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折衝樽俎,中蘇大論戰露鋒芒(1 / 3)

秘密報告,赫魯曉夫痛罵斯大林,中蘇分歧露端倪;召開八大,毛澤東器重人才,鄧小平升任總書記。

出席蘇共二十大

1956年2月10日,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在十分醒目的位置報道:

中共中央委員會應蘇共中央委員會的邀請,派遣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朱德為首的代表團赴蘇聯參加即將舉行的蘇聯共產黨第二十次代表大會。代表團成員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鄧小平,中共中央委員譚震林、王稼祥和候補中央委員劉曉。

燦爛的鮮花,熱烈的擁抱。赫魯曉夫迎來了55個國家的共產黨派出的代表團。

朱德、鄧小平率領的中共代表團也來了。中國是個大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蘇聯中央更為重視中共中央的地位,赫魯曉夫為中共代表團舉行了最隆重的歡迎儀式。

然而,在二十大開幕之前,中共代表團已覺察出氣氛的緊張。

中共中央代表團團長朱德正在東歐訪問,直接到了莫斯科。

2月6日,赫魯曉夫會見朱德,開門見山就批評斯大林的農業集體化政策,使蘇聯的糧食產量長期低於1913年戰前的舊俄水平。

斯大林是國際公認的共產主義運動領袖,蘇聯反法西斯偉大衛國戰爭的民族英雄。斯大林在世時,赫魯曉夫一味歌功頌德,高喊“斯大林萬歲”。為什麼現在要突然否定斯大林呢?

這馬上引起了中共代表團的警覺。

更為緊張的氣氛還在後頭。

2月14日,歐洲人的情人節。蘇聯人民、特別是青年男女沉浸在幸福之中。莫斯科廣場上,鮮花盛開。早春的寒意全被人們拋到腦後。

克裏姆林宮裏,蘇共二十大正式開始。會議從14日至26日長達十多天。

赫魯曉夫作蘇共中央委員會總結報告,莫斯卡托夫做蘇共中央檢査委員會報告,布爾加寧做“六五”計劃報告。自然赫魯曉夫的報告是政治性報告,地位最重要。他在報告中提出了關於通過議會多數實現社會主義的方式問題。此外,他還貶低斯大林的功績與曆史作用。

關於爭取議會多數、和平過渡到社會主義的觀點,在第二國際時期,列寧早就批駁過。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合作的血的教訓業已證明,隻有武裝鬥爭才能建立無產階級政權。

蘇聯黨的立場出現如此重大變化,在中共中央代表團引起了爭論。大家都感到有些不對頭。但因為中共政權初創,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尚要依靠蘇聯的援助。中共中央認為這是蘇聯的內部事務,不便妄加議論。

24日晚間,最為緊張的時刻到來。蘇共中央沒有邀請兄弟黨代表團列席會議。這是一個很不禮貌的破例。各國黨感到蘇共中央出了重大政策變化。

果然,當晚赫魯曉夫作了《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的秘密報告。他講了整整一個通霄。秘密報告全盤否定斯大林。罵他是“暴君”、“大獨裁者”。

一個全世界無產階級章命運動的領袖,一夜之間成了“大獨裁者”、“暴君”。國際共運因此炸開了鍋。

秘密報告一讀完,蘇共中央便把報告文稿送到各個兄弟黨住地。

各兄弟黨議論紛紛,意見不少。東歐黨,特別是那些在蘇聯紅軍刺刀下幫助建立的黨感到前景不妙。他們的領袖全是斯大林扶持起來的。

中共中央代表團看了秘密報告後,同樣議論開了。

代表團團長朱德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紅軍將領,馳騁疆場,所向披靡。但在政治上卻相當沉穩。

“秘密報告講的是他們的事,我們到這裏是來作客的。”朱德說。

譚震林也立場堅定:“我們不應該隨便同意他們的意見,應有自已的態度。但這是他們的內政,我們不一定能影響他們。”鄧小平曆來敢做敢為,堅持自己的觀點斯大林是國際人物,這樣對待他是胡來!不能這樣對待革命領袖斯大林。

