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在11月底,被圍的德軍有33萬人。在經過差不多一個月的戰鬥之後,蘇軍嚴密包圍,不斷地壓縮包圍圈,這使德軍兵力損耗極大。到12月底,保盧斯集團剩下了25萬人,但它仍是一個強大的集團,它的建製是健全的。
1942年11月30日,華西列夫斯基為執行最高統帥部的命令,曾下達任務,讓頓河方麵軍司令員羅科索夫斯基中將組織3個集團軍從西南方向實施主要突擊,讓葉廖緬科上將的斯大林格勒方麵軍從東麵和南麵進行突擊,目的是讓這兩個方麵軍能夠分割保盧斯集團並最終殲滅它,然而突擊未能成功。
現在,重新發起“指環”戰役,沃羅諾夫和羅科索夫斯基首先要考慮的是,從哪裏實施主要突擊才更合理,才能達到分割德軍的目的。
德軍在它的防禦圈內,建立了堅固的縱深防禦。蘇軍原來的一些防禦工事也被德軍進行了改造,這裏易守難攻。在這個丘陵地帶,有許許多多的小山穀,有的小山穀兩邊是斷崖峭壁,居民點也星羅棋布。
德國軍隊從8月份起,就從北麵進攻伏爾加河,那時開始就在製高點上不斷構築工事。從北麵實行突破顯然不合適,南麵也隻能進行輔助突擊。要分割包圍圈,應從西麵沿維爾佳奇-大羅索什卡-古姆拉克-戈羅季謝一線,讓第65和第21集團軍的相鄰翼側進行突擊。沃羅諾夫和羅科索夫斯基中將的這種計劃和集團軍司令部指揮人員的看法是一致的。
你們提交的“指環”計劃的主要缺點是:主要突擊和輔助突擊方向不夠集中。兩股突擊力量不可能會師,以致使人感到戰役勝利的把握不大。
1月3日,沃羅諾夫、羅科索夫斯基中將和馬利寧(這時提為中將)三人研究進攻的準備工作時,發現了問題。後勤跟不上,許多物資運不上來。
大本營批準的進攻時間是1月6日。這個時間本來是沃羅諾夫他們幾個人提出的,現在看來不得不推遲。沃羅諾夫上將猶豫不決,是否要請求延期。
羅科索夫斯基中將堅持:“不管高興不高興,我們沒有準備好在預定時間發起進攻。”我們還需要六七天。隻好請求大本營延期。
“不行,這是不可能的,最高統帥是不會準許的。”
“哪怕三四天也好!”
“讓咱們試試吧!”沃羅諾夫馬上給莫斯科打電話。
斯大林聽完沃羅諾夫彙報,什麼話也沒有回答,隻說了句“再見”就放下了話筒。
沃羅諾夫趕快寫了一份報告。報告提到,由於加強部隊、運送補充人員的火車和彈藥運輸車隊到達卸載地點的時間將遲四五天,在批準的時間內不可能開始實施“指環”戰役。沃羅諾夫特別強調:正確計算的運行計劃被打亂,“羅科索夫斯基同誌請求改變日期加4,所有計算已經我親自檢查過。”
斯大林接到報告,立刻叫沃羅諾夫上將接電話。
斯大林顯得很激動:“你在那裏一直坐等到德國人把你和羅科索夫斯基都俘虜去吧!你也不想想,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我們需要趕快結束,而你卻故意拖延!”
