方麵的情況已經發生了難以逆轉的變化。

公孫述見對方兵力相當少,又駐紮分散,心頭一陣狂喜,暗叫天助我也!立刻派謝豐、袁吉領兵十萬,衝出城外,反過來圍攻吳漢營寨。

吳漢兵力太少,衝突幾次,竟然沒能撼動敵軍,反而自己損失不小。此時他才開始後悔莫及,急忙向駐紮於江南的劉尚求救。可誰知劉尚被蜀將史興牽製著,絲毫動彈不得。兩邊都被困住了,自顧不暇,吳漢隻好退入營寨,命令堅守等待援軍。

吳漢閉寨不出,利用營寨駐紮的地勢阻擋敵軍進攻,謝豐、袁吉攻了幾次,沒占到什麼便宜,兩軍隻好對峙著。

吳漢此刻才冷靜下來,從眼前局麵仔細考慮一下,感覺就這樣持續下去也不是辦法,早晚自己要被困得人馬困乏,糧草用盡。到那時蜀軍乘勢攻入,自己還有機會回去向劉秀請罪嗎?於是,吳漢靈機一動,傳令把營寨中所有拉來原本準備慶功時用的牛羊,都集中到一起,打得它們高聲咩叫不止。營中各處燈火明亮,處處煙火,顯得熱鬧異常。

在外邊圍困漢軍的蜀軍看到這種情況,不知對方營寨裏耍弄什麼詭計,都收縮陣勢,誰也不敢輕舉妄動。而吳漢呢?乘著夜色,悄悄領兵退出江北,趕到江南與劉尚彙合。守在吳漢營寨外的蜀軍又怎麼知道,對麵營寨裏雖然牛鳴羊叫,熱鬧非常,其實自己對峙的竟是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