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門橋跨在什刹海入玉河處。始建於元代,初名萬寧橋,後改為單孔石拱橋,俗稱海子橋。又因在地安門之北,地安門又稱後門,故橋也稱後門橋。
再說劉伯溫追到南苑,掐指一算,知道徐達射出的箭落在了這裏。他便找來那位財主,向他要箭。財主知道劉伯溫不是凡夫俗子,瞞是瞞不住的,便說他將箭向北射了出去。劉伯溫非常惱怒,財主看劉伯溫生了氣,趕忙說道:“隻要不在這裏建京城,您要什麼條件都行。”
劉伯溫見事已至此,便說道:“那好吧,我可以不在這裏建京城,你們射出的箭落在哪兒,我就改在哪兒修北京城。但是修建京城用的錢由你來出。”
財主一核計,自己有的是錢,建個京城也算不了什麼,就答應了。
劉伯溫找到落箭的地方,就拿出早準備好的圖紙,找來工匠開工了。
最先修建的是西直門城樓,所用的費用全都是南苑的財主出的,但沒想到一座城樓還沒有修完,財主已經傾家蕩產,窮得吃不上飯了,怎麼辦呢?
劉伯溫在工地上非常焦急地來回踱步,左思右想之後,抬起右手掐指算了起來。突然,眼前一亮,有一個名叫沈萬三的人很有錢,於是便命手下尋找沈萬三。
為了尋找沈萬三,皇帝朱棣還專門派了兩名官員,並限定一個月。如果到時交不出人來,就拿他們是問。
日子一天天過去,一個月的期限很快就到了,當差的非常著急,心想,這次腦袋要該搬家了。
在距期限的最後三天,當差的來到東華門。從一個大漢跟一個賣飯的爭吵中,得知那個赤膊大漢就是皇帝限期尋找的沈萬三。
當差的欣喜萬分,不由分說上前用鐵鏈將那個大漢鎖住,帶到劉伯溫的帳前。
劉伯溫看了一眼這位赤膊而又滿不在乎的大漢後,走近跟前,見大漢沈萬三胳膊窩下還夾著一個破瓦盆,下身穿的褲子又破又髒,便下令手下,帶大漢沈萬三到澡堂洗澡,然後給他換一身好衣服,賞賜他酒肉。
沈萬三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傻愣愣地看了看眼前這位貌形皆像風水先生的劉伯溫,心中不免生疑,為啥他會對我如此這般,有點玩世不恭的沈萬三,生性豪爽,且天不怕地不怕,他不管眼前是何等人物,應先問個明白,抓他到此,幹什麼?
沈萬三想到這裏,便放開大嗓門,氣衝衝地問道:“抓我來做甚?為什麼要給我衣服,款待我酒肉?”
劉伯溫輕輕一笑。捋了捋稀疏的山羊胡,很是斯文地說道:“你是有財不外露的大財主,你雖食不果腹,衣不裹體,但你卻是心中擁有金山銀山的大財主,表麵上你以乞討為生,但偌大的北平城,金銀財寶所藏之處,你一清二楚……”
沈萬三畢竟流落街頭,自由散漫多年,官場禮儀不知,主仆身份不顧,不等劉伯溫說完,就大聲嚷道:“你這老頭,簡直是胡說八道。我自幼父母雙亡,街頭乞討多年,至今身無分文,大字不識一個,更不需說能掐會算,我怎知北平城何處藏金?如果我在這個地方有礙觀瞻,殺頭算了。你們一句話,何必拐彎抹角,亂加罪名。”
劉伯溫依舊心平氣和地說:“你是一個大財主,現在修建北京城,正需銀兩,需要你出大力,怎會把你殺掉呢?”
沈萬三見劉伯溫斯斯文文,說話慢聲慢語,不由得怒氣湧到腦門:“呸!你竟胡言!我赤條條地來,赤條條地走。要錢沒有,要命有一條!”說完,氣呼呼地扭過頭,不再看劉伯溫。
劉伯溫見狀,收起笑容,把眼一瞪,“啪”地一聲拍了一下方桌,喝聲道:“沒錢不行,死掉也不行。棒打四十,看你說不說。”
當差的得令,操起棍棒,朝沈萬三狠打了起來,可打了半天,沈萬三始終叫嚷:“沒錢,打死我也沒錢!”