斯大林要沃羅諾夫上將作出解釋,報告中“加4”是什麼意思。
沃羅諾夫上將說,需要再有4天準備,進攻時間請由6日推遲到10日。
“就這樣確定吧!”斯大林緊接著回答。
斯大林發了脾氣,羅科索夫斯基能夠理解。大本營的態度是堅定不移的。在蘇德戰場左翼,形勢非常有利。高加索的德國人後退了,西南方麵軍也在頓巴斯東部開始了進攻。早一天消滅保盧斯,頓河方麵軍的7個集團軍就可以抽出身來。那時,斯大林可以把它調去切斷敵人高加索集團的退路,並進而肅清左岸烏克蘭的敵人。
在戰役開始前,第62集團軍的兵員和裝備得到補充,該軍擁有8個步兵師,最高統帥部預備隊27個炮兵團、2個火箭炮團、5個高射炮團、3個獨立炮兵營、6個坦克團、1個坦克旅。
為等待最高統帥部加強兵器運來,大本營批準將戰役開始時間推遲到1943年1月10日。
一名西德作家對1月10日前這裏雙方的力量作了對比。蘇軍21.2萬人,德軍25萬人;蘇軍大炮6860門,德軍4130門;蘇軍坦克257輛,德軍300輛;蘇軍戰鬥機300架,德軍100架。飛機、大炮和迫擊炮的優勢在蘇軍一方,人員和坦克方麵德軍僅占有數量上的優勢。
同11月份以來曆次戰役的情況一樣,蘇軍努力造成在主要突擊方向上的絕對優勢。65集團軍的地帶上,蘇軍有6.2萬人,德軍有3.1萬人;大炮和迫擊炮蘇軍有2428門,德軍有638門;坦克蘇軍有127輛,德軍有102輛。
蘇聯軍隊有重視炮兵的傳統。這一次,為使炮兵大顯神威,蘇軍把加強炮兵部隊轉屬步兵師,以支緩步兵進攻。在擔負主要任務的集團軍進攻地帶內,組建了遠戰炮兵群和破壞炮兵群。
蘇聯官兵們繼續受到各種各樣的精神激勵。這時,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發布了關於改變前線授勳辦法的命令。命令授權各獨立部隊的指揮員和獨立師師長、集團軍和方麵軍軍事委員會可以頒發勳章和獎章。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1942年12月22日發布了關於設置“保衛斯大林格勒”獎章的命令,更使得斯大林格勒前線將士人人歡呼雀躍。戰士們立了戰功,便立刻受到嘉獎,勳章獎章就會立刻掛在胸前。哪個戰士不想建功立業,哪個戰士不想獲得榮譽?而且是榮譽越高越好。
戰役進攻準備已經完成。很清楚,這是一次大規模的、摧毀力前所未有的進攻。被圍德軍的任何反抗都隻會使數萬德軍官兵把命白白送掉。大本營代表沃羅諾夫和方麵軍司令員羅科索夫斯基中將覺得有必要敦促保盧斯,讓他放明智些。
1月6日,他們決定向保盧斯發出最後通牒,令其無條件投降。起草的任務交給頓河方麵軍軍事委員捷列金少將。衛國戰爭開始以來,蘇聯方麵還沒有寫過這種東西,沒有文件可參考。捷列金隻是回想起1920年時曾有過先例。當天深夜,沃羅諾夫上將、羅科索夫斯基中將和捷列金討論了最後最牒的草稿,覺得不十分滿意。沃羅諾夫拿去稿子和大本營磋商。1月7日,沃羅諾夫修改完畢,征得了斯大林同意。1月8日,發出最後通牒。
通牒內容如下:
圍困在斯大林格勒城下的德軍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上將並副司令官:
德軍第6集團軍、坦克第4集團軍各兵團及其配屬的加強部隊從1942年11月23日起已陷入完全包圍之中。
紅軍部隊已把德軍這股力量圍得水泄不通。依靠德軍從南和西南麵實施進攻來挽救你們軍隊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的。急於援助你們的德軍被紅軍擊潰了,其殘部正向羅斯托夫撤退。給你們運送少量食品、彈藥和油料的德軍運輸航空兵,被紅軍勝利的快速推進逼得經常轉場或從遠處“飛往”包圍圈。況且,德軍運輸航空兵被蘇聯航空兵打得傷亡慘重,飛機和機組成員都受到重大損失,他們對被圍部隊的援助是無法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