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蒙蒙亮,周恩來又登上天安門城樓,見是蘇凡在上麵值班。他問了蘇凡幾句話,又在城樓上轉了一圈,然後走下石階,來到天安門廣場,從遠處觀察天安門城樓布置的效果。
突然,周恩來問工作人員:“城樓上掛的哪國國旗?”
工作人員愣住了,一時不知如何回答。
周恩來說:“這成了越南國旗嘛,你們趕快去拆下來。”
原來,天安門城樓的正麵休息廳用了八麵縷空的大屏風裝點門麵。日本美術家肖野覺得原來的背景封建氣味太明顯,就設計出一套方案,把主席台背後的八麵大屏風用大木框罩住其中六麵,隻留中間兩麵當門。大木框正中放一顆金色大五星,用20匹紅布顯出長方形光芒。
周恩來審查過這個設計方案,但誰也沒料到紅布的光芒會融成一片。
景布好後,眾人從近處看,連聲稱讚,沒想到從遠處看,因20匹紅布的光太濃豔,給人的視覺是合成了一片紅光,像一片紅布中央綴著一顆五星,成了一麵越南國旗。
周恩來主動承擔責任說:“這是我的疏忽,不怪你們。”工作人員趕快跑上城樓,把木框拆了下來。
但是,當天報紙還按原來的樣子進行了報道:“城樓正中有巨大金星,下麵烘托了巨幅紅布褶成的光芒,紅黃交織。”
事實上,這個紅黃交織的方案已經遭到否決,城樓上的裝飾也拆掉了。
由於周恩來的細心,避免了可能在國際間造成的不良影響。
毛澤東的代表證丟了
1949年10月1日,這個在中國曆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莊嚴日子,終於來到了。中南海菊香書屋裏的毛澤東,仍保留著上午休息、晚上通宵辦公的生活習慣。10月1日早上6點,天已大亮,毛澤東還在辦公室俯案辦公。這時,周恩來打電話到毛澤東的衛士值班室,關切地問:“主席睡覺了嗎?”
正在值班的衛士長李銀橋回答說:“還沒有啊。”
周恩來在電話中急切地說:“你們要催促他休息麼,下午2點還要開會,3點還要上天安門,你們要想辦法勸他早些休息。”李銀橋走進煙味很濃的毛澤東辦公室,輕聲地把周恩來講的話報告給他,勸道:“主席,早點休息吧。”
毛澤東沒有馬上答應,直到把文件批閱完畢,才立起身子,走到院子裏散步,活動一下筋骨。
10分鍾後,毛澤東上床入睡,交待李銀橋說:“下午1點鍾叫我起床。”
下午1點,衛士們叫醒毛澤東,並準備好了毛澤東參加開國大典的禮服。
下午2時整,毛澤東步行來到勤政殿。
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張瀾、李濟深、宋慶齡等領導人和其他委員都已在此集合。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主席、副主席和各位委員宣布就職。會議一致決議: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本政府的施政方針。
在這次會議上,51歲的周恩來被任命為新中國的第一任政府首腦――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
下午2時50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員們分別上車。車隊從勤政殿門口出發,出中南海東門,5分鍾後便到了天安門城樓後麵的空地上。
心情舒暢的代表們下車後,又說又笑,氣氛很是熱烈。毛澤東作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走到最前麵,朱德、劉少奇等依序跟上。
從樓下要爬100個石台階,才能到達天安門城樓上。
毛澤東在衛士的攙扶下,沿著城樓西頭的樓梯,一步一步地往上走。途中,毛澤東不時停下來,等著後邊比他年紀大的領導人。
這時,毛澤東的秘書葉子龍突然發現,應該由毛澤東別在胸前的燙金紅綢條找不到了。這紅綢條就是代表證。
每位登上天安門的政協代表胸前都別有紅綢條,上麵印有佩戴者的名字。毛澤東主席和其他六位副主席的紅綢條上的名字是用金粉印上去的。
此時,各位副主席胸前的紅綢條都端端正正地別著,而毛澤東胸前卻是光光的。
開國大典專門請了蘇聯攝影師來拍彩色影片,如果出現毛澤東沒有代表證的鏡頭,其政治影響可想而知。
葉子龍感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葉子龍馬上找到中南海布置科長鍾靈,讓他趕緊補一個代表證給主席戴上。
鍾靈受命,立即跳上一輛吉普車,返回中南海的工作室,在一張紅綢條上手寫“毛澤東”三個仿宋字,又迅速給三個字噴上金粉。沒等墨跡幹透他就跳上汽車,趕到天安門城樓時,毛澤東已走了一大半台階了。
鍾靈二話沒說,風風火火地跑了上去,把小綢條交給葉子龍。葉子龍急忙上前幫助毛澤東把綢條別在胸前。
如今出現在人們眼前的毛澤東在開國大典上的影片和照片,他胸前的紅綢代表證非常醒目。很少有人知道,這是大典前的最後一刻才匆忙補戴上去的。
莊嚴時刻
重新別上代表證的毛澤東望著還未走完的台階,禁不住思緒萬千。
李自成甚至更遠的陳勝、吳廣,出現在他的眼前,中國農民起義,由轟轟烈烈到煙消雲散。毛澤東一向認為,陳勝、吳廣的失敗,一是功成忘本,二是任用壞人,偏聽偏信。
他又想到了曾取得成功的農民起義領袖劉邦。在西柏坡時,他曾向高級幹部講過劉邦得天下的典故。
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擺酒宴,席間叫諸將坦率直言,說說他為什麼能得天下。大臣高起、王陵便說:“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與之,與天下同其利;項羽則不然,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此其未取天下之由也。”劉邦卻說:“你們隻知其一,不知其二。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理國家,扶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禽(擒)也。”“善用人者得天下”,毛澤東當然知道這一點。
毛澤東思慮重重地拾級而上,腳步很慢,也很沉重。古老的台階已到了盡頭,天安門廣場的歡呼聲一陣高過一陣。他微微一笑,邁上了最後一級台階。
可以乘坐電梯的毛澤東一步一步走上了天安門城樓。
天安門廣場上紅旗飄揚,升國旗的儀式就要開始了,主持大會的林伯渠大聲宣布:
“請毛主席升旗。”這時,他身邊的工作人員小聲提醒著他。
“請毛主席升國旗。”林伯渠又大聲宣布了一次,增補了一個“國”字。
接著,話筒裏傳出焦急的問話:“升旗的機關在哪裏?在哪裏?你說呢?”
天安門城樓上的人們不知道他們的自言自語通過轉播電台擴散到空中,然後從全中國第一台打開的收音機裏播放出來。中共領導人第一次在大城市舉行聲勢浩大的慶典,還沒有經驗。
如果他們知道在他們西側的露天轉播台上,那靈敏的鋼絲錄音帶會捕捉到他們小聲的隻言片語,他們一定會緘口不言。
終於到了那一個莊嚴的時刻。
毛澤東用力地按動了電鈕。
巨大的國旗緩緩地升上天空,定格在22米高的白色鐵杆上。
國旗順利升上天空,大會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唐永建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氣,因為用電鈕升旗的點子,是他想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