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提出“圍魏救趙”之計(2 / 2)

這批白襯衫用藥水一刷,衣服上出現密密麻麻的字!

原來,這是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召開的中共“六大”所通過的一係列文件,有瞿秋白作的《中國革命與共產黨》政治報告,周恩來作的《軍事報告》、《組織問題報告和結論》,還有大會作出的《政治決議案》、《中國共產黨黨章第四次修正案》、《土地問題決議案》、《農民問題決議案》等等。襯衫上的文件還寫明了新的中央委員會名單,在新選的二十三位中共中央委員中,毛澤東名列其中。不過,政治局委員及候補委員名單中,依然沒有毛澤東——這表明毛澤東在中共中央依然沒有他應有的地位,1927年11月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擴大會議作出的開除毛澤東政治局候補委員的決定還在起作用。從襯衫上得知,向忠發成了中共中央新的總書記。

這一大堆“襯衫文件”的到來,忙壞了幾位“秀才”,江華、宋任窮等忙著抄寫,謄在井岡山的毛邊紙上。

剛剛謄抄畢,急急送下山。

1929年1月4日,一個重要的會議在寧岡縣柏露村一座大房子裏召開,史稱“柏露會議”。

會議由毛澤東主持,出席者有前敵委員會、中共湘贛邊界黨和團的特委、中共紅四軍和紅五軍軍委、中共湘贛邊界各縣縣委以及部隊團以上幹部,囊括井岡山的頭頭腦腦們,共六十多人。會議開了四天之久,這在戰事頻繁的當時是少有的“長會”。

毛澤東作為井岡山上唯一的中共中央委員,傳達了“襯衫文件”。他在傳達其中一份文件時,見袁文才、王佐在座,故意打了“埋伏”,刪去了其中一段不予傳達。至於他為何打“埋伏”,後文將述及。可惜,被他刪去的那一段不知通過什麼途徑被袁文才知曉,以至引發一場人頭落地的悲劇……此是後話。

在傳達了中共“六大”文件之後,會議的緊急議題,便是如何對付那一萬多敵軍正在收緊的包圍圈。局勢空前地嚴峻。“直搗井岡山老巢、活捉朱毛”之聲,已經側耳可聞!

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頭,毛澤東又一次出人意料的建議:留一部分人守山,另一部分人出擊。

出擊可以把包圍井岡山的敵人吸引過去。此計名喚“圍魏救趙”,毛澤東對這類典故爛熟。

他說,戰國時魏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求救於齊。齊國並不派兵去邯鄲,卻反過來圍攻魏國都城大梁。結果,魏兵不得不回國救援,趙國都城也就因此解圍。

毛澤東此時在井岡山的威信頗高,因為人們從“八月失敗”中認識到毛澤東決策的正確。毛澤東的“圍魏救趙”之計,受到了大家的讚同。

誰留?誰走?

留下袁文才部隊,留下王佐部隊,這是理所當然的。這兩支部隊是“坐地虎”,守山最合適。當然,光靠他們還難以抵抗強敵,毛澤東決定留紅五軍守山,據雲,作出這樣的決定,是考慮到紅五軍有棉軍裝,受得了山上的嚴寒。

誰走?朱、毛率紅四軍主力三千六百人出擊!

顯然,守山的處境是極度危險的。紅五軍的一部分幹部,力主紅五軍打回平江老家去,跟那裏的三個縱隊會合,以擺脫險境。

這時,麵對生死考驗,彭德懷、滕代遠從大局出發,說服了自己的部下,挑起守山的重任。

彭德懷後來如此追述這段往事:

我知道這是一個嚴重而又危險的任務。

在敵軍合圍攻擊下,有被全部消滅的危險。

但是,我和代遠同誌為了照顧全局,使紅四軍擺脫當時麵臨的困難,自願地承擔紅四軍前委的決定,並且準備必要的犧牲,因而堅決的執行了紅四軍前委的決定。

在最艱苦的環境中我沒有任何動搖過,可以證明我的入黨動機是純良的,對革命事業也是忠實的,並且有自我犧牲準備的。確實,三十歲的彭德懷,當時差一點戰死在井岡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