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四十年(1612)九月,努爾哈赤借口布占泰屢背盟約和以鳴鏑穿射侄女娥恩哲,親自披明甲、乘白馬,率第五子莽古爾泰、第八子皇太極,統兵征烏拉。建州軍盔甲鮮明,兵雄馬壯,沿烏拉河而下,連克河西六城,在距烏拉城西門二裏的金州城駐營。建州兵放火燒莊,盡焚敵糧。布占泰乘獨木舟到烏拉河中流,叩頭懇求建州兵熄滅燒糧之火,撤退圍城之兵。努爾哈赤乘馬走進水齊馬胸的烏拉河中,對布占泰發表了憤怒而長篇的講話:
布占泰,你在戰場上被擒應死,從寬收養,釋回烏拉為貝勒。我把三個女兒嫁給你,你曾七次立誓說“天高地厚”,可竟變了心,兩次襲擊並擄掠我屬下虎爾哈路。你布占泰揚言要強娶恩養父我給過聘禮的葉赫女子。我的女兒是給國主作福晉,才出嫁他國,豈是給你用骲(bào)箭射的嗎?我的女兒如果做錯了事,你要向我說明。你能舉出動手打我愛新覺羅的先例嗎?百世可能不知,十世以來的事也不知道嗎?如果有人動手打我愛新覺羅的先例,那你是正確的,我兵來攻是錯誤的。如果沒有那種先例,你布占泰為何用骲箭射我女兒呢?她死後還要蒙受被骲箭射過的惡名嗎?活著就悶在心裏嗎?古人說:“人若折名,甚於折骨。”如果看到繩子就以為是毒蛇,見到瘡膿就以為是海水,這次出兵非所樂為。聽到你用骲箭射我女兒的消息,十分憤恨,才領兵前來。(《滿文老檔·太祖》第2卷)
努爾哈赤斥責布占泰後,命他送人質至建州,遂還營,後留兵千人駐戍,大軍撤回。
誠然,努爾哈赤出兵烏拉,並非完全為其侄女受辱,如他多次受葉赫淩辱,未見興師問罪;其主要的原因是,在建州的政治棋盤上,下一步要吃掉的棋子就是烏拉。
萬曆四十一年(1613)正月,建州利用烏拉奴隸主貴族眾叛親離、烏拉城孤立無援和部民“無不樂附於老酋”的形勢(《李朝宣祖實錄》第209卷),再次征討烏拉。建州出兵的借口有四:(一)布占泰屢背盟約;(二)幽禁努爾哈赤與舒爾哈齊之女;(三)強娶努爾哈赤所聘葉赫貝勒布齋之女;(四)送人質於葉赫。努爾哈赤帶領次子代善、侄阿敏,大將費英東、額亦都、安費揚古、何和裏、扈爾漢及將士三萬人,張黃蓋、吹喇叭,奏瑣呐、打鑼鼓,向烏拉進軍。
建州軍進攻烏拉,連克烏拉河東孫孔泰、郭多、俄漠三城。布占泰親率三萬兵馬,越伏爾哈城,列陣以待。在此緊要關頭,領兵諸將欲奮勇抵敵,努爾哈赤卻以“豈有伐大國,能遽使之無孑遺”(《清太祖武皇帝實錄》第2卷),並重申“砍伐大樹”之前諭。努爾哈赤高估了敵方實力,而低估了己方力量。在兩軍相峙,攻而不欲,退而不忍,徘徊猶豫之際,代善冒著違背父汗之命的罪名,率領諸將強諫道:
初所慮者,如何誘布占泰兵出城。今其兵已至郊野,反不出擊斬殺。若知如此,何必喂飽馬匹,整備盔甲、鞍轡、弓箭、刀槍,即自家中前來。今日不戰,俟布占泰得娶葉赫之女再征討之,將何為耶?其辱孰能忍之!(《滿文老檔·太祖》第2冊)
努爾哈赤納代善等議,下令同烏拉兵郊原野戰,速決取勝。
烏拉城,城高大,且堅固。布占泰憑城布野,列陣以待建州軍進攻。建州軍與烏拉軍相距百步左右,下馬步戰,廝殺一片,矢如風發電落,聲似狂飆雷鳴。努爾哈赤率先乘騎突陣,挺身而入,諸將、軍士堅甲利劍,鐵騎馳突。建州軍鼓勇縱擊,烏拉軍拚死力敵。布占泰所率三萬之軍,力不能禦,四散潰敗。敗散的烏拉兵,十損六七,拋戈棄甲,屍橫遍地,血灑原野。建州兵越過伏爾哈城,乘勝進奪烏拉城門。布占泰次子達穆拉率兵守城,拒門堅禦。代善之軍,最為奮勇。安費揚古率攻城軍,一麵用雲梯登城,一麵用準備好的土袋,兵士們迅速地拋向城下,土與城平。攻城軍登上城牆,先鋒軍奪門而入。努爾哈赤登城,坐在西門城樓上,兩旁樹立旗幟。時布占泰領敗兵不滿百人,奔城而來。他見城已失陷,遂大驚,急回奔,遭代善領兵阻截。布占泰“見勢不能敵,前衝突而走,折兵大半,餘皆潰散。布占泰僅以身免,投夜黑國去”(《清太祖武皇帝實錄》第2卷)。
烏拉城之役,努爾哈赤統率建州軍,“破敵三萬,斬殺萬人,獲甲七千副”(《滿文老檔·太祖》第2冊),攻占烏拉城,滅亡烏拉部。
努爾哈赤滅亡烏拉部後,在烏拉城居住十天,賞賚(lài,賜予)將士,“分配俘虜,編成萬戶”(《滿文老檔·太祖》第3卷),帶回建州。他在“砍倒”烏拉部這棵大樹之後,又馬不停蹄地兵指扈倫四部中最後的一部——葉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