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北平方式和平路!握手言和中南海(21)(3 / 3)

“傅先生還說,他一貫主張政治民主、經濟平等、言論和信仰自由,北平的《平明日報》繼續出版發行。另外,他是追隨蔣介石做了些不利於國家不利於民族的事情。在他的帶領下,隨他工作的人員或多或少都犯有不同程度的錯誤甚至是罪惡。這一切都由他一個人承擔,對於他的所屬軍政人員的以往罪過,請不要再追究了。”周北峰繼續說道。

聽完周北峰陳述傅的意見後,羅榮桓說:“凡是你剛才所談的各地作戰被俘人員都可以一律釋放,並不追究他們以往的責任;凡願繼續工作的都可以留下安排適當的工作;不願工作而要還鄉的人員都可以資遣並發給資遣費及證明書,令其還鄉,並囑咐地方政府對其還鄉後不予歧視;允許傅將軍把部隊改編為1個軍;他本人不但不作戰犯看待,還要在政治上給他一定的地位。”

周北峰滿意地點點頭,說:“我回去把你們的意見陳述給傅先生。我想,他一定會高興的。”

暫時休會。

1月11日上午10時,第三次會談又開始了。這次會談是在融洽的氣氛中進行的,雙方主要就有關傅部幾十萬軍隊和一些文職人員的安排情況等問題交換了意見,並對前兩次會談記錄作了增刪和訂正。

全部談完後,林彪問張、周還有什麼意見。

張東蓀說:“我沒意見。”

周北峰說:“傅先生的希望與要求全部談了。”

林彪讓劉亞樓把幾次會談記錄整理一下,形成一個“紀要”,以便草簽。

午飯後,稍事休息,劉亞樓送來整理好的“會談紀要”一式兩份。雙方看後,都說沒有新的意見。於是,林彪、羅榮桓、聶榮臻依次簽字。

輪到傅方代表簽字時,張東蓀說:“我不簽了。周先生是傅先生的代表,由他簽字就行了。我是民盟成員,代表不了傅先生,隻能在中間當個調解人和見證人。而且,我近日便到石家莊去拜見毛澤東主席,不回北平城裏了。”這樣,周北峰在“紀要”上簽了字。

聶榮臻鄭重地對周北峰說:“所議各項你方務必在1月14日午夜前答複,這在‘附記’中有明確規定。今天是1月11日,還有四天時間,應該說夠用了吧?”

周北峰說:“好吧,我現在就返城,爭取早日答複你們。”

劉亞樓說:“你們回去的路上要小心。我們派人送你們到前沿陣地,過火線後的辦法與聯絡方法,請你們用電報詳細聯係吧!”他還再三囑咐周北峰:“文件一定要保存好,以免發生意外。最好把文件縫在衣服裏麵,千萬小心。”

周北峰立即給王克俊發去電報,說明會談已經結束,快安排回城的路線和辦法。

下午2時許,周北峰和張東蓀乘車離開八裏莊。當晚,周北峰住在清河鎮休息,張東蓀則回了燕京大學。

1月12日清晨,周北峰在幾個解放軍官兵的護送下,朝著德勝門方向走去。在距國民黨軍前沿陣地土城還有三四裏遠時,解放軍離去,周北峰回城。臨近中午時,周北峰回到自己家中。

他到家後,第一件事就是給王克俊打電話。他說:“王秘書長,我已平安返回,吃過午飯就到總部去。”

“那好!我馬上報告總司令。”王克俊興奮地說。

周北峰放下電話,洗了洗臉,正準備換衣吃飯時,電話鈴突然響了。

周北峰抓起電話,耳機裏傳來王克俊的聲音:“總司令請你立即來,午飯到這裏吃吧!衣服也不用換了,你的車有特別通行證,可以一直開到總司令辦公處。我們等著你,越快越好!”

周北峰來到中南海居仁堂。傅作義正在大客廳裏主持召開軍事會議,特地從會場出來見周北峰。

在傅作義的辦公室,周北峰彙報了幾句,傅作義就急切地問:“你來電不是說已簽了協定,有文件嗎?”

“不是什麼協定,是一個會談紀要。”周北峰邊說邊從內衣裏取出文件交給傅作義。傅作義先是看了看簽名,然後才從頭至尾地把“會談紀要”看了一遍。他什麼話也沒說,隻是唉聲歎氣。

周北峰理解總司令的心情,因為這是正式和談剛剛有了眉目時候的歎息。但是,他真擔心總司令在看紀要時把後麵那個很重要的附記說明給漏掉了。於是,他提醒說:“這個文件是我們談完後歸納整理的,最後一段附記中說所議各項務必於元月14日午夜前答複。”

傅作義還是一言不發,開始在屋裏踱起步來,低頭思考著什麼。

周北峰滿臉現出期待的表情,目光跟著傅作義的腳步移動,希望傅作義有個明確表態。良久,傅作義終於說話了,但讓周北峰很失望。傅作義平靜地說:“你可以電告解放軍,你已安全回到北平。”

“那文件的事?”周北峰急忙問道。

傅作義明白,周北峰指的是答複解放軍期限的事。他停下腳步,抬起眼皮掃了掃桌上的文件,板著麵孔說:“過兩天再說吧!”

過兩天……周北峰感到很茫然。他不明白,總司令為什麼急著讓他出城談判,如今有了初步結果,反倒變得這樣冷漠。雖然說話了,但等於沒說,還是沒有個明確表態。他忽然感到這種環境和自己的上司變得那麼陌生和可怕了,在八裏莊時的良好感覺已煙消雲散。

傅作義又開他的會去了。

周北峰離開了居仁堂,他的心情像他的腳步一樣沉重。

為古都和平而奔走的人

五朝古都的北平,是一座有著3000多年曆史的名城。古跡林立,文物繁多,被譽為“人文薈萃之地”。全城擁有人口200多萬,是華北最大城市,是全國第二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