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呼家麵”(1 / 3)

那年,臨近年關時,呼天成確實發愁了。他不是愁過年的問題,他愁的是沒什麼可送。眼看時近年關了,給老秋他們“慰問”點什麼呢?那些年,呼天成一直忙於“新村”的建設,等房子一座一座蓋起來時,村裏已經很空了。過去每逢年裏節裏,他都是要送一點什麼的。今年該送什麼好呢?

就在那個飄著雪花的早晨,呼天成在村子裏轉了一圈之後,心不在焉地走進了磨麵房。那時,呼家堡已有了兩台小鋼磨。時近年關,磨麵房很忙,機器轟轟隆隆地響著。這種小鋼磨磨的麵很粗,號稱“一風吹”。呼天成圍著鋼磨轉了一圈,不經意地看了兩眼,微微地搖了搖頭。當他扭身要走的時候,有意無意說了一句:“這麵能不能磨得再白一點?”

當時,在磨麵房幫助幹活的是剛從部隊回來的複員軍人王炳燦。王炳燦是個能人,他雖然回來時間不長,但他的精明已是眾人皆知了。王炳燦趕忙說:“咋不能?”他接著說:“呼伯,你要多白吧?”

呼天成站住了,說:“這不是‘一風吹’麼?”

王炳燦說:“是‘一風吹’,不過,我有辦法。”

呼天成笑了,說:“你有啥辦法?”

王炳燦說:“我試了。要想白,多墊兩層細籮,多磨幾遍,要多白有多白。”

呼天成笑了,說:“就這麼簡單?”

王炳燦說:“這就看是誰幹了。我幹,就這麼簡單。”

於是,呼天成說:“那你就給我磨吧,別可惜糧食,要最白的。你給我磨一百斤。”

王炳燦說:“我在書上看了,細麵有三種:75%,65%,50%的。你要哪一種?”

呼天成用讚賞的目光看了看他,說:“那就要50%的吧。要白,要筋道。你給我五斤裝一袋。”

王炳燦馬上說:“我知道了,要小袋。”

呼天成往外走了兩步,又折回身來說:“炳燦,好好幹吧。以後,這一攤就交給你了。”

後來,就是用這種普通的小鋼磨改造後磨出來的細白麵,有一袋送到了當時的省委副書記老秋的家裏,當然還有一些其它的,都是小小不言的。那時全國還都在吃85%麵,即使是省委書記,也還從沒吃過這種像雪一樣白的50%粉(雖然是“土法上馬”)。就在那年春節,老秋家包餃子用了呼家堡的小袋白麵,那麵的確白,也筋道。老秋吃了大加讚賞。過罷年,剛好省裏進了兩套大型的磨麵設備,那時還是計劃經濟時期,機械設備是由省裏統一調撥的。在分配指標的時候,老秋想到了呼家堡。於是,老秋大筆一揮,就把其中的一套批給了呼家堡。在那個時期,設備批給你或批給他,是沒有分別的,隻要是集體就行。那套設備價值百萬,可呼家堡卻一分錢也沒有花……

當那套設備運到呼家堡的時候,一開始,呼天成也並沒多看重。就覺得磨麵房大了一些而已,可以磨多遍麵了。可是,到了第二年的冬天,村裏的會計的一句話竟把他說愣了。

會計說:“我把數字打出來了。就今年,咱那個磨麵房,錢掙了四十七萬。還餘了十五萬斤麩子。”

呼天成愣住了。他怔怔地說:“多少?你是不是算錯了?”

會計老德說:“沒有錯,四十七萬。”

呼天成又問了一遍:“多少?”

老德說:“四十七萬。”

那時候,四十七萬是一個巨大的數目!連呼天成也沒想到一個磨麵房會掙這麼大的數兒,那不就是“多遍麵”麼?!然而,能磨“多遍麵”的,在整個潁平縣,他們卻是獨此一家。後來呼天成不再吭聲了,他一句話也不說,就那麼沉默了很久很久。後來他說:“這個數字,要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