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高瞻遠矚,構築統一藍圖(1 / 3)

接受采訪,鄧小平動情談統一:“中國人決不做李鴻章第二!”

1986年9月2日,北京。

鄧小平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六十分鍾”節目主持人邁克·華萊士電視采訪。

華萊士:“您能談談台灣有什麼必要同大陸統一呢?”

鄧小平略顯激動:“這裏首先是個民族問題,民族感情問題。凡是炎黃子孫,都希望中國能統一。那種分裂狀況是違背民族意誌的。”

是啊,在80年代中期,許多人熱衷於卷入出國大潮時,鄧小平卻給曆史留下一句千古名言:“我榮幸地以中華民族一員的資格,而成為世界公民。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沒有經曆過殖民地半殖民地曆史的人們,很難理解這樣一個事實:祖國貧弱,民族不能自立,她的兒子走到哪裏也要受人歧視!

20年代在巴黎,鄧小平和中國留法勤工儉學的學生激憤於被人稱為“東亞病夫”,立誌為中華崛起而奮鬥。

曆史造就了偉人,造就了整整一代革命者!

豐碑!誰能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是民族曆史上的一座豐碑!

一年過了一年,一生隻為這一天,讓血脈再相連。

中國為什麼要統一?一個偉大的民族豈有長期分裂之理!

采訪結束了,鄧小平的思緒卻久久難以平定,他想到了30多年兩岸人民隔絕之苦,想到了三百年來台灣島上的風風雨雨。

他想起了鄭成功,也想起了李鴻章,他敬重前者,絕不能原諒後者。

三聲炮響,鄭成功起兵收複台灣

公元1661年4月21日正午。

春雨初晴,明媚的陽光穿透雲翳,灑滿了祖國美麗的東南海疆。金門島外料羅灣海麵上,兩百多艘戰艦雲集港灣,舳艫千裏,檣桅如林。二萬五千名中國將士列隊船舷,層層甲胄和林立的刀槍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遠處海麵上金光搖戈,架起一道絢麗的七色彩虹。彩虹下無數戰旗迎風飄揚,將士們精神抖擻,意氣風發,好一幅壯麗的出征圖。

帥字旗下,鄭成功屹立船頭,直視遠方。海風掀起他藏青色的綻紫花薄紗戰袍,露出那金黃色熟銅魚鱗紋鎧甲。閃亮的頭盔上紅纓舞動,更顯示出他帥才的儀態威嚴。

鄭成功出身豪富家族,自幼熟讀經史,深受中華文化熏陶,仰慕嶽飛、文天祥等民族英雄,胸有大誌,腹藏良謀。在明末清初他起兵於閩粵沿海,反抗清軍,身經百戰,威震江南。此行他率甲數萬,決心掃蕩荷蘭殖民者,收複台灣。

望著前方萬裏波濤,鄭成功心中掀起滾滾巨浪。自從公元203年東吳派大將衛溫,諸葛直率甲士萬人抵達台灣至今,無數東南沿海百姓到達寶島,與當地人民共同開發了這塊美麗的土地。錦繡江山,豈能讓殖民者長期霸占!想到這裏,他毅然把大手一揮,號令三軍:“本藩立誌恢複,中興大明江山,你們從征將士,不要懼怕紅類炮火,要看本藩船首所向,銜尾而進。”眾將士齊聲呼應,聲震數裏之外。隻聽三聲炮響,一艘艘戰艦象隻隻大鵬鳥,鼓動雄風,展翅飛翔,直逼台灣。

歐洲人第一次見到台灣島,是四百多年前的事了。1544年的一天,幾艘葡萄牙帆船在從澳門開往日本的途中,經過台灣海峽。當旭日東升的時候。他們突然發現東邊有一個美麗的島嶼。隻見島上山巒綿亙,林海莽莽,到處是蔽日的濃蔭,瀉翠滴綠。遠處流泉飛瀑,潺潺流水。四處芳草萋萋,鮮花盛開,美麗的新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葡萄牙人為她的美麗所驚呆了,不禁大聲讚歎道:啊!福爾摩沙!(Formasa,葡文,意即“美麗的島嶼”)從此,中國台灣島的美名傳到歐洲。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蘭人先後侵入寶島。1625年荷蘭殖民者還在台灣修建了赤嵌城(熱蘭遮城)和赤嵌樓兩座殖民城堡,建立了對台灣人民的殖民統治。

鄭成功兵至台灣,當地民眾紛紛前來助戰。“各近社土番倶來歸附”,“土民男女壺漿迎者塞道”。受到荷蘭殖民者殘酷掠奪的台灣人民,全力協助鄭成功作戰,海上陸上一片殺聲,滾滾濃煙遮天蔽日,經過一係列艱苦的戰鬥,號稱海上霸王的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