蘇共二十大後,朱德留在蘇聯繼續訪問。鄧小平和翻譯師哲一道乘飛機回國。

師哲是中國少有的“蘇聯通”,曾在蘇聯學習、工作過15年,精通俄語。新中國成立後,長期在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身邊工作。舉凡他們赴蘇訪問,大都由師哲領導翻譯組工作。蘇共二十大召開期間也是如此。

在回國的飛機上,鄧小平心潮起伏,一直在思考蘇共二十大的問題。師哲幾次想同他談談想法,但見鄧小平表情嚴肅,默不作聲,也就不便講下去。

回到北京後,鄧小平就蘇共二十大的情況,向毛主席作了彙報,談了自己的看法。毛澤東很欣賞鄧小平的觀點。不久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4月5日《人民日報》根據政治局會議的決議發表了《關於無產階級專政的曆史經驗》的文章。文章肯定了斯大林的曆史功績,認為他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榮譽”,斯大林的錯誤隻是認識問題,不是原則問題。

中共中央《人民日報》的文章,明確地表明不同於蘇共中央的觀點,中蘇兩黨在斯大林問題及關於議會鬥爭的問題上出現理論分歧。

中蘇分歧,初露端倪。

八大召開,出任中共總書記

1956年在國際共運史上是一個重大年頭。春天,蘇共二十大影響深遠;秋天,中共召開八大,同樣意義非凡。鄧小平因為在國內外事務中顯示出卓越的才能,受到毛主席的器重。

9月15日至27日,八大召開。鄧小平是會議的主角之一。毛主席致開幕詞,劉少奇作政治報告,周恩來作政府工作報告,鄧小平作修改黨章的報告。

對黨的接班人問題,毛澤東為新老交替作了準備。毛澤東被選為中央委員會主席,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為副主席,鄧小平為總書記。上述6人組成中央政治局常委。

八大新黨章增加了一條:“中央委員會認為有必要的時候,可以設立中央委員會名譽主席一人”。毛澤東向中央提出,他準備在適當的時候就不當主席了,擺脫第一線的繁重工作,集中精力研究理論問題。毛澤東的設想,是想通過自己的實踐,廢除黨中央實際存在的領導職務的終身製。

在黨的八大選出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總書記鄧小平是最年輕的。毛推薦鄧小平,也是有意為黨的領導集體作好接班的準備。

八大的路線體現了中共中央在國際國內戰略性問題上的正確方針,以及全黨的團結一致,說明中國共產黨在認識國際共運的問題上日益成熟。

可是,其他國家的兄弟黨,卻因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混亂不堪。東歐發生了波茲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赫魯曉夫不得不動用武力鎮壓。

蘇共中央內部也出現了強烈的不滿。一個“倒赫”的密謀在醞釀之中。

毛澤東對赫魯曉夫敢於批評斯大林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和預言。1957年他說,赫魯曉夫有膽量,敢於去碰斯大林,這確實需要勇氣。可他也能捅婁子,多災多難,可能日子不太好過。

果如其言。1957年6月18日,斯大林的戰友,蘇共中央的幾位元老以馬林科夫、卡岡諾維奇、莫洛托夫為首,向赫魯曉夫發難。他們乘蘇斯洛夫、科茲洛夫等赫派骨幹不在首都之機,突然召集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提出撤銷赫魯曉夫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職務,由莫洛托夫任第一書記,馬林科夫任部長會議主席。

赫魯曉夫暴跳如雷:“主席團無權撤銷我的職務,我是中央委員會選出來的第一書記。隻有中央全會才能撤銷我!”

他獲得了朱可夫元帥的支持。這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驍將,不諳政治。他利用掌握的軍權,調動軍用飛機連夜突擊,將中央委員從全國各地閃電般地接到首都,召開蘇共中央全會。

6月22日,在極不正常的情況下,蘇共中央全會召開。赫魯曉夫獲得了大多數中央委員的支持。馬林科夫、莫洛托夫等人成了“反黨集團”,被趕下了台。

臥塌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赫魯曉夫在這場反政變中認識到朱可夫元帥的軍權可懾,十分感謝他,可又非常害怕他,擔心朱可夫擁兵自重。

