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金佛落淚(1 / 2)

說話間,我和明明已走進了山門,隻見那彌勒佛供於佛龕之中,大腹便便,笑口常開,人稱“大肚佛”、“皆大歡喜佛”。神龕後麵立有一尊木雕像,神棒在握,赫然正是少林寺的護院神韋馱!

我們走過了山門,走進便是甬道,甬道兩旁碑石如林,故稱碑林。

“慈雲堂為少林寺碑石最集中之處,就在山門內碑林東側,廊內集中陳列有北齊以下碑石計124品,故稱“碑廊”,北齊武平六年《少林寺碑》、唐永淳二年《大唐天後禦製詩書碑》(王知敬書)、宋宣和四年《麵壁之塔》(蔡京書)、宋〈第一山〉《米芾書》、元皇慶元年《裕公碑》(趙孟頫書)、元至正十四年《淳拙才禪師道行碑》、明萬曆三十七年《少林禪師道公碑》(董其昌書)等名碑皆列其中......。”明明指著碑林東側的慈雲堂對我說。

明明那黑玉般的眸子閃閃發光,唇邊綻出如花般燦爛的笑容。

“慈雲堂實為一座豐富的書法藝術寶庫,院內植竹千竿,殿閣掩映,實為少林寺最幽靜怡人的地方。”我接過明明的話說,唇邊綻出燦爛的笑容如春天般溫暖。

從慈雲堂出來,說話間,我和明明又走進了錘譜堂——

錘譜堂位於少林寺山門內碑林西側。回廊四十二間,廊內安放雕塑像二百餘尊,形象的概括了少林武術的緣起、發展、精華套路和少林寺所參與的一些曆史事件等內容。裏麵有泥塑和木雕群像,分十四組:坐禪、繞佛跑經、八段錦、小洪拳、羅漢拳、大洪拳、六合拳、通臂拳、昭陽拳、基本功、十三棍僧救秦王、小山和尚掛帥出征、月空和尚平倭寇以及群眾性的習拳練武等,演繹著少林武術的發生發展及其赫赫功績......

天王殿,經甬道過碑林後便是,它是一座三間重簷歇山頂殿堂,外麵有兩大金剛,內裏則是四大天王像,好不威武。

“東方天王名“提多羅吒”(“提多羅吒”意為持國——即能護持國土,是帝釋天的主樂神),手持琵琶,護東方“弗提婆”(勝)洲人民;南方天王名“毗琉璃”(意為增長,能使他人善根增長),手中持劍,護南閻浮提(勝金)洲人民;西方天王名“毗留博*”(意為廣目,能以淨眼觀察護持人民),手中纏繞一龍,護西瞿耶尼(牛貨)洲人民;北方天王名“毗沙門”(意為多聞,有大福德,護持人民財富),右手持傘,護北鬱單越(勝處)洲人民。世俗稱為“四大金剛”。其實,並無此說法。金剛,天王不可混淆......。”天王殿內,一個導遊向一群遊客在講解。

我和明明相視一笑,穿過天王殿,走進其後的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又稱佛寶殿、正殿、大殿。是全寺主體建築,也是僧眾朝暮集中修持之處。大雄,以佛具智德,能破微細深悲稱大雄,大者,包含萬有;雄者,攝伏群魔;寶者,乃三寶也,皆歸此殿傳持正法,我佛威力,雄鎮大千也。殿內供奉的是三世佛,正中供奉的是佛教的教主、創史人釋迦牟尼,東邊供奉的是藥師佛,西邊供奉的是阿彌陀佛的神像,上懸掛清康熙禦書“寶樹芳蓮”,屏牆後壁懸塑觀音像,兩側有十八羅漢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