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3 / 3)

普克彭大勇也趕乘當日最快的一班航班飛往東北,兩天後輾轉來到大興安嶺山脈腳下一個小村。臨行前,普克曾分別給葉梅以及專案組找到的陳誌宇當年一同服役於特種部隊的戰友杜濤打了一個電話,詢問對方是否知道陳誌宇當年在部隊時,有沒有什麼特別喜歡的地方,而且可能與梅花有關。

葉梅回憶說,陳誌宇曾在信裏提到過一個湖,湖邊有大片大片的梅林,到了初春,冰雪未融時,梅花映雪,美不勝收。

杜濤也說,陳誌宇當年最喜歡駐地附近一個梅林環繞的湖,每到心情不好時,總是能在那裏找到他。但起初杜濤表示不願意配合警方行動。普克能夠猜到杜濤的心情,那種在絕對艱苦冷酷的環境下共同奮戰過的戰友之情,是杜濤內心最大的阻力。

但是最終,杜濤還是在警方的勸說之下答應一同前往當地,由他為警方帶路。

東北方麵組織了大批警力,由空中和地麵兩個方向隨時做好待命準備。經查得知,在警方到達前一天,有一名外地中年男子到達山腳下的小村,向該村村民租用了一套雪滑犁及雪中狩獵的全套工具,已經進山了。此時的大興安嶺,幾場大雪過後,已進入封山狀態,尋常人很難獨自進出。村民們從那人使用雪滑犁的動作和簡單的談話判斷,此人一定富有山裏生活的經驗,對進山的道路情況也很熟悉。經過對陳誌宇照片的對認,村民們認定此人即是陳誌宇。

警方動用了直升飛機進行空中搜索,發動機發出的噪聲在雪嶺中轟轟作響,成片成片的針葉鬆林在強風下搖擺不定。考慮到陳誌宇攜帶有狩獵武器,又是特種兵出身,已經殺了多人,很可能喪失了理智,具備相當的危險性,地麵部隊搜尋人員均全副武裝,保持高度警戒狀態。

搜尋部隊在杜濤及兩名當地村民的帶領下,向山裏目標行進。起初一直看到雪地上留有雪滑犁走過的痕跡,但很快又一場大雪鋪天蓋地降下來,掩蓋了所有此前所留車痕。由於當時臨近傍晚,天色漸漸黑下來,為了保證搜索人員的安全,警方暫時退回山腳下的村莊,準備次日再次進山。

第二天,雪停了。警方再次出發前往目的地。幾個小時後,他們到達了山裏一個曾駐紮過部隊的廢舊營區,因為棄置多年,大多數營房已經搖搖欲墜。在其中一間稍顯牢固的營房裏,發現有一個熄滅的炭堆,看情形是一兩天之內才熄滅的。

然而,搜索人員沒有發現陳誌宇的蹤影。在對附近進行仔細搜索的過程中,有人在已經封凍的湖麵發現被人丟棄的工具。當地村民說,前兩天村裏有人來這附近打獵時,這個湖還剩湖心一小塊沒凍上,一兩夜之間,已經全部封凍了。

普克心中忽然想起那首詞。

驛外斷橋旁,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兼風和雪。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

看看湖的四周,是密密的樹林。遠遠的,不知是不是梅樹。普克想,如果是梅樹,現在這個隆冬季節,還不是梅花開放的時候。陳誌宇對梅的酷愛,會不會使他堅持住,想方設法與追蹤的人們展開周旋,直到他記憶中最美好的景象到來呢?

普克放眼看去,遠遠近近,蒼蒼莽莽中,延綿不斷的山脈全是皚皚白雪,雪光刺得人不得不眯起眼睛。

普克心裏感到一種蒼茫的惆悵。暗自想,陳誌宇現在究竟在哪裏?他打算怎麼安排自己的結局?當初殺江蘭蘭時,陳誌宇都可以做出那麼複雜周密的安排,現在對於他自己的歸宿,該是一種什麼樣的設計?

普克請熟悉湖麵的村民帶路,踏著一尺多深的積雪,艱難地向湖心走去。到了大概位置,普克用鐵鍬將周圍一塊冰麵上的雪全部鏟開。做這些事時,普克心裏並不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什麼,他似乎隻是聽到一個細小的聲音在指揮著自己的行動。

普克蹲下身子,貼著冰麵,向已被完全封凍住的湖下看去。起初,呼吸出的熱氣形成的白霧遮住了普克的視線,他不得不屏住自己的呼吸,再向下看去。

普克久久地愣在了那裏。

§§第二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