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折衝樽俎,中蘇大論戰露鋒芒(2 / 3)

6月底,中共中央派以彭真為首的代表團赴布加勒斯特。

赫魯曉夫在會議前就搞突然襲擊。蘇聯代表團向各兄弟黨散發了蘇共中央6月21日致中共中央的通知,攻擊中共中央是教條主義,死守過時了的馬列主義原則。布加勒斯特會議開了一個壞頭,蘇共拉幫結派,開始了圍攻中國黨的序幕。

彭真堅持原則,嚴肅地對赫魯曉夫說:“你們在這次會議上,背著我們散發通知書,從而發動了對中國共產黨的突然攻擊,完全違背了社會主義國家相互關係準則。這個曆史責任你已經推卸不掉。召開世界各國共產黨會議,這麼大的事馬上決定不了,我還要請示中央。”

中共中央代表團留有餘地,回國協商論戰策略,後發製人。

舌戰赫魯曉夫

彭真率領代表團自羅馬尼亞回國,立即向毛澤東彙報布加勒斯特會議的情況。中共中央經與蘇聯黨及其他兄弟黨協商,決定在莫斯科先召開26國黨的起草委員會,為世界共產黨會議起草會議文件,然後再開世界共產黨會議。中共中央決定派以鄧小平為首的代表團赴莫斯科。

這年,鄧小平56歲,個小精悍,肩寬體壯,顯得年輕。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裏,他精力充沛,頗受毛澤東主席的讚揚。1957年,毛澤東在莫斯科時,曾對赫魯曉夫表示要退居二線,讓鄧小平等人上第一線接班。1959年,中共中央召開上海會議時,毛澤東關於退居二線的想法有些變化,他提出權力集中問題,自己還要掛帥。但他仍然器重鄧小平,毛澤東明確地說:“我要掛帥,總書記為副帥。”這就是要鄧小平挑重擔。

隨著中蘇論戰的進展,鄧小平真的挑起了重擔。以前他總是副手,現在要親自率團出征。毛澤東完全信任他。

釣魚台裏,燈火通明,盡管國賓館外的大街,夜深人靜。這裏,正醞釀著參加莫斯科會議的戰略方針。

康生是中共中央的筆杆子。在延安時代,他搞搶救運動,誣蔑迫害了不少革命同誌。在中蘇大論戰中,他又發揮了以筆代刀的作用,寫出了不少文風犀利的文章,痛斥蘇聯修正主義。這次莫斯科會議,他是中共代表團成員。

“蘇聯總是以老子黨自居,對其他兄弟黨指手劃腳,我們要堅持原則,決不妥協。”康生說。

鄧小平顯示出了策略性與原則性的結合。

“這次參加26國黨的起草委員會,我們要從世界大局出發,要維護國際共運的團結,要維護中蘇友誼。但原則性問題不能讓步,一定要把主要問題上的實質分歧闡明,表明我們的觀點,要反對赫魯曉夫將蘇共一家的觀點強加於人的錯誤做法。”

他的一席話,為中共代表團定下了大會原則。

“圖104”飛機,展開了銀色的翅膀,飛向莫斯科。按照慣常的航線,飛機在伊爾庫茨暫停加油。蘇共中央書記處書記波斯別洛夫、蘇共中聯部部長安德羅波夫迎接中共中央客人的到來,並陪鄧小平一行飛抵莫斯科。

接待宛如從前:高規格,高標準,熱情周到。

一次,中共代表團翻譯李越然沒有事先打招呼,直接驅車去了駐蘇使館。這可急壞了蘇方警衛人員:“中共中央代表團是我們的主賓,中央對我們有指示,要用腦袋保證你們的安全。警衛脫節我們要負政治責任。”蘇方對中國代表團的安全也是高度負責的。

接待的禮遇崇高,並沒有緩解鬥爭的程度。論戰從宴會就開始了。

赫魯曉夫為中共代表團和兄弟黨代表團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宴會,地點在葉卡捷琳娜大廳。

葉卡捷琳娜是俄國曆史上著名的女皇。恩格斯曾斥之為歐洲宮廷裏最淫蕩的權婦。然而正是這位風流女皇,為俄國開拓疆土、征服歐洲立下了赫赫功勞。蘇聯人就崇拜這樣的曆史人物,把他們的名字“刻入石頭”,彼得大帝留名彼得堡,葉卡捷琳娜在克裏姆林宮芳名永駐。看來俄國人個人迷信是有曆史原因的。

