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言語的理解就是揭露言語的意義。言語理解是從語言的表層結構向深層結構的轉換,一般包括三個階段:知覺階段、解析階段和應用階段。
影響言語理解的因素有:語言知識,語境,句子和課文的結構,特定的生活經驗等。在閱讀中,閱讀者擁有的非視覺信息(表音法知識、構詞法知識,句法知識,語義學知識和相關的知識經驗)愈多,理解就需要愈少的視覺信息(當前言語材料的輸入信息)。
11.言語的表達指說出或寫出語言影響別人,包括說話和書寫兩種方式。言語的表達是由語言的深層結構到表層結構的轉換,這個過程包括四個階段:選擇意義階段,句法結構產生階段,產生語音、字形階段,運動階段(說出或寫出)。
影響言語表達的主要因素是:表達者言語活動的目的和動機,表達者對情境的分析和對接受者的了解,表達的技巧,有關的記憶貯存等。
四、重點難點分析
1.喬姆斯基的心理語言學理論
(1)理論要點。
①先天生成理論。
喬姆斯基認為言語的獲得主要是由於人類的先天因素決定的。在他看來,隻有人才具有高度發達的言語交際係統,兒童生來就有一種語言獲得裝置或擁有一種“普遍語法”,兒童借助這種語言天分,再經語言實踐,很容易獲得周圍人們所說的某種語言的具體規則,並用這些規則去創造新的句子。任何一個正常的新生兒,處在任何一種語言環境中都能很快地學會當地語言就是證明。這種與生俱來的語言潛力出生之後發展很快,青春期後發展變慢。
喬姆斯基也看到了後天語言實踐的作用,提出先天的語言裝置如果沒有後天經驗的激發是靜止的,愈時激發是困難的。
兒童是怎樣利用語言獲得裝置獲得言語交流的具體規則的?喬姆斯基提出了句子雙重結構理論和語法規則理論。
②句子雙重結構理論。
喬姆斯基對句子的結構成分和規則進行了句法分析。提出句子有兩個結構層次: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表層結構指實際看到和聽到的句子形式,深層結構指表達者試圖表達的句子的意思。表層結構決定句子的形式,深層結構決定句子的內容。有些句子隻有一種表層結構和一種深層結構,而有些句子則是同一深層結構用不同的表層結構表述,或同一表層結構表達不同的深層含義。
③語法規則理論。
喬姆斯基還提出了一套語法規則來描寫句子的結構。包括短語結構規則和轉換規則。
短語結構規則是通過各種短語或詞的組合而形成句子的規則。如一個句子(S)可以由名詞短語(NP)+動詞短語(VP)構成,一個名詞短語又可由冠詞(Art)(或其他修飾或限製詞)+名詞(N)構成,一個動詞短語又可由動詞(V)+名詞短語(NP)構成……按照這些規則,可以構成一個句子的樹形圖。
轉換規則是說明句子的深層結構和表層結構轉換關係的規則。例如,我們可以把句子“那個男孩弄破了這個氣球”轉換成為“這個氣球被那個男孩弄破了”。這種轉換關係可以用被動的轉換規則來描寫。
通過轉換規則,相同的深層結構就可以用不同的表層結構表達出來。
簡而言之,按照短語結構原則可以將短語構成句子,運用轉換規則可以實現句子深層結構與表層結構的互換。兒童憑借自己天生的語言天分,在後天的言語交流中,自然而然地學會了用短語規則和轉換規則,透過別人語言的表麵形式了解其深層含義和將自己的深層意思用不同的表麵形式表達出來,從而實現了由有限的字詞領悟出豐富的理解,由有限的字詞創造出無限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