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電視劇《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忽然想起很久前看過一個天涯舊帖。帖子講了一個漂亮姑娘7年的愛情被一個姿色平平、默默愛了她男友多年的“小三”奪走的故事。跟大多數漂亮姑娘一樣,帖子的女主人公多年來習慣了被男友照顧的模式,依賴對方,愛耍小姐脾氣,不獨立。

而“小三”則很努力,工作有成績,照顧他,體貼他,努力去爭取她該得到的東西,最後她得逞了,順順利利地把人家的男朋友變成了自己的。

這個帖子讓我確信,成長的確是很悲慘的事情,主要表現在——事物的真實麵目與我們的一貫認知有很大的反差。我們認定了“真心的愛人是搶不走的,被搶走的都是渣男”,可是,從反麵論證,人都有一種逃避傷痛的本能,若渣男果真一無是處,是不會引發姑娘如此巨大的懷念以及怨憤的。這種怨憤與不舍隻能證明,這個男人具備很多缺點的同時具備更多優點。這在姑娘的文字中也體現出來,他甚至體貼到在她生理期時幫她買衛生巾。那麼,這個不算渣的愛人為什麼能被搶走?

其實,答案很簡單,僅僅隻是因為“愛情”這個詞彙本身是抽象的,但是形成並長時期維持“愛情”的因子是具體的,這個因子就叫作“愛的競爭力”——它包含了許多成分,比如容貌、氣質、經濟、工作、家境、能力、發展前景、性格以及眼緣(即親切感,說得更通俗一些,用心理學解釋便是,跟對方的異性父母親有相似之處)等。這些成分裏麵的每一樣,都是可比較、可衡量的,並不是傳說中簡單的“感覺至上”。

帖子裏的女主角長得漂亮,七八年前,男主人公正年少,對“愛”最直觀的欣賞來自女人的容貌,所以,他沒有選姿色平常的“小三”而選了她。

七八年後,隨著對生活的理解,他意識到他需要的女人不隻是漂亮而已,“小三”的價值便被他捕捉到了。於是,他哪怕頂著“負心人”的罵名也要去追尋現在對他“有用的”女人。

帖子裏男主人公的邏輯,與《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裏李然的邏輯如出一轍。

讀《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最初覺得李然真是個混蛋。一讀再讀,忽然意識到:“如果我是李然,大概我也會和他一樣——選擇杜曉彬。”

總有文藝作品講述這樣的橋段:男孩和女孩相愛,雖然貧窮,但是互相深愛。後來,另一個出色、優秀、富裕的男二號出現了,女孩開始在男孩和男二號之間選擇。

不,確切地說,她選擇的是她以後到底應該過什麼樣的生活,達到什麼樣的層次——如果她選擇了男二號,如今的我們早已經能夠理解,畢竟選擇戀人這種事,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選擇生活本身。

那為什麼到李然身上來,大家都不原諒了,都痛恨得咬牙切齒呢?李然也是一個正常人而已,一個正常人就有一種逃避疼痛的本能,一個正常人就有享受安逸生活的渴望,一個正常人就會選擇輕鬆、舒適的生活態度。

我們對周蒙的印象是怎樣的呢?像露水一樣清純的周蒙,每個情竇初開的男人都會愛上她,渴望嗬護她。所以,李然深深地愛著她,寵著她,像任何一個男生寵著自己的公主一樣。但是,深入分析,周蒙是怎樣的女生呢?不懂人情世故,當老師也用不符合實際情況的教育方式,不能跟這個社會和諧溝通,甚至她的愛情都不成熟——她理解李然嗎?她照顧過李然的情緒嗎?她懂得他的苦惱嗎?

從本質上來說,周蒙還是個孩子,她在用最天真無邪又最不中用的方式愛李然,站在陽光下穿著白色棉襖撒嬌叫“李然小爸爸”。

可是,杜曉彬呢?

在去西藏的途中,在李然最困惑和孤獨的時候,杜曉彬以最實際的慰藉打動了李然,所以他即使已經答應周蒙再也不離開,但聽到杜曉彬懷孕的消息後,還是滿臉淚水地回到了後者的懷抱。

別說那純粹隻是他的責任感,更可能的是,在生活的另一麵,他真實地愛著杜曉彬,就像他愛著周蒙一樣。

在瑣碎又悠長的歲月裏,在艱苦卓絕的生活裏,你是李然,你隻是個人,你也有脆弱無望的時候,你也需要母性的溫暖和慰藉,你也需要一個強悍的靈魂伴侶同你一起走過漫漫人生路。杜曉彬和周蒙,你選誰?這不是選擇題,周蒙除非有特別的運氣,否則,她在這份愛中沒有競爭力。

有人說,書的結局太晦澀了,周蒙最後變了。我說,電視劇的結局才太可悲了,周蒙依然不敢真正地長大,依然在躲避。“成長是很可怕,但是比成長更可怕的是,別人都成熟了,你還天真幼稚。”這句話不僅僅適用於周蒙,也可以說給天涯帖裏的那個女生聽,甚至可以說給所有的女孩子聽。

愛情是不確定的,而愛的競爭力卻是完完全全“可確定的”,多一點絕對沒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