赫魯曉夫與鄧小平並肩而行,走進葉卡捷琳娜大廳。攝影記者的鎂光燈閃閃發亮,為兩人留下了微笑的鏡頭。赫魯曉夫總是一副帶笑的麵容,可此刻暗藏著不祥之兆。鄧小平顯得鎮定自若,心裏盤算著如何答對蘇共中央總書記。

阿爾巴尼亞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一個小國,可是對蘇聯卻成了一頭難以馴服的雄獅。赫魯曉夫一直耿耿於懷,總想出口惡氣。

宴席上,鄧小平與赫魯曉夫坐在一起。兩方論戰就開始了。靶子是阿爾巴尼亞,赫魯曉夫企圖指桑罵槐,影射中共。

“他們拿了我們的金子和糧食,可是反過來又罵我們。這不僅僅是蘇共與阿共之間的分歧。”赫魯曉夫漲得臉色通紅。他心裏也是在罵中共。因為中國在蘇聯撤走專家的壓力下也不甘屈服,先後發表重磅文章,批評蘇聯反馬列主義的行為。

鄧小平性格直率,在“老子黨”麵前毫不示弱,“阿爾巴尼亞勞動黨是個小黨,能夠堅持獨立自主,你們應該更好地尊重人家,不應該施加壓力。援助是為了實行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義務,而不是為了控製和幹涉。”

鄧小平出語硬朗,一鳴驚人。赫魯曉夫一時語塞,心裏更火了。

“你們中國在斯大林問題上前後不一致。開始擁護我們,後來又反對我們。”赫魯曉夫把矛頭直接對準中國共產黨。

“我們黨的態度是一慣的。擁護什麼?反對什麼?這個問題要說清楚喲。反對個人迷信,我們過去擁護,現在仍然堅持。在我們黨的八大上,對這個問題已經明確表示了態度,少奇同誌向尤金大使講明了我們的態度。你問問米高揚,他到北京來時我們對他講沒講?”

鄧小平看了看身旁的米高揚,又回眸看了看赫魯曉夫。米高揚默不作聲。鄧小平接著說:

“我們讚成反對個人迷信。斯大林的功績和錯誤,不僅關係到蘇聯國內,也關係到整個國際共運。錯誤當然要批,功績也一定要肯定。我們反對的是全盤否定,尤其不能采取秘密報告的辦法,惡毒攻擊,這種作法帶來的後果,你一直認識不足。”

赫魯曉夫自知理由不足。想到整個國際共運的事業,他不敢多說,又想以蘇聯內部問題抵擋一下,敷衍過去。

“我們比任何人對個人信的體會更深刻,受害也更深。”

“要批判,但不能全盤否定,尤其不允許以反個人迷信來影射攻擊其它兄弟黨。”

鄧小平批評了蘇共的作法,駁得赫魯曉夫不敢就此問題再狡辯下去。

“高崗是我們的朋友,你們清除了他,就是對我們的不友好,但他仍然是我們的朋友!”

赫魯曉夫心懷舊恨,總愛找岔兒反駁鄧小平。

鄧小平想到高崗事件,不由得有些生氣了。他回想起解放初期的中央及其對高崗的處理。

還是在解放戰爭時期,高崗就主持東北解放區的工作。解放後,他也主持東北的建設。這裏是全國工業重鎮,朝鮮戰爭的後方,中蘇關係的橋梁。因此,高崗在黨內的地位比較重要。然而,這位“東北王”自恃蘇聯的支持,野心大熾,權欲橫流,企圖在1953年向毛主席要權,擠掉劉少奇,取而代之。高崗企圖拉鄧小平共同發難,遭到拒絕。

鄧小平對高崗的政治陰謀了如指掌,他後來還向外界披露說:這個事情,我知道得很清楚。毛澤東同誌在1953年提出中央分一線、二線之後,高崗活動得非常積極。他首先得到林彪的支持才敢放手這麼搞。那時東北是他自己的,中南是林彪的,華東是饒漱石的。對西南,他用拉攏的辦法,正式和我談判,說劉少奇同誌不成熟,要爭取我和他一起拱倒劉少奇同誌。我明確表態,說劉少奇同誌在黨內的地位是曆史形成的,從總的方麵講,劉少奇同誌是好同誌,改變這樣一種曆史形成地位不適當。

因此,鄧小平對赫魯曉夫粗暴幹涉中共內部事劣的行為,頗感惱怒。

“這可是你說的話,你這個講法要記錄在案的。”

赫魯曉夫是農民出身的政治家,講話仍然粗魯,不計後果。“你們是喜歡莫洛托夫嗎?你們把他請去好了,我把他送給你們。但高崗可是我們的朋友!”

