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感覺(1 / 3)

一、本章學習目的

1.明確感覺的種類及其在心理和生活中的意義;

2.掌握感覺的特性,理解韋伯定律、費希納定律、斯蒂文斯定律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感覺相互作用的規律;

3.了解視覺產生的過程及主要的視覺現象和視覺理論;

4.了解聽覺產生的過程及聽覺理論。

二、本章基本結構

三、本章學習要點

1.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官的刺激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感覺包括外部感覺(視、聽、嗅、味、膚覺)和內部感覺(運動、平衡、內髒覺)。感覺提供了內外環境的最基本的信息,對機體內環境平衡及內外平衡具有重要意義,並且是一切高級心理活動的基礎。

2.分析器在內外環境刺激下產生的神經過程是各種感覺產生的基礎。分析器由三部分組成:感受器、傳入神經、皮層及皮層下相關區域。外界刺激作用於感受器,感受器將各種刺激都轉化為神經衝動,沿傳入神經向腦傳導,最終在皮層產生感覺。

3.在心理學史上,曾有心理學家就感覺的客觀性提出過疑問,從而陷入不可知論。今天,人們完全澄清了這種錯誤觀念,確認從感覺這種最簡單的心理現象開始,及至最複雜的心理現象,都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

4.感受性與感覺閾限是感覺的基本特性。人要產生感覺一是必須有感覺能力,二是刺激必須達到一定的量。產生感覺所需要的刺激量叫感覺閾限,對刺激量的感覺能力叫感受性。

5.麵對刺激,人要做兩種最簡單的判斷,第一,探察刺激是否存在;第二,判斷刺激的大小變化。因此,感受性和感覺閾限又分為兩種:剛剛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叫絕對感覺閾限,能夠覺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叫絕對感受性;剛剛能引起差別感覺的刺激間的最小差異量叫差別感覺閾限,對這一最小差異量的感覺能力叫差別感受性。

6.因為感覺閾限是人產生某種感覺所需的最小刺激量,這個刺激量的大小代表了人感受性的高低,兩者成反比關係,所以感受性是靠感覺閾限來標誌的。絕對感覺閾限是感覺從無到有所需的最小刺激量,這個值相對穩定,因而,絕對感受性是比較好測定的。差別感覺閾限是感覺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所需的最小刺激變化量,這個刺激量會隨著原刺激量的不同而變化,因而,差別感受性是比較難測定的。德國心理學家韋伯解決了這個問題,他通過實驗發現,人對刺激物的差別感覺取決於刺激的增減量與原刺激量的比值,即用一個比值代表人的差別感受性,稱作韋伯定律。韋伯定律的最大貢獻是可以用一個比值表示人的差別感受性。

7.在韋伯定律基礎上,費希納和斯蒂文斯各自提出了反映物理量和心理量之間關係的定律,試圖根據刺激量確定所引起的感覺量。費希納定律提出:感覺量(心理量)是刺激量的對數函數;斯蒂文斯定律提出:感覺量(心理量)是刺激量的乘方函數。

8.視覺的適宜刺激是波長為380-780毫微米的電磁波。這種可見光波可以來自太陽、燈光、火光等光源體,也可以來自本身不發光但能反射光源光的反光體。可見光波作用於人眼,首先經過眼球的折光裝置會聚於視網膜,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錐體、棒體)接受光刺激並將光能轉化為神經衝動,這種神經衝動沿視神經傳導,經三級神經元終止於皮層視區,產生視覺。普肯耶現象說明了視網膜錐體細胞和棒體細胞感受強光和弱光的不同功能及其兩者的“交接轉化”過程。

9.皮層視區最終能產生豐富多彩的視覺,經曆了傳導過程、中樞過程對輸入信息複雜的加工處理。神經元之間的聚合聯係、視覺係統的反饋性調節、側抑製、感受野都充分說明了這種複雜加工。

10.光波有強度、波長、純度、空間分布、持續時間等基本特性。人的視覺係統在反映光的這些特性時,便產生了一係列視覺現象。明度覺是對光波強度的視覺反映;顏色覺(色調)是對光波波長的視覺反映;飽和度是對某種顏色純雜程度的視覺反映;視覺對比與視敏度是對光波的空間分布的視覺反映;視覺後像、融合、掩蔽是對光波時間特性的視覺反映。

11.在明度覺中,視覺適應是由於強光或弱光刺激的持續作用而產生的人的光感受性降低或提高的現象。明適應指照明開始或由暗處轉入亮處時視覺感受性下降的過程。暗適應指照明停止或由亮處轉入暗處時視覺感受性提高的過程。

12.顏色是人對光波產生的一種心理感受。顏色的三個基本特性即色調、明度、飽和度是對光波的物理屬性即波長、強度和純度的心理反映。顏色紡錘體表現了顏色三特性之間的複雜關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