時機終於到了!1957年10月,朱可夫元帥出訪東歐國家,赫魯曉夫借機讓朱可夫元帥從國防部長職位上退下來。這名義上是中央的決定,等朱可夫回到莫斯科,卻是大局已定。

克裏姆林宮,中蘇首腦談論接班人;

毛澤東如數家珍,總書記榜上有名。

1954年5月,赫魯曉夫率領蘇聯第一個最高級代表團訪華時,曾邀請毛澤東主席訪問蘇聯。

毛澤東與赫魯曉夫有一段有趣的談話。

“感謝蘇聯黨、政府和人民對中國的無私援助。”

“不,不能說是無私的,應當說是有私的。”赫魯曉夫跟毛澤東談話,不象斯大林那樣擺架子。毛澤東第一次訪蘇時,曾與斯大林有過一段不愉快的誤會。

“援助中國,實際上是幫助我們自己,中國強大起來,就是對我們的最大的支持。”赫魯曉夫繼續說。

赫魯曉夫此次來華,還做了幾件漂亮的事,使毛澤東感到非常高興。移交中長鐵路、旅大港和新疆的幾個合營公司。

赫魯曉夫的作法,給毛澤東留下了深刻的良好印象。

1956年東歐發生波匈事件,毛澤東給予赫魯曉夫極大的支持。赫魯曉夫非常感激,希望毛澤東訪問蘇聯。

毛澤東把出國看得非常慎重。他一生隻有兩次出國訪問,都是蘇聯。他要尋準具有曆史性的時機出訪。

1957年十月革命40周年大典前夕,蘇共中央再次向毛澤東發出了邀請。

毛澤東欣然接受。1957年11月2日至21日,他率中國黨政代表團訪問蘇聯。他要表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團結,和兄弟黨探討國際共運的理論問題,同時感謝蘇聯對中國建設的援助。

黨和國家許多重要領導人隨同毛澤東出訪,其中就有鄧小平。

毛澤東第一次訪蘇時,誤會較多。他在莫斯科滯留70多天,但同斯大林交談很少。兩國革命的領袖,早在新中國成立前就有些思想分歧。

毛澤東第二次訪蘇時,在大大小小的場合,同赫魯曉夫交談甚密。他對赫魯曉夫既有適當的支持,又有中肯的批評。

在60多國黨的代表會議上,毛澤東即席講話:

“赫魯曉夫這朵花比我毛澤東好看。可是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荷花雖好,也得綠葉扶持。我看赫魯曉夫這朵花是需要綠葉扶持的。一個和尚兩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嘛。”

毛澤東的話深入淺出,生動形象,赫魯曉夫非常高興。

此時,東歐國家已出現裂隙,南斯拉夫公開反對以蘇聯為首,波蘭黨也不讚成提“以蘇為首”。毛澤東則支持建立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他對波蘭領導人哥穆爾卡說:“要不要有人為首,這不是我們單方麵的事,帝國主義有個頭,我們也要有個頭。”

赫魯曉夫好大喜功,在十月革命慶典期間,發射了人類曆史上第一個和第二個人造衛星,震驚世界,毛澤東高度讚揚了蘇聯的科技成就:

“蘇聯又發射了一顆衛星上天。美國吹得神乎其神,為什麼連一個山藥蛋都沒有拋上去?”

赫魯曉夫開始在毛澤東麵前貶低斯大林,說斯大林指揮南方前線如何失誤,斯大林如何不聽他的作戰方案。其實,二戰之中,赫魯曉夫隻是個中將,自吹比斯大林還高明。毛澤東不敢恭維,趕緊把話題引開。

赫魯曉夫對阿爾巴尼亞勞動黨有意見,認為他們拿了蘇聯的金子,還罵人。毛澤東中肯地批評他:

“你這個人脾氣大,說話傷人,這很不好,不能這樣。各個黨有自己的實際情況,有什麼不同意見,能講出來,不是壞事,要慢慢討論,著急不行。”

“我是有這個毛病,不過你要知道,有些事我很生氣。”赫魯曉夫承認道。

毛澤東與赫魯曉夫,還談到了本黨大事。

一次宴會上,一向幽默的毛澤東突然嚴肅地與赫魯曉夫談到接班人問題。

毛說:我準備辭去國家主席職務了赫魯曉夫一點不感到意外。因為他早已知道了毛的想法。半年前,伏羅希洛夫訪華時,毛曾向他表露了這個心思。但他想知道誰是中共接班人。

赫魯曉夫向毛澤東湊過來詢問道:“有人接替嗎?”