他對莫洛托夫等人在1957年6月搞的那場未遂政變,依然懷恨在心,並借機發泄中共中央處理高崗事件的不滿,幹涉中國黨的事務。

“荒唐!完全是無稽之談!”

鄧小平大聲反駁,引來眾人的目光。赫魯曉夫臉色通紅,肥胖的臉麵似乎又大了一圈。

蘇共中央主席團的其他成員見氣氛有些緊張,趕忙過來,打圓場。他們舉起杯子,向赫魯曉夫敬酒,巧妙地阻止了上司的粗魯。赫魯曉夫也借機向鄧小平碰杯,停止了爭論。

轎車裏展開爭論,蘇方試探劉少奇態度;

四川人不怕辣椒,中蘇兩黨暫時妥協。

26國黨的起草委員會會議,中蘇雙方的爭論沒有達成一致,但起草委員會都同意在十月革命節43周年之際,在莫斯科召開81國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

一周前,鄧小平率團來莫斯科參加26國黨的起草委員會會議。現在他又要來到這裏,參加十月革命節43周年的慶典,出席81國共產黨會議。不過,他這次不是中共代表團團長。他是副團長,團長是國家主席劉少奇。

11月5日,莫斯科西南郊的伏努科夫機場。

一架插有中國國旗的蘇製“圖104”專機剛剛停下來。

蘇共中央領導人等候在這裏,歡迎中國黨政代表團的到來。和以往一祥,鮮花、掌聲,擁抱。和以往不同,蘇聯黨政領導人的位次有了某些變化。勃列日涅夫站在第一位,順次是蘇斯洛夫、赫魯曉夫……

飛機舷梯放下,劉少奇、鄧小平、康生、楊尚昆、胡喬木依次走下飛機,勃列日涅夫、蘇斯洛夫、赫魯曉夫走上前去,同劉少奇、鄧小平等人握手;樂隊奏起中蘇兩國國歌。

在機場上,劉少奇代表中方,勃列日涅夫代表蘇方分別發表講話。劉少奇說:

我們中國黨政代表團應蘇聯政府的邀請,滿懷愉快的心情,來到了莫斯科。我們將同偉大的蘇聯人民一起,歡慶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43周年。我們代表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向你們,並且通過你們向偉大的全體蘇聯人民、蘇聯共產黨和蘇聯政府表示熱烈的、衷心祝賀。

中國人民衷心感謝蘇聯對於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所給予的巨大援助。在共同對敵鬥爭中,中蘇兩國人民結成了永恒的、牢不可破的友誼和團結。

勃列日涅夫在歡迎辭中,也讚揚十月革命的偉大意義。並再次鼓吹和平過渡的觀點。他在講話最後,高呼“蘇聯和中國人民永遠的兄弟友誼萬歲!”“整個社會主義陣營的團結萬歲!”

這一切,都是禮節性的。表麵上看不出中蘇兩黨有何分歧。

兩國領導人一鑽進小轎車,爭論便開始了。

勃列日涅夫、赫魯曉夫陪同劉少奇、鄧小平乘座豪華的“吉斯”轎車離開機場,驅車前往列寧山蘇共中央別墅。

赫魯曉夫開口就談到世界共產黨會議:

“關於這次各國共產黨會議,雖然經過了起草委員會協商討論,仍然遺留了一些問題。我們堅持自己的觀點,相信中國同誌能夠理解我們的立場。”

“小平同誌講過了我們的意見。希望在這次會議上,蘇聯同誌還是從大局出發,盡量協商,取得一致,不要出現大的爭論,使得會議不好進行。”劉少奇語氣誠懇。

“取決於我們的事我們都做了,現在就要看中國同誌的了。”赫魯曉夫表現得有點緩和。

“我們是堅持團結的。這個立場早已講過,也是這樣做的,對尚存的幾個原則問題,我們的立場是明確的。”劉少奇堅持中共原有的觀點,立場堅定。

轎車裏的爭論,表明了雙方的態度。

十月革命的慶典,在轟轟烈烈中進行,各國代表團成員喜氣洋洋,共慶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成就。

