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李立三說,他當時“沒有明白表示意見”,是因為他才十六歲,又剛從小縣城來到長沙,見識少,一下子答不上毛澤東的提問,所以隻成了毛澤東的“半個朋友”。
1917年,十八歲的李立三中學畢業了,回到故鄉醴陵當了幾個月的小學教師,便投奔護法戰爭時任湘軍總司令的程潛麾下,當了一名小兵。不久,他這個“小知識分子”當上差遣(相當於連隊文書)。一天,他送文書到司令部來,見程司令正在與人下象棋,也就站在一旁看了起來。看著,看著,他忽地漏出一句“應回馬攔卒”。程潛抬頭,見是一名小兵,便問李立三:“看樣子,你會下棋!”於是,程潛與李立三對弈,總司令竟敗在這小兵手下。程潛跟他攀談起來,才知彼此是同鄉,李立三之父李冒珪(字鏡蓉)還是程潛清末同場考中秀才的“同年”。李立三能詩善文,深得程潛喜歡。1919年春,程潛資助李立三進京,進入法文專修館。這年秋天,李立三便到法國留學。1921年冬,他從法國回來,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
李立三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後,從事工運工作。1922年,他領導了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1923年任中共武漢區委書記。翌年任中共上海區委職委會書記。1925年他在上海一家工廠參加選舉,李隆郅三字筆畫太多,工人不易寫,劉少奇建議他改名。正巧迎麵站著三個工人,劉少奇說:“就叫李三立吧。”他思索了一下說:“叫李立三吧。”從此他競以“李立三”這名字傳世。這年,他任上海總工會委員長,赴蘇出席赤色職工國際大會。1927年任中共中央工委書記、全國總工會駐漢辦事處主任,然後又兼任中共湖北區委書記。那時,向忠發是他的部下。後來,他參加了南昌起義,旋即又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
李立三在蔡和森遭貶之後,當即取而代之。不過,1928年11月上旬,周恩來從蘇聯回到上海,李立三在黨內的威望不及周恩來,中共的領導工作實際上由周恩來主持,11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便決定,由周恩來起草新的中央的工作計劃。此後,許多中央通告、文件皆出自周恩來之手,而李立三則成為周恩來的副手,向忠發不過是名義上的領袖。向忠發、周恩來淳立三成了當時中共“三駕馬車”。
“三駕馬車”的局麵,持續了一年多。
1929年8月下旬,中共失去了兩位重要人物:政治局委員彭湃,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軍事部部長楊殷,因叛徒告密,兩人被捕犧牲。
1930年3月3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記錄上,出現一行奇特的暗語:
冠心病入院。決;準假兩月。
“冠生”何人?是周恩來的化名!周恩來生了什麼病,要入院請病假兩十月?原來,“病”是他去蘇聯的暗語。也就是說,政治局批準周恩來赴蘇兩個月,向共產國際彙報工作。
周恩來一走,李立三便成了中共的主持人。李立三原來是個性情急躁的人。由他掌舵,便一下子把中共推向了“左”的航線。
李立三火暴的脾氣,是頗為“著名”的。1921年冬,他和一百多位留法勤工儉學的學生被法國政府遣送回國。輪船在海上悠悠而進。為了打發時光,學生們舉行圍棋賽。四川隊推出了陳毅,湖南隊推出了李立三。李立三急於求勝,給陳毅抓住了弱處,一舉擊敗。李立三一氣,把棋子連同棋盤一起,甩進了大海!此事一直在中共黨內傳為笑談,因為當時在場的許多留法學生後來都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當他跟朋友聚談,別人說及軍閥之腐敗和凶暴,他每每在一側大聲呼喊“打倒”,“推翻”、“殺掉”。
他恨不得把舊世界在一個早上全部推翻掉。正因為這樣,他的同誌們都熟知他的火暴的脾氣,竟為他開過兩次追悼會:一次是在安源,謠傳罷工失敗,李立三去刺殺軍閥趙恒惕未遂而犧牲,他的同誌們很快信以為真,周恩來主持了他的追悼會!又一次,他參加南昌起義,傳說他跟敵人拚殺,血染戰場。於是,又為他開追悼會,主持人依然是周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