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率紅五軍上井岡山(2 / 2)

彭德懷說的是心裏話。確實,沒有根據地,紅軍就成了水上的浮萍,漂來漂去,沒有著落。毛澤東的成功之處,在於依托大山,建立起井岡山根據地,落地生根,所以各路起義兵馬都朝井岡山投奔。

彭德懷比毛澤東小五歲,他的家鄉——湖南湘潭縣烏石鄉,跟毛澤東故鄉韶山,相隔不遠。他倆是同鄉。

彭德懷原名彭得華,他可以說是兼“工農兵”於一身:出身於貧苦農民,當過礦工、堤工,十八歲進入湘軍當兵。

二十四歲時,他人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學習,改名彭德懷。

畢業後,他在湘軍裏由排長而連長而營長。1926年,他參加了北伐,成為團長。

1928年2月下旬,彭德懷參加了一個莊嚴的儀式。牆上掛著馬克思、恩格斯的畫像,寫著“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為共產主義社會而奮鬥”。儀式由中共“南華安”特委張匡主持。所謂“南華安”,亦即湖南北部南縣、華容縣、安鄉縣三縣的台稱。彭德懷就這樣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他是受師政治部秘書長段德昌的影響,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段德昌成了他的入黨介紹人。

那時,彭德懷最愛看的是三本書:布哈林著的《共產主義ABC》,李季編的《通俗資本論》,還有一本則是《水滸傳》。

他最喜歡的人物是李逵。他呢,也自稱“有些類似李逵”。

彭德懷入黨之後,7月18日下午4點,他收到來自長沙的密電:“‘南華安’特委負責人在長沙被捕,供出了黨的機密,情狀萬分緊急……”

這時,彭德懷的團,正駐守平江縣。中共湖南省委的特派員滕代遠前來巡視。於是,彭德懷和滕代遠等密商起義,以免一網打盡。

滕代遠,二十四歲,湖南麻陽縣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青年和農民運動。1928年2月,他擔任中共湘東特委書記。不久,調任中共湘鄂贛特委書記。

7月22日,彭德懷動手了!那天上午10點,他召集營、連、排軍官會議,宣布起義,當場逮捕一批不服從的軍官。11點30分,他的部隊頸上都掛起了紅帶子,向縣政府發起進攻。下午2點,全城就落到彭德懷部隊手中。據彭德懷自述:“我3點多進城,親眼看到滿街紅旗飄揚,秩序井然。”

翌日,黃公略率國民革命軍獨立第五師第三團三營前來平江,加入彭德懷起義部隊。黃公略跟彭德懷同庚,黃埔軍校第三期畢業生,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南華安”特委負責人在長沙供出的中共黨員名單之中,便有黃公略。黃公略前來彭德懷處,正在談論他的部隊起義經過,卻傳來消息,三營反叛了124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在平江宣告成立。彭德懷任軍長,滕代遠為黨代表,鄧萍為參謀長,下轄三個團,後改為五個縱隊,約兩千人。

平江起義之後,國民黨調集十多個團“會剿”紅五軍。彭德懷,采用“打圈子戰術”,跟這十多個團周旋了兩個多月,終於決定留三個縱隊在原地打遊擊,率兩個縱隊八百多人南下,跟朱、毛部隊會合。

就這樣,井岡山又增多了一支隊伍。至此,五支隊伍,先後會師井岡山。這五支隊伍是;秋收起義隊伍,南昌起義隊伍,廣州起義隊伍,湘南暴動隊伍,平江起義隊伍。井岡山日益興旺起來。

會師之後,毛澤東讓彭德懷率紅五軍上井岡山——因為紅五軍一路苦戰,亟待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