有,我們黨內有幾位同誌,他們都不比我差,完全有條件。第一是劉少奇。這個人在北京和保定參加了五四運動,後來到你們這裏學習,1921年轉入中國共產黨,無論能力、經驗、還是聲望,都完全具備條件了。他的長處是原則性很強、弱點是靈活性不夠毛澤東對自己手下的骨幹了如指掌,扳動著指頭,對赫魯曉夫如數家珍。

“第二個人是鄧小平,這個人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是難得的人才。”毛接著說。

赫魯曉夫想到曾經見過他的那個小個子革命家,立刻對毛澤東點頭說道:“是啊,我也感覺到這個人很厲害。”因為一年前,波匈事件突發時,赫魯曉夫等蘇聯領導人驚慌失措。是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等中國領導人親赴莫斯科,給予了蘇聯有力的支持,赫魯曉夫對鄧小平當然印象深刻。

“第三個是周恩來,這個同誌在大的國際活動方麵比我強,善於處理各種複雜的矛盾。他是非常精明強幹的人,有弱點能自我批評,是個好人。”毛澤東扳著第三個指頭,對赫魯曉夫繼續講著。

赫魯曉夫聽到這裏,一邊點頭,一邊想著蘇共中央的接班人問題:“咱們都是60多歲的人了,我們這裏將由柯西金任部長會議主席職務,米高揚原則性不夠強,但他也是個好人。不過,大家還希望由我來掌管全局。”

說到這裏,赫魯曉夫似有些洋洋自得,情不自禁。

“朱德同誌年齡大了。他德高望重,但不能指望他主持工作了。年齡不饒人。總之,這些人不管誰到這裏來,希望你們都象對待我一樣來對待他們,都看作是你們的朋友。”毛澤東扳下了第四個手指頭。

赫魯曉夫喜歡做大的手勢,表達他的想法。“那好,我們一定會這樣做。”他晃動著右手肯定地答複了毛澤東。

中蘇關係惡化,小個子挑大梁,桂帥親赴莫斯科;獨擋一麵,厲斥赫魯曉夫,鋒芒初露顯威風。

自蘇共二十大開始的中蘇兩黨分歧,日見擴大。中蘇兩黨圍繞國際共運的爭論不可避免。

1958年和1959年,赫魯曉夫以“老子黨”自居,親自來華,想勸毛澤東聽從他們的指揮。於是,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堅持了原則。

1960年夏天,蘇共中央借口蘇聯專家無法繼續工作,單方麵撕毀合同,撤走全部在華蘇聯專家。

那時正逢中國三年自然災害,蘇聯此舉使中國的農業生產雪上加霜,受到沉重打擊。

7月16日,蘇聯政府撕毀了幾百份對華援助合同,並宣布7月28日至9月1日撤走全部在華專家,並且終止續派專家,赫魯曉夫還命令蘇聯專家離華時帶走全部圖紙、資料和設計安排,停止供應中國建設急需的重要設備和關鍵部件。

一夜之間,中國250多項大中型企業與事業單位的建設處於停頓或半停頓的狀態。

明眼人知道,赫魯曉夫要拿國家關係壓中共讓步。

中國人民的感情受到嚴重傷害。毛澤東要堅持原則,捍衛中華民族的尊嚴,捍衛馬列主義的旗幟。

赫魯曉夫揮舞著世界共產黨領袖的教鞭,企圖聯合他黨圍攻中國黨。

1960年6月,羅馬尼亞工人黨召開第三次代表大會。列席會議的蘇共中央建議在布加勒斯特召開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工人黨會議。中共中央認為會議涉及整個國際共運,建議召開世界各國共產黨會議,中共中央的建議雖被蘇共中央接受;但是,赫魯曉夫還是懷恨在心,他在尋找機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