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能力(1 / 3)

一、本章學習目的

1.明確能力的概念;

2.了解能力的分類及結構;

3.初識能力理論;

4.了解斯坦福―比奈智力測驗和韋克斯勒智力測驗;

5.知道能力發展的一般趨勢和個別差異的諸方麵。

二、本章基本結構

三、本章學習要點

1.能力是直接影響活動效率、順利完成活動的心理條件或個性心理特征。能力表現在各種活動中,並在活動中得到發展。人要完成某種活動,依靠多種能力的結合,幾種能力合理完善的結合而能出色地完成任務稱作具有從事這種活動的才能;多種能力得到最充分的發展最完善的結合而能做出非凡的成就稱作天才。

2.能力不等於知識技能。知識是人們所掌握的關於自然和社會的經驗的結晶,技能是人們通過練習而獲得的熟練化的動作方式,知識、技能表現了一個人已經達到的成就水平。能力是順利完成活動的心理條件,也是順利掌握新的知識技能的心理條件,它預示著人在活動中可能達到的成就水平。

能力與知識技能有密切聯係。能力是人掌握知識技能的前提,影響學習知識技能的速度和質量;能力又是知識技能掌握的結果,能力是由知識技能的概括化和廣泛遷移而形成的。能力與知識技能相互依存,並能相互轉化。當今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策略性知識內在遞進關係的研究,可望揭示它們之間的轉化機製。

3.能力的分類。

能力可以從不同角度分類。

首先,可以從能力是否現實存在將能力分為“所能為者”和“可能為者”。“所能為者”指一個人在某方麵表現出來的實際能力,稱為實際能力或“成就”;“可能為者”指一個人在某方麵的潛在能力,稱為能力傾向或“性向”。

其次,能力還可以有各種分類。按能力作用的普遍程度,分為一般能力(智力)和特殊能力;按能力的發展趨勢及其與遺傳、環境的關係,分為流體能力和晶體能力;按能力作用的主要方麵,分為認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按能力參與其中的活動的性質,分為模仿能力和創造能力。

4.關於能力結構的研究,主要有獨立因素說,二因素說,基本能力說(群因素說),三維智力結構模型,能力層次結構理論,能力的信息加工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等。研究能力的結構,對於深入理解能力的實質和內部結構,合理設計能力測驗,科學地製定能力培養方案都有重要意義。

5.教育需要因材施教,管理需要知人善任,並且能力差異直接關係到活動效率,所以科學地評定人的能力十分重要。能力測量分為一般能力測量、特殊能力測量和創造力測量。一般能力測量也叫智力測量,它能了解人的智力水平和智力特點,特殊能力測量和創造力測量主要服務於特殊人才的培養和選拔。

6.測驗是測量的工具,亦稱作量表。智力測驗是測量人智力的工具,可以測量人的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諸方麵。

比奈―西蒙智力測驗是20世紀初出現的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測驗,後來經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推孟修訂完善,稱作斯坦福―比奈測驗。此測驗首先提出智齡、智商的概念,采用年齡量表、比率智商測量和評定人的智力。

韋克斯勒智力測驗出現於20世紀50年代,之後幾經修訂,也是世界上通用的智力測驗。韋克斯勒編製的這套測驗,包括適用於學前兒童、學齡兒童、成人的三種量表,采用項目量表和離差智商測量和評定人的智力。

7.智力評定關係到對一個人重要方麵的評價,所以測驗編製和施測的標準化、科學化至關重要。評定一個測驗質量優劣的兩項主要技術指標是效度和信度。

編製測驗首先要注意選擇測驗的項目,要選擇那些能表現人的智力又沒有文化偏向的題目。其次是在對選出的題目初測篩選、建立常模時,要注意受試群體的代表性和題目的通過水平。要使測量準確可信,還必須在施測時注意施測環境和評分的標準化。

8.能力發展的一般趨勢是: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發展的最重要的時期;人的智力在18-25歲間達到頂峰,但智力的不同成分達到頂峰的時間是不同的;成年期是能力發展相對穩定的時期;能力發展的趨勢存在個別差異。

9.能力發展的個別差異包括三方麵:能力發展水平的差異,能力結構的類型差異,能力表現早晚的差異。能力發展水平的差異將人區分為能力高低不同的人;能力結構的類型差異表現為個體間能力的構成因素或組合方式的不同,各有所長;能力表現早晚的差異指人們的能力發展有人才早熟、中年成才和大器晚成等不同情況。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