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言語(1 / 3)

一、本章學習目的

1.明確言語同語言的區別與聯係,明確研究言語的意義;

2.掌握言語的種類及特點;

3.初識喬姆斯基的心理語言學理論;

4.了解言語感知、理解、表達的基本過程及影響因素。

二、本章基本結構

三、本章學習要點

1.語言是人類社會所特有的現象,人的一切心理特點都是在語言參與的基礎上存在和發展起來的,因此弄清語言本身的獲得與運用過程,也就是弄清言語活動的規律,對於揭示人心理活動的規律具有理論意義。

言語活動又是人類社會生活和實踐活動最重要的基礎,人們憑借言語活動,才能進行交往、學習和工作,因而弄清言語活動的規律,對於提高人在實踐活動中的效能具有實踐意義。

語言學和心理學都研究語言,但兩者的研究任務是不同的。語言學研究語言這種符號係統形成、演變的規律和內部結構的規律;心理學研究語言這種符號係統是如何被人掌握和運用的,即人們掌握和運用語言的心理活動規律。

2.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是音、義統一的全民性交際工具。語言以詞為單位、以語法為構造規則構成短語和句子,可標誌事物及事物間的複雜關係,是人類最重要最有效的交際工具。

言語指人們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過程。言語不光具有社會性,還具有個體性,它是在個體身上進行的活動,包括言語的感知理解和言語的表達兩個方麵。前者指人理解別人說出或寫出的語言,後者指自己說出或寫出語言。人在思維時還伴隨有不出聲的內部言語。

語言和言語雖含義不同,但有密切聯係,離開了語言的語音、詞彙、語法,就不能正確有效地進行言語活動;而離開了言語活動,語言的社會職能也無從實現。

3.語言和言語互相依存,實現著語言在人類社會中的重要作用:保存、傳授和領會社會曆史經驗;人際交往和思想交流;實現抽象思維和行為調控。

4.因為言語離不開語言,所以要揭露言語活動的規律,需了解語言的結構。美國語言學家和心理學家喬姆斯基的句子雙重結構理論在語句水平上對句子的結構成分和構成規則做了深入探討。

5.言語活動具有目的性、離散性、開放性、規則性、社會性和個體性等特點。

6.言語活動通常分為兩類:外部言語和內部言語。外部言語又包括口頭言語和書麵言語。從言語發展的角度講,外部言語的發展早於內部言語,而外部言語中又以對話言語產生最早。從內部言語與外部言語的關係講,內部言語的發展離不開外部言語作基礎,而外部言語的順利進行也依賴於內部言語的調節。

7.各種言語活動的特點不同。口頭言語中的對話言語是處在一定情境中的兩個人或幾個人直接進行交際時的言語活動,具有情境性、簡略性、相互支持性、反應性等特點。口頭言語中的獨白言語是個人獨立進行的、要講清某種思想、觀點的較長而連貫的言語,具有自我支持性、開展性、計劃性等特點。書麵言語是一個人借助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借助閱讀來接受別人語言的言語活動,具有隨意性、開展性、計劃性等特點。內部言語是一種非交際的、在頭腦中進行的、不出聲的言語活動,常常表現在思維活動中,具有隱蔽性和簡略性。

8.言語活動的生理機製包括兩部分。一是發音機製,即呼吸器官、喉頭和聲帶、口腔、鼻腔和咽腔的活動及作用。二是中樞機製,即言語感知、理解和表達的腦機製。其中布洛卡區、威爾尼克區、角回是重要的言語中樞,大腦左半球一側優勢主要體現為言語活動的優勢。

9.言語的感知指對口語和書麵言語形成感知印象。影響口語感知的因素主要有:語音類似感,語音強度,噪音掩蔽,上下文或語境、句法、語義的作用。影響書麵言語感知的因素主要有:單詞的部位信息,字詞的使用頻率,筆畫數量和字形結構,語音的作用,上下文的作用。眼動研究是研究閱讀的重要手段。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