公元1662年2月1日,在麵對熱蘭遮城的廣場上築起了一座高高的受降台,鄭成功高坐台上中央,兩邊衛士刀明甲亮,威儀萬分。四周擠滿了黑壓壓的人群,人們興奮地談論著勝利和希望。受降儀式開始了,隻聽三聲炮響,荷蘭總督揆一恭恭敬敬走上受降台,把象征統治權的寶劍呈了上去,然後,又遞上了降表:

荷蘭國東印度公司台灣總督費裏第裏克·揆一,致書大明國招討大元帥延平王鄭麾下:台灣本是中國領土,敝國竊據台灣已曆三十八年。現今大軍前來征討,執意收複國土。蒙仁慈的國姓爺恩準不殺,本總督決定率眾投降,並諳在大元帥保護下,離台回國。

公元1662年2月1日費裏第裏克·揆一。

這紙降書,是記載中國人民第一次同西方殖民者作戰就取得重大勝利的曆史見證,美麗的台灣島又回到中國人手中。

鄭成功興奮之餘,揮筆寫下不朽的《複台》詩:

開辟別榛逐荷類,

十年始克複先基。

四橫尚有三千客,

茹苦間美不忍離。

甲午戰敗,李鴻章遺臭萬年

19世紀末,西方殖強虎視眈眈注視著中國,隨時準備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南京條約》,《望廈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璦琿條約》……一次次侵略戰爭,一個個不平等條約,把中國推進了半殖民的苦難的深淵。

中國人民在呻吟,統治者卻花天酒地。西太後為給自己祝壽挪用海軍軍費修建頤和園,各地官吏如狼似虎,人民慘遭塗炭。

日本,這個曾師事中華的海島之國,明治維新後勵精圖治,國力大增,迫不及待地加入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行列。

1894年8月,日本發動了甲午侵華戰爭。

北京,李鴻章官邸。

李鴻章正眯著眼睛思考對策。6月以來,日本在朝鮮、黃海等地一再挑畔,清廷命令加緊備戰,海軍水師提督丁汝昌等人也跪請出兵,都被自己拒絕了。中國國力貧弱,哪是東洋人對手,北洋水師是自己的本錢,豈能輕言作戰!還是請列強調停為好。

東北,日軍節節推進。山東,日軍在榮城灣登陸。直逼威海北洋艦隊後路。

丁汝昌請戰,李鴻章斥責他:“如有違令出戰,雖勝有罪”。

劉公島,丁汝昌悲憤自殺,北洋艦隊覆滅。

全國各階層人士對李鴻章恨之入骨,紛紛要求清廷殺李鴻章以謝天下。

清朝戰敗,日本指名李鴻章赴日議和。李鴻章對日本恐嚇曲意逢迎,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中國失去了台灣,澎湖列島。遼東半島(後三國幹涉還遼)。李鴻章還在其子李經文簽署割台文據後,致電伊藤博文,“台灣主權,業經交與日本,日本自應遣派水陸各軍,以資彈壓,保持平安。”賣國嘴臉,暴露無遺。

後來,李鴻章又簽署了《中俄密約》,《辛醜條約》等賣國條約。引起全國公憤,共斥之為賣國賊,與秦檜同列一類。縱觀中國近現代史,李鴻章成了中國喪權失地,賣國投降的代名詞,對他人人無不喊打,無人不唾棄。

鄧小平曾多次提到李鴻章可恥的一生,對他非常厭惡和憎恨。“今日中國,誰敢做李鴻章第二!”

中南海裏,鄧公雄才大略構思新藍圖;

武力對峙?和平試探?海峽兩岸三十年風雨。

1978年11月27日,在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夕,鄧小平副總理接見了美國《華盛頓郵報》記者羅伯瓦特。談到台灣問題時,鄧小平指出:“和平統一實現以後,台灣可以保持非社會主義的經濟和社會製度”。羅伯瓦特聽後深感此事重大。經過十年動亂,看來中共對台政策要有一次大的調整了。

麵對這位精神矍鑠的老者,羅伯瓦特從內心感到欽佩。早就聽說鄧小平雄才大略,是一位能夠站在時代製高點上,走在時代潮流前列的偉大政治家和戰略家。如今一見麵,果然名不虛傳,此公講話氣勢非凡,條理清晰,句句切中要害。中國在大亂之後,有這樣一位領導人,看來,中國巨龍真要飛起來了。

