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創立者。他原名悉達多,意為‘成就一切者’或‘財吉’,他的姓叫‘喬達摩’。釋迦牟尼這個名字是成佛後別人對他的尊稱,意為‘釋迦族的聖人’。他生於公元前565年,園寂於公元前486年,享年80歲。釋迦牟尼的出生地是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南部提羅拉科特附近),其父為國王淨飯大王,其母為拘利族天臂城主善覺大王的長女摩耶。釋迦牟尼29歲的時候出家求道,在伽耶郊外的深山,按婆羅門教義的方法苦修6年,仍然沒有明悟真理,求得解脫之法。後來他放棄了苦行,接收了附近一位牧羊女供奉的乳粥,又到附近的尼連憚河沐浴,然後來到一棵畢缽羅樹下,默坐深入憚定境界。7日後,忽然大悟,成家了無上正覺,煩惱盡除,頓時成佛。這一天便是他的成道日,就是我國農曆的十二月初八。佛陀的涅槃日是我國農曆的二月十五日。”大雄寶殿內有一個導遊向一群遊客在講解。
“藥師佛是東方琉璃光世界的教主,又稱大醫王。有佛經上記載:人的生理上有三種病--老、病、死,心理上也有三種病--貪、嗔、癡。而藥師佛就是為了撥除眾生身心的種種病患,各位朋友千萬不可把含有崇高意義的藥師視為普通的配藥人,而且正因為信奉藥師介能解除各種頑疾苦痛,消災延壽,因此我國曆史上社會各階層對藥師佛的信仰很盛。”殿內這邊也有一個導遊向另一群遊客在講解。
“大雄寶殿兩側列坐的是十八羅漢,相傳他們在釋迦牟尼圓寂時曾在他身邊,聆聽他最後說法,並受到佛的囑咐,不入涅槃,常住人間,受世人供養為眾生作福田。”又有一個導遊向這邊的一群遊客在講解。
“走吧,去後邊走走!”我拉了拉明明,臉上蕩起的笑容如春天般溫暖。
我和明明剛要走出大雄寶殿,突然,一道金光在我身邊一閃而逝——
我感覺好象被人拉了一下,一種無形的引力使我麵對大雄寶殿正中供奉的是佛教的教主、創史人釋迦牟尼,並且緩緩地伸出了雙手......
這時,我突然感覺有幾滴水珠滴到我的手上......
“呀,哪裏滴來的水珠?”我不覺抬起了頭......
隻見大雄寶殿正中供奉的佛教的教主、創史人釋迦牟尼的眼中,有兩行淚珠在悄悄落下,一滴滴淚珠在落入我的手中消融......
“啊!金佛落淚了!”我不覺驚叫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