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常常對我說:“宮裏的東西,你喜歡哪件,盡管拿走,沒有什麼關係。”我總是想:皇家的東西,民人怎麼應該隨便拿著走?口裏隻好說句“謝謝”便算了。有一個“五福捧壽”的瓷盤,釉質彩繪都很精細,款式也好,瓦用它盛水果,我一見很喜愛,他就說:“送給你吧。”立刻就要派人給我送到家去,我忙著說:“等一等,我自己帶著走。”這樣才敷衍過去。我怎麼能隨便拿宮裏的東西呢?
瓦回了德國,還連著給過我幾封信,我都是托一個留德的學生替答複;因我隻能說德國話,不能執筆寫文。後來那個學生離開了北京,無人代我寫信了,漸漸的音問遂疏。
名妓賽金花的這段表白,將自己說得是完好無缺。誠然,我們無需過多地去了解賽金花的一生,僅就儀鑾殿而言,這是慈禧費盡心機,用中國人民的血汗營造的無比富麗堂皇的宮殿,僅僅享用十二年,竟被侵略者掠劫一空,最後在一場火災中化為灰燼。
儀鑾殿燒毀後,瓦德西遷居豐澤園中頤年殿,繼續為非作歹,直到光緒二十年四月十七日(1901年6月3日)離開北京,滾回德國。
廢墟上建起海晏堂
光緒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1901年9月7日)清政府的全權代表在《辛醜條約》上簽字,從此,中國人民身上又多了一道深重的枷鎖。
10月6日,兩宮啟鑾於西安,這次回鑾的狀況,已遠不同於出京時的狼狽了。僅慈禧一人就有3000輛車裝運金、銀、綢緞、古董、玩器等名貴珍品。
經過一番跋涉,慈禧終於回到京師。在馬家堡車站上,京中王公大臣暨文武大小官吏,齊集迎鑾。各國男女,為欲見中國三次垂簾聽政者和囚禁的皇帝,也雲集於車站等待著。
1902年1月7日下午3時,火車到站,慈禧先走出車,光緒次之,洋人見狀,蜂擁向前。使慈禧不解的是,竟有外人手持攝影機攝她的影,真乃“大不敬”。幸好不一會兒走出了站,進入八抬大轎,兩宮終於在離別年餘之後又回到了京都。
回到京都之後,慈禧有時住在頤和園的樂壽堂,有時住在皇宮寧壽宮的樂壽堂,也有時住在西苑的頤年殿。
一天,慈禧百無聊賴,決定在西苑各處走一走。當她來到曾經居住過的儀鑾殿時,看到的是廢墟一片,不禁一行眼淚流出。沉思片刻之後,決意要在儀鑾殿的廢墟上重造一組瑰麗的建築。但這時,國家財政已是崩潰,辛醜條約議定賠款達4.5億兩銀子,分39年還清,每年要償付賠款本、利2000多萬兩,因此,每年不得不借巨額洋債,以向洋人賠款。但慈禧哪管這些,為了自己的安逸、享樂,再建宮殿理所當然。
其實,早在光緒二十七年五月(1901年六七月間),一名外國公使就曾建議在儀鑾殿舊址上改建洋樓,全權大臣奕匡力、李鴻章將此建議電奏當時還在西安的慈禧。電雲:“有一國使宣稱,若將儀鑾殿已毀基址改建洋房,一切照西式辦理,專為接見外臣各使,必無爭論。所言亦甚有見。姑備一說,候采擇。”慈禧為討好洋人,表示親善,接受這個建議,決定這組新建築群一律采用西式,建成兩層洋樓,取名“海晏(宴)堂”,專作接見、宴請外國女賓之所。慈禧令工部根據她的旨意製作模型送審,幾經修改,最後由她敲定。
