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國家主席之爭(2 / 2)

林彪這三條意見,第一條是假話,第三條是真話,第二條是無所謂的話,他確實是不願“擔任副主席”了!

就在接到林彪電話的翌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給毛澤東寫了請示報告。毛澤東對此作了批示:“我不再做此事,此議不妥。”這是毛澤東第二次毫不含糊地否定了關於設國家主席的意見。

4月下旬,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毛澤東借用《三國演義》中的典故,告誡林彪:“孫權勸曹操當皇帝。曹操說,孫權是要把他放在爐火上烤。我勸你們不要把我當曹操,你們也不要做孫權。”毛澤東談笑風生,而他的笑聲中飽含著尖刻的諷喻。

這是毛澤東第三次表明了不設國家主席的意見。

林彪仍一意孤行。據吳法憲在1971年10月21日親筆交代:(一)1970年4月中旬和下旬,主席兩次告誡林彪不要再提國家主席之後,5月中旬有一次我見林彪時,我問他對憲法修改有什麼意見,他說:他主張要設國家主席。不設國家主席,國家沒有一個頭,名不正言不順。林彪要我和李作鵬在憲法工作小組會上,提出寫上國家主席一章。

(二)1970年7月,葉群曾向我當麵說過:如果不設國家主席,林彪怎麼辦,往哪裏擺?

(三)1970年8月初葉群打電話對我說:林彪的意見還是要堅持設國家主席,你們應在憲法工作小組提議寫上這一章。

……陳伯達堅決站在林彪一邊,成為林彪的“親密戰友”。1970年5月14日,葉群和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同遊長城。回來後,葉群賦詩一首,內中有句“相將奮起衛紅旗”。據葉群自雲:“相,陳伯達;將,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紅旗,林副主席。”這麼一來,陳伯達成了林彪之“相”。

7月中旬,在中央修改憲法起草委員會開會期間,毛澤東第四次提出不設國家主席。毛澤東指出:設國家主席,那是形式,不要因人設事。

其實,關於憲法中設不設國家主席之位,究竟為了什麼,明眼人皆知。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先生當時在全國政協機關的小組討論會上發言,便點明了問題的實質:“比如設國家主席,一國的元首,不能沒有。設國家主席是一回事,選誰當國家主席是一回事。國家主席不可不設,什麼人當國家主席則可以經過法定手續來選……”如此明白的事,連“靠邊站”的梁漱溟先生都看得清清楚楚,可是,國家主席設與不設之爭仍在中共高層激烈地進行著--毛澤東不直接說不同意林彪當國家主席,而是說建議不設國家主席;林彪不直接說我要當國家主席,而是說國家主席還是要設,請毛澤東當國家主席。雙方都用冠冕堂皇的理由,達到自己的目的。

不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之中,態度並不一致:毛澤東四次申明不設國家主席、不當國家主席,態度非常明朗;林彪懷著爭權奪利的目的,主張設國家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另三名常委--周恩來、陳伯達、康生,則從不同的角度,主張設國家主席。

1998年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的《周恩來年譜》第一次透露了當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真實情況:“(1970)8月22日,到毛澤東處參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關於設國家主席的問題,討論中除毛澤東外,其他四名常委均提出,根據群眾願望和要求,應實現黨的主席和國家主席一元化,即在形式上有一個國家元首、國家主席。周恩來提出,如果設國家主席,今後接見外國使節等外交禮儀活動可以由國家主席授權。康生說,設國家主席,這是全黨全國人民的希望,我們在起草憲法修改草案時也這麼希望,但又不敢違反主席關於不設國家主席的意見。處在這一矛盾中,我們感到壓力很大。陳伯達說,如果這次毛主席再擔任國家主席,將對全國人民是一個極大的振奮和鼓舞。陳伯達講後,林彪也附和。”毛澤東在會上仍然堅持不設國家主席不當國家主席的意見,說:“設國家主席,那是個形式,我提議修改憲法就是考慮到不要國家主席。如果你們願意要國家主席,你們要好了,反正我不做這個主席。”也就是說,在五常委之中,四人讚成設國家主席,隻有毛澤東一人反對!

但是由於毛澤東的崇高威望,四常委最後還是同意了毛澤東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