當差的打完四十大棍之後,看著劉伯溫,等候劉伯溫的示令。
劉伯溫看了一眼沈萬三後,吩咐當差的,將沈萬三戴上枷鎖,遊街示眾,就這樣三天時間,沈萬三仍沒有說出哪有錢。
一天,當差的又押著沈萬三遊街,從北麵出了地安門之後,沈萬三昏倒在地,動不得了,當差的就用鞭子抽他。但沈萬三頭朝東北,腳對西南,怎麼也起不來了。
這時,一個白胡子老頭走過來,吆喝一聲,說:“這個人隻能來軟的,硬的不行。”說罷掏出自己的煙袋鍋,裝上一鍋煙,遞給沈萬三,沈萬三抽了幾口,有了一點精神,坐起來,看著這白胡子老頭,有氣無力地說:“他們再打我,我就說‘這兒’有銀子”,沈萬三用右腳磕了磕地。
當差的聽沈萬三說,腳磕地這個地方有銀子,便趕緊找人用鋤頭挖,果然挖出了48萬兩銀子。
有了銀子,修城工程便繼續進行,但沒過多久,銀子用完了。
劉伯溫得到稟告後,又一次下令當差的拷打沈萬三。沈萬三開始連聲哀求,後來打急了,就把腳一跺說:“這地下有銀子,你們挖吧。”當差的在他跺腳的地方挖,果然又挖出了銀子。
就這樣,一而再,再而三,銀子源源不斷地被挖出來。北京城終於建成,但在那些挖出銀子的地方留下了三個大坑。後其坑入水,形成淺湖,便成了北海、中海和南海。也有人說,沈萬三挨打10次,跺了10次腳,在地下挖了10個大坑,這10個大坑積水之後,就成了“十窖海”。叫久了,就叫成“什刹海”了。
“一池三山”西苑太液池
遼、金時,北海、中海是一片低窪地帶,由於引西山之水,便成為淺湖。金代建都後,在這裏營建離宮,開挖“海子”,擴充“瑤嶼”,沿湖建造宮殿,植樹種花,形成一片風景區,並命名為“西苑”太液池。
沈萬三挨打,跺腳之地挖出銀子,其坑填水,形成中海、北海和南海。
這個傳說雖離奇有趣,但傳說終究是傳說。
其實,中南海是中海和南海的合稱。金代時開辟了中海,明初時開鑿了南海。
在遼金時代,北海和中海是一片低窪地帶,因為當時的京城引用西山之水,久而久之在這裏便形成了淺湖。清澈潺潺的泉水從玉泉山引來,從德勝門水關流入,彙聚成巨池,南北長4公裏,東西寬200多步,當時稱“西海子”。
玉泉山水,甘洌清涼,流入“西海子”,供皇宮享用。玉泉山,位於北京海澱區頤和園西5裏,屬西山東麓支脈。山勢嵯峨,秀蔚天然,洞壑迂回,流泉密布,泉山清澈,晶瑩如玉,故稱玉泉池,山亦由此得名。金章宗完顏王景時代,曾在山頂建立一座芙蓉殿,作為他的行宮。
關於玉泉山的泉水傳說頗多。擇其流傳甚廣者敘之:
說劉伯溫奉旨在北京建都之前,京城是一片汪洋,是龍王管轄之地。劉伯溫來此建都,占了龍王的地盤。當時,劉伯溫曾對龍王許過願,說建都之後,給龍王的九個兒子安排職位。
龍王甚喜。但京都建成,燕王朱棣遷都京城之後,九條龍被安排在華表、梁柱、房簷和影壁上,變成了磚燒、石刻、漆畫之物。
龍王由喜轉怒,大罵劉伯溫不守信用,一怒之下,將城中所有的水收起來,裝在兩個大水包裏運走。
霎時,城中井裏、河裏的水都幹了,劉伯溫聞知此事,掐指一算,知道是龍王把水弄走了。便急忙派人叫來大將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