清宮檔案《中海修建海晏堂仿俄館等工丈尺做法清冊》,詳細規定了海晏堂的規模、樣式、尺寸及做法。這項工程還開列了拆除原兩卷殿底盤一座,後殿底盤一座,前後院東西配殿底盤四座,轉角遊廊底盤六段,西值房底盤及正殿東山、西山渣土等工,名稱、方位乃至各殿底盤的尺寸,均與原儀鑾殿分毫不爽,確鑿證明海晏堂是在儀鑾殿的基址上建造的。根據《清冊》規定,海晏堂這組建築群有如下組成:海晏堂洋式樓,一座三間,前後雙步廊,通高三丈一尺三寸。台基麵闊六丈,進深六丈八尺。兩山拐角洋式樓各一座,南山接平台抱廈各一座。海晏堂前東、西點景洋式樓各一座,海晏堂後仿俄館洋式樓一座,十三間,通闊十三丈二尺,深六丈二尺,仿俄館後東西點景洋式樓各一座。所有建築均為洋式玻璃門窗,飾以洋式花卉。海晏堂前蝠式水池一座,池周長二十丈四尺。水池內兩邊擺十二屬相古銅獸首人身像十二座,左為鼠牛虎兔龍蛇;右為馬羊猴雞狗豬。身高二尺五寸。池內正中古銅花瓶一座,山石一堆,池上木板橋一座,池前兩邊洋式石幢二座。海晏堂南麵、東麵和仿俄館後北麵洋式花門各一座,四周圍牆,兩邊開屏門一座,角門三座。
這組建築於光緒三十年(1904)十月竣工,費時三年,耗資五百多萬兩銀。海晏堂與原儀鑾殿相仿。儀鑾殿四周圍牆一百三十二丈三尺,海晏堂圍牆,除三座大門外一百一十六丈四尺九寸,加上這三座門的寬度,則兩者相差無幾。海晏堂雄偉壯觀,又增加了大水池和十多處山石點景,繞有花木之勝,更是錦上添花,似比儀鑾殿略勝一籌。
海晏堂各建築的裝飾、家具、陳設,也完全采用西式,極其豪華。據德齡《清宮二年記》說:“慈禧親自選定巴黎路易十五式,由原駐法公使裕庚的太太(德齡的母親)向巴黎購買,作為送給太後的禮品。”清宮檔案《海晏堂等處陳設木器賬》,登記了光緒三十年十月海晏堂建成後所配置的陳設和木器共七百三十九號(有的一號一件,有的一號一對,有的一號一套多件),從各式床鋪、圍屏掛屏、桌幾、椅凳、支鏡掛鏡、梳妝台到鍾表、茶具、麵盆、碗盤、煙具、花瓶、燈具、痰盂、以至洋筆、寒暑表,無不盡是洋式,甚至還有洋式馬紮。就連中國傳統的“寶座”、鳳扇架也“全雕刻洋式花”,簡直是全盤洋化了。隻有中國特產景泰藍、如意和盆景例外。這樣精美的建築,考究的陳設,慈禧仍不盡如意,認為中國宮殿“優美無倫,以其形式之莊嚴,實優於西式之宮殿”。所以,從海宴堂建成到慈禧“晏駕”的四年時間,據《德宗實錄》記載,慈禧隻在這裏有過五次外事活動,接見各國公使夫人和赫德的妻子,其餘時間就任其閑置不顧。
據說,海晏樓建成後,慈禧下令讓張文達書額,張請求改晏字為宴,慈禧不允。當年十一月,光緒、慈禧相繼死於西苑,有人說,這是因為慈禧否決了張文達的請求,才招來了這樣的大禍。有人還同情張文達,並作詩一首:“突兀何來海晏樓,思量社館閱三秋;幾回擱筆終留讖,更望橋山涕不收。”
第三節 風雲變幻幾春秋美酒旌歌皆往矣(2)
慈禧駕崩儀鑾殿
1860年(清鹹豐十年),英、法向中國發動了自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以來的第三次大規模進攻。英法聯軍於北塘登陸,攻陷大沽,占領天津、通州,兵臨北京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