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感覺(2 / 3)

13.顏色混合包括色光混合和顏料混合。色光混合是不同波長的光線同時作用於眼睛,在視覺係統中實現的混合,是一種相加過程;顏料混合是將若幹種顏料混合之後作用於視覺係統引起的,所產生的色覺是若幹種顏料相互吸收某些光波之後的反射光決定的,是一種相減過程。顏色混合的規律有互補律、間色律、代替律。

14.色覺理論試圖說明色覺產生的生理機製。主要有托馬斯?揚與赫爾姆霍茲的三色說,黑林的四色說,赫爾維奇等人的現代對立色理論。

15.視覺對比、視敏度是由光刺激在空間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視覺經驗。對比效應使人對物體間的明度差異、顏色差異感知的更為清晰。視敏度是視覺係統分辨微小物體或物體細節的能力。

16.視覺後像、閃光融合、視覺掩蔽是由光刺激的時間特性引起的視覺現象。視覺後像是刺激物對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之後視覺暫時滯留的現象。閃光融合是人對達到一定頻率的斷續閃光產生融合的感覺。視覺掩蔽是在某一種時間條件下,對一閃光的覺察影響對另一閃光覺察的視覺現象。

17.聽覺的適宜刺激是16-20000赫茲的聲波。人們對聲波的頻率、振幅、波形等物理屬性的心理反映是音調、音響、音色。

18.光波作用於人耳,經外耳搜集聲音,中耳放大聲音到達內耳,內耳基底膜上的聽覺感受器(毛細胞)將聲波的機械振動轉化為神經衝動,這種神經衝動沿聽神經傳導,經三級神經元終止於皮層聽區,產生聽覺。

19.聽覺理論試圖解釋人何以能對聲波產生高低不同的音調感。主要理論有費爾德的頻率理論,赫爾姆霍茲的共鳴理論,貝克亞西的行波理論,韋弗爾的神經齊射理論。

四、重點難點分析

1.關於感覺的客觀性

19世紀初期,德國生理學家繆勒在實驗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感覺的特殊能量說。這種用“神經能”代替曆史上“動物精氣”、“活力”等神秘概念,並且對感覺生理機製的開創性研究,是對感官生理學的巨大貢獻。但他以“不同性質的刺激作用於同一感官可以引起同一感覺,同一性質的刺激作用於不同感官會引起不同的感覺”為由,提出了感覺所反映的不是客觀的外界事物,而隻是反映了人自己感官的性質或狀態的謬論。其學生赫爾姆霍茲雖然在視覺和聽覺生理機製研究方麵多有建樹,但也堅持認為人們感知的不是外部事物本身,而是外部事物的“符號”,從而陷入不可知論。

現代感官生理學研究表明,各種感官,甚至這些感官的神經組織和細胞,都表現出“專化”現象,這正說明各種感官是在進化過程中對特定刺激長期適應的結果。對每一種感官,適宜的刺激隻有一種,感官對適宜刺激具有最大的感受能力(如可見光對眼睛)。另外一些刺激,雖然也能引起某種感覺(如壓力、電流對眼睛),但這種感覺是粗糙的;也有些刺激根本不能引起某一感官的感覺反映(如氣味對眼睛)。所以,感官的專門化恰恰使人能夠對特定的刺激作出更精確的反映;同時,感覺是我們在現實世界中定向的可靠工具也證明人的感覺是客觀現實的反映。

2.韋伯定律及其意義

韋伯定律是德國生理學家韋伯根據差別感受性的實驗研究提出的一條定律。韋伯通過觸覺重量實驗發現:雖然人的差別感覺閾限是隨著基礎刺激量的變化而變化的,但差別感覺閾限與基礎刺激量的變化關係是有規律的,它們的比值是一個常數。公式表示為K=ΔI/I。

韋伯定律的提出有以下意義:

①使能比較方便地標誌人的差別感受性;

②使人不同感覺道的差別感受性可比;

③使不同人同一感覺道的差別感受性的比較更為便利。

但韋伯定律隻在中等刺激強度範圍內有效。

3.費希納定律與斯蒂文斯定律

①費希納定律是直接建立在韋伯定律基礎上的。它的基本假設是假定所有絕對差別閾限(最小可覺差)在主觀感覺上都相等。由此出發,則任何感覺的大小都可以用在絕對閾限上增加的最小可覺差來確定。於是,費希納在感覺大小和刺激強度之間推導出一個數學公式,即

E=KlogI+C

意即刺激量以幾何級數增長,而感覺量以算術級數增長。

公式推導過程:

所有最小可覺差在主觀感覺上都相等,

任何感覺的大小都可用在絕對閾限上增加的最小可覺差來確定。

假設產生某一閾上感覺的刺激量為I1,在此基礎上要提高一個感覺等級就需要將刺激量增加為I1(1+ΔI/I)。如果現在有一更大的刺激量I2,那麼由I1到I2人們的感覺將提高多少等級?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