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個謎(3 / 3)

那年過節時,邱建偉不敢要求回家了,當知青們都回家過年時候,隻有他一個人留在了“知青點”。不料,在年三十的早上,呼天成又專門去看了邱建偉,還給他送去了一籃子紅柿。呼天成說:“建偉,回去吧。回去看看你父母。那事你也別擱在心上,沒啥大不了的。咱村裏窮,也沒啥送你家人,這籃柿子,你給家人帶回去吧。”那時邱建偉說:“呼伯,你……為啥?”呼天成默默地看了他一眼,隻說了一句話:“你敢想。是個人才。”後來,社會上時興推薦上大學時,呼天成又第一個推薦他上了大學……這一樁樁往事給邱建偉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

省報副總編馮雲山,也算是下放到呼家堡的知青。那時,馮雲山身小力薄,眼睛還近視,根本幹不了力氣活。可他有一個特長,看書過目不忘,“老三篇”能倒背如流!呼天成說,這孩兒好記性!於是,呼天成一句話,就讓他到呼家堡的學校裏教學去了。他下鄉三年,在學校裏呆了三年,可以說是沒讓他吃一天苦。後來,馮雲山考大學時,呼天成特意批給他三個月假,說回去複習吧。待他考上大學後,呼天成又送給他一張表,那是一張“黨員登記表”。呼天成說:“呼家堡也沒啥送你,這張表,你填填。”後來,馮雲山就是靠著那張表,在畢業時留在了省城的報社(那一年省報就選了一個人,要求必須是黨員)。再後來,馮雲山曾多次找呼天成幫忙,評職稱時,他缺“硬件”,呼天成就以呼家堡的名義讚助了三萬元,讓他出了本書,評上了副高職稱;從正處升副廳時,又是呼天成替他說了話……所以,長期以來,馮雲山一喝酒就哭,他覺得他欠呼伯的太多了。可呼天成一次也沒找過他。他總想報答呼天成,可呼天成從不給他機會。所以,凡是牽涉呼家堡的事,他必是一路綠燈!

省銀行行長範炳臣,原來跟呼天成沒有一點瓜葛。他跟呼家堡惟一的聯係是,他轉彎抹角地跟呼家堡有一點親戚關係,說起來也算是呼家堡的外甥。那一年征兵時,他已體檢合格了,就在換軍裝的前一天,他又領著一幫知青跟人打群架,被縣公安局的人抓了。於是,他的家人又轉彎抹角地求到了呼天成頭上。那天下著鵝毛大雪,呼天成聽了,歎一聲說:“這是娃子一輩子的事,我就去一趟吧。”就此,他冒雪連夜趕到了縣城,坐在局長的辦公室裏,口口聲聲說是範炳臣他舅,硬是把他保出來了。待範炳臣從牢裏出來後,他隻看了小夥子一眼,就說:“娃子有膽,我這一趟來得值。”後來,範炳臣在部隊裏參加了中越戰爭,連續立功授獎,一直提到了副師職!他年年回來都要看一看呼天成。當他要求轉業時,一個副師職的幹部竟跑了半個月也沒找到合適的地方,這時候,又是呼天成幫了他。呼天成專門到省裏跑了三趟,硬是讓他留在了省城最難進的部門。他轉業後,先是當了副行長,後又當了行長。所以,範炳臣總是對人說,我一生最關鍵的時刻,靠的都是呼伯呀!

潁平縣縣委書記呼國慶……

市工商局副局長劉海程……

市稅務局局長彭大鵬……

……

當然,還有許多故事是不便言傳的。那幾乎是呼天成窮其一生積累下的“財富”,也是平原人的生存精髓。

在這裏,給予是一種高超的技藝,也是人生的一種大智慧,在有的時候,那叫“雪裏送炭”;在有的時候,那又叫“錦上添花”。這是一個人生的“製高點”,呼天成一直牢牢地掌握著這個“製高點”。就這樣,一天天,一年年,他種出了一個“人場”。

尤其讓人讚歎的是,呼天成的種植是沒有時間性的,那是一種長期的效應。隻要他活一天,這個巨大的人生磁場就會不停地發揮效應。那麼,如果有誰膽敢反對呼天成,哪怕呼天成不吐一個字,也會有人站出來說話的!

後來,當老秋成了京城元老之後,曾說過一句話。他說,我這一輩子,最服氣的一個人,就是人家老呼。他說,他比我強,是四十年不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