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便把義蘇釋放。努爾哈赤釋義蘇、少樹敵,臨事機變、深沉大度,是為著積蓄力量,準備條件,繼統一蘇克素滸部之後,將董鄂等部吞並。
董鄂部位置在董鄂河(今渾江)流域,與蘇克素滸河部為鄰。九月,努爾哈赤得知董鄂部“自相擾亂”的消息後,要乘時往攻。諸將諫阻說:“兵不可輕入他人之境,勝則可,倘有疏失,奈何?”努爾哈赤力排眾議,說:“我不先發,倘彼重相和睦,必加兵於我矣!”(《滿洲實錄》第1卷)他說服諸將後,率兵五百人,攜帶蟒血毒箭,往征董鄂部主阿海巴顏駐地齊吉答城。阿海巴顏聚兵四百,閉門守城。努爾哈赤統兵圍攻城柵,並縱火焚毀城上懸樓和城外廬舍。城將陷,天降大雪,還師。
在還師途中,又進攻翁科洛城。翁科洛人得知消息,斂兵城裏,緊閉城門。努爾哈赤兵臨城下後,下令放火焚燒城上懸樓和環城房屋。他登房跨脊,往城裏彎射。城中有一人叫鄂爾果尼,引弓發矢,射中努爾哈赤,穿胄傷肉,深有指許。他拔下箭鏃,血流至腳,即用所拔之箭,反射城下,一人應弦而倒,表現了頑強的戰鬥精神。努爾哈赤雖負箭傷,仍彎射不止。城中另一人名洛科,乘濃煙潛近,暗發一箭,正中努爾哈赤項部,砉(huā)然一響,箭鏃穿透鎖子甲圍領,鏃卷如雙鉤,傷創寸餘。他拔下矢鏃,帶出兩塊血肉,血湧如注。別人見努爾哈赤負重傷,要登房把他攙扶下來。努爾哈赤說:“爾等勿得近前,恐敵知覺,待我從容自下。”(《滿洲實錄》第1卷)他一手捂住傷口,一手拄弓下房。努爾哈赤從容下來後,因箭鏃創傷頸動脈,血流不止,幾次昏迷,隻得棄城而回。
努爾哈赤傷創愈合後,又率兵去攻打翁科洛城。城陷後,俘獲鄂爾果尼和洛科。眾將把鄂爾果尼和洛科綁縛,讓他們跪在努爾哈赤麵前,請求施以亂箭穿胸的酷刑,以雪翁科洛城之恨。但是,努爾哈赤說:
兩敵交鋒,誌在取勝。彼為其主乃射我,今為我用,不又為我射敵耶!如此勇敢之人,若臨陣死於鋒鏑,猶將惜之,奈何以射我故而殺之乎!(《清太祖高皇帝實錄》第1卷)
努爾哈赤沒有殺掉鄂爾果尼和洛科,親自給他們釋縛,並授為牛錄額真,加以厚養。努爾哈赤不計私怨、寬宏大度的襟懷,深深地感動了諸將,加強了其統治集團內部的團結,也加快了其統一建州女真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