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北平方式和平路!握手言和中南海(16)(3 / 3)

情況不妙!

靳書科急忙與焦達然、韓天春、王振宇、趙蔚商量對策,並建議說:“突圍出去的可能性不太大,不如回城去給共產黨做一次‘榮譽交代’,這比當俘虜要好。”

焦、韓2人猶豫,王、趙兩人堅決反對。

最後,他們決定另找一條出路,由東窯子經烏拉哈達、高家營之間地區向崇禮進擊,先突出包圍,然後再繞道張北附近轉進綏遠。同時,確定部署如下:251師94團派1個營兵力,向大鏡門外東山坡山頭的解放軍陣地發起攻擊,以掩護大部隊撤退行動;96團為前衛,本隊按師司令部、95團、保安司令部、保安4團、保安5團、94團大部的順序前進。

靳書科、韓天春率領所部朝烏拉哈達和高家營之間方向運動,一路未遭解放軍阻擊。但是,保安5團由於行動慢了些,在人頭山一帶碰上解放軍,一經接觸,潰不成軍,團長張興成以下全部被俘。

在陶賴廟附近地區,105軍259師遭到解放軍華北6縱隊的頑強阻擊。解放軍占據著製高點,居高臨下,用交叉火力封鎖通道,使259師寸步難行。激戰幾個小時,259師向解放軍山頭陣地發起多次衝擊均未奏效,部隊傷亡慘重。

看到前衛師受阻,後續大部隊都擁擠在狹長的山溝裏,加上騎兵也跟著步兵出大鏡門突圍,袁慶榮很惱火,也很著急。他又把210師投入戰鬥,令其向250師右翼的解放軍山頭陣地展開攻擊。在密集炮火的掩護下,259師、210師分路向山上猛攻,但時間不長就被頂了回來,幾乎潰不成軍。

解放軍華北6縱隊在山溝兩側山地,憑借國民黨軍原先修築的碉堡和掩體工事,堅決阻擊,打退了國民黨軍多次集團式的連續衝擊。他們固守的高地盡管被炮彈炸成了一堆堆黃土,火海一片,但仍屹然不動,死死卡住國民黨軍北逃的路口。

戰至下午3時,國民黨軍3個師和1個騎兵旅始終窩在山溝裏,未前進一步。袁慶榮急忙找孫蘭峰商量,認為必須在黃昏前殺開通道,否則天黑後部隊就會像放羊一樣而無法掌握。於是,他們當即命令259師、210師重新部署,在炮兵掩護下強行衝擊。騎兵5旅從259師的左翼衝擊;104軍258師派1個團兵力,支援210師作戰;炮兵集中火力猛烈轟擊解放軍陣地。袁慶榮又一次親自跑到炮兵陣地進行指揮。但是,解放軍越戰越勇,越戰越強,打得國民黨軍官兵難以前進。多數在山腰處趴下不動的,不是死,就是傷,也有不少順著山坡滾退下來的,少數匍匐到山頂附近的,還沒站穩,即被打倒。近黃昏時,通道還是沒有打開。

就在袁慶榮急得團團轉的時候,解放軍躍出陣地,猶如猛虎下山,全麵出擊。在山上、山下的步兵、騎兵部隊,一起敗退下來向回跑。恰在這時,傳來解放軍占領張家口市區的消息。前進的道路未打開,後路又被切斷了。本來就驚慌不安的部隊,一下子變得更加混亂,四處奔逃,無法控製。幾萬人在不到十公裏長的山溝裏亂作一團,爭相奪路逃命,人喊馬嘶,相互踐踏,死傷無數。

天黑後,強勁的寒風卷著雪花,無情地掃蕩著山野、樹木、沙石。雪越下越大,雪片兒越飄越密,一會兒天地間白茫茫一片,幾步之外就看不清楚了。

雪大,風頭也硬。路在哪裏?

國民黨軍雖然還在東突西竄,拚命掙紮,但建製已亂,失去戰鬥力,陷入絕境。

晚10時,解放軍各部隊全部到達指定位置,從四麵八方將國民黨軍重兵團團包圍在山溝裏。前堵後截,左擊右阻,步步壓縮包圍圈,把國民黨軍分割成東一股、西一股。

24日拂曉,解放軍冒著風雪向山溝發起衝鋒。指戰員們猛打猛衝,穿插圍殲,所向披靡。山溝裏到處都是喊殺聲,國民黨軍官兵紛紛繳械投降,四處躲藏的散兵也難逃出解放軍的手掌。

趁黑夜鑽進山裏的袁慶榮等人,混在一群散兵中盲目地奔逃。夜,漆黑,風雪不止,崎嶇不平的小道變得更窄、更坎坷了。不少人摔了跤,袁慶榮的一條腿也被石頭碰傷,不得不找一根小樹杈當拐棍,不時停下來歇息一會兒。

堂堂的大軍長隻有一個奢望:快點逃出共軍的包圍圈。

信號彈、炮彈不時劃破漆黑的夜空,拖著長長的呼嘯聲從他們的頭頂上飛過。這是解放軍在尋找逃散國民黨官兵的蹤跡。

遠處,不斷傳來陣陣槍炮聲、手榴彈爆炸聲、喊殺聲,還有哭嚎聲。而袁慶榮和105軍副軍長楊維垣、參謀長成於念及104軍258師參謀長王鴻鵠等率領的300多人,一夜沒有遇到解放軍追堵。莫非真的鑽出了共軍的包圍圈?他們多麼希望這不是夢境而是現實啊!

天微亮,袁慶榮等人艱難地爬上了一座山的頂峰。在山頂上背風處剛休息一會兒,就有哨兵前來報告說:“東北山上發現共軍。”

又有人報告說:“正東山溝裏有一夥共軍向西行。”

沒過幾分鍾,又一哨兵喊:“西邊山上的共軍向南走。”

袁慶榮害怕了,心縮成一團。士兵們個個都像即將被綁赴刑場處死的罪犯那樣驚恐緊張,有的站起來東張西望,有的甚至兩腿打顫,站立不穩。

袁慶榮彎著腰,帶著幾個人挪動到山的分水嶺處,察看哨兵報告的情況。

一目了然。袁慶榮如夢初醒,才明白折騰了一夜還是沒有跳出包圍圈。

解放軍一隊隊,一群群,人數不等,遠近也不等,搜索、運動的方向也不同。山頭上的國民黨軍官兵都把目光集中到袁慶榮等軍、師指揮官身上,想從他們那裏尋覓到一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