而世界共產黨會議則完全是另一番麵孔,圍繞國際共運重大理論問題的爭論,特別是中蘇兩個大黨的交鋒,十分激烈。

中蘇兩黨會談的主角仍然是鄧小平和蘇斯洛夫。劉少奇坐在中方首席位置上,隻是偶然插插話。

麵對麵,雙方在談判桌前坐定。

蘇斯洛夫在客套的寒喧後,拿出一袋文件;說道:“我們蘇共方麵準備了一份材料,全麵闡述我們的立場和觀點,不是為了爭論,而是會談與探討。”他說完話,看了看鄧小平,又補充道:“不過裏麵也加上了一點辣椒。”

鄧小平是四川人,川菜以辣聞名於世。蘇斯洛夫一語雙關,表明蘇聯的立場是強硬的。

“我倒想嚐嚐是什麼滋味?看你們的辣椒辣不辣。”鄧小平一笑而答,語氣顯得堅定。

會晤後,蘇斯洛夫派人送來那袋文件。中共代表團成員打開一看,厚厚一堆,長達120頁,共有6萬多字。這是蘇共對中央答複的答複。文件對中共進行了全麵攻擊。蘇斯洛夫的辣椒果然辣味十足。

中共代表團由劉少奇親自出麵,與赫魯曉夫會晤,希望81國共產黨會議開成功,並由此改善中蘇關係:

“你們不要在會上譴責中共,不要譴責阿爾巴尼亞勞動黨,這樣不利於國際共產主義團結。我們黨對81國會議的方針就是以互諒互讓的協商精神達成協議,開好會議,改善中蘇關係。我們一下飛機就是抱著團結的願望來到這裏的。”

“可是有人攻擊蘇聯共產黨。”赫魯曉夫看著劉少奇,目光惑然。他懷疑會議中那些左派共產黨譴責蘇共的觀點,是受中共幕後操縱的。

“會議上有過左的思想,也有過右的思想。對他們的意見,中蘇雙方應該予以諒解,多做工作。不能以勢壓人。”劉少奇懇切地勸說。

81國黨的會議,關係到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團結。中共中央從大局出發,主張中蘇會談,做出必要的妥協,促進會議成功。劉少奇從這一前提出發,在關鍵時刻會晤了蘇共領導人米高揚、蘇斯洛夫和科茲洛夫。

這些會下的工作,促使蘇聯不再象以前那樣公開譴責中共。蘇方也作了妥協。

中蘇雙方互有妥協,促進了會議的順利進行。81國共產黨會議終於通過了共同簽字的《莫斯科聲明》。

這個聲明,同意了蘇共二十大的觀點,寫進了和平過渡的問題,同時也接受了關於帝國主義本質未變、兄弟黨關係平等的觀點。前者是蘇共的主張,後者是中共的原則。

妥協是暫時的,風暴還在後頭。

新疆邊境,克格勃策動伊塔事件,六萬人逃亡,兩少將叛國;再赴蘇聯,務實派舌戰理論家,反修戰士歸來,主席親駕迎接。

1963年初的一天。

北京的大街小巷,銀裝素裹。隆冬季節,寒氣逼人。

一輛豪華轎車“吉斯”緩緩地停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門前。一個身穿列寧式毛皮大衣的外國人從車裏鑽出來。他臉色凝重,心事重重。此人就是蘇聯駐華大使契爾沃年科。

中蘇論戰已有幾個年頭了,仍無休戰的跡象。由於蘇聯把兩黨意識形態的分歧擴大到國家關係上,中蘇和睦的邊境變成了橫隔邊民友好的一堵牆。有的地方還架起了鋼絲網,邊界衝突時常發生。

1962年4月,克格勃在新疆的伊犁和塔城地區策劃了震驚中外的伊塔事件。新疆地處祖國邊陲,民族複雜,除維吾爾族外,還有俄羅斯族、哈薩克族等與蘇聯人有關係的民族。克格勃利用複雜的邊界問題與民族關係,煽動六萬邊民大逃亡,還裹脅了中國邊民的十萬頭牲畜。更為嚴重的是,蘇聯在我國新疆軍區基層內部,策反了兩個少將叛國。

祖龍泰耶夫,俄羅斯族人,新疆軍區副參謀長,少將軍銜。

馬爾國夫,也是俄羅斯族人,新疆伊犁軍分區司令員,少將軍銜。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