夜深了,站在窗前,望著滿天繁星,想到祖國統一大業還未完成,鄧小平不禁心潮起伏。幾十年來,他與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段革命家披肝瀝膽,嘔心瀝血,不就是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和統一嗎!如今,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戰友,老領導相繼去世,可祖國統一大業還未完成,“死去原知萬世空,但悲不見九州同”,心裏不甘啊。孟子曰“定於一”。統一國家與民族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政治文化的真諦,完不成這件曆史重任可不行啊!鄧小平想著想著,不禁脫口而出。這件事一定要抓緊,他回顧了近30年海峽兩岸關係的風風雨雨,分析了當前國內外形勢的變化,一個重大的戰略決策逐漸構成框架。

同日,福建沿海金門島上,國民黨軍隊正潛伏在永久性地下工事裏,槍口和炮口直指不到十公裏的大陸。對麵,中國人民解放軍萬門巨炮也雄視金門馬祖,隨時準備發出震天的怒吼!

這種高度敵視的武力對峙局麵已經持續了近30年了。

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

1949年12月,國民黨政權敗退至台灣。“宜將剩勇追窮寇”。中央提出;絕不允許國民黨反動派把台灣作為最後掙紮的根據地。1950年上半年,解放軍重兵雲集閩浙前線,厲兵秣馬,萬船待發,目標直指台灣!

此時台灣上空籠罩著一派失敗的氣氛。國民黨撤至台灣的60萬軍隊,建製混亂,互不統屬,大都為烏合之眾。50多艘艦艇和400多架飛機由於缺少零配件有半數不能使用。一向作為國民黨靠山的美國也落井下石,杜魯門總統公開發表聲明:“目前美國無意在台灣獲取特別權利或特權或建立軍事基地,美國亦不擬使用武裝部隊幹預現在的局勢,美國政府不擬遵循任何足以把美國卷入中國內爭中的途徑。”美國在幫助蔣介石打了三年內戰後,不願同他一起殉葬,決心退出中國內戰。

失去美國支持,意味著什麼,國民黨軍政人員都很清楚。不少高級官員紛紛自謀出路。台灣省主席魏道明寄居巴西,代總統李宗仁赴美就醫,孔祥熙、宋子文到美國尋求新的發財途徑。台灣局勢一片混亂,可以說,如果沒有日後的國際風雲變幻,台灣解放指日可待。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

兩天後,美國總統杜魯門命令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

美帝的武力介入,撕裂了中華統一之夢!

張愛萍一聲令下,海陸空三軍協同作戰,解放一江山島。

1954年8月2日,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彭德懷部長正在主持召開解放閩浙沿海島嶼的作戰會議。

朝鮮戰爭結束後,中央提出:一定要解放台灣!大軍南下,台灣海峽戰雲籠罩。

美蔣正在策劃“共同取禦條約”,毛澤東指示,必須打擊美蔣氣焰。

會上,張愛萍提出解放大陳島作戰方案!出動陸海空三軍實施協同作戰,首先攻占一江山島,同時佯攻披山,得手後,全力攻占大陳島。

彭德懷對這一作戰計劃表示同意,並指示:充分準備,慎重出戰,戰則必勝。

毛澤東親自批準成立浙東前線指揮部,任命張愛萍為司令員兼政委。

1955年1月18日上午8時。頭門山主峰前線指揮部。

張愛萍一聲令下,由強擊機和轟炸機組成的空軍大規模編隊直撲上下大陳和一江山島。瞬間濃煙滾滾,彈聲轟鳴。同時,蔚藍色的海麵上,我人民海軍戰鬥艦艇部隊以及無數登陸艇在強大的地麵火力支援下,劈開萬傾碧波直衝一江山島。第二天下午2時,一江山島全部解放,殲敵一千餘人。不久,大陳島國民黨守軍被迫撤走,我軍進占大陳島,解放浙江沿海島嶼戰役勝利結束。

張愛萍將軍懷著勝利的喜悅,揮毫寫下了著名詩篇《沁園春——江山渡海登陸戰即景》。

東海風光,寥廓藍天,碧波卷狂,看騎列陣,風馳電掣;雄鷹列隊,雷擊雲翔。萬箭齊發,嗚鏑強鴛;陸海空直蹈全湯,銳難擋。那製高點上,紅旗飛楊。

遠望大陳、一江,當聲震,濃煙列火光。憶昔諾曼底,西西裏島,衝繩大戰,何須鼓簧。“固若盤石”,峭壁陡崖,隻落得一枕黃梁。英雄讚,似西湖竟渡,又譜新章。

金門島上落下了44萬發炮彈

1958年8月23日下午6時整。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的萬門巨炮突然發出震天動地吼聲,幾萬發炮彈雨點般地落到了大小金門島,大擔、二擔等島購。這就是著名的“八·二三”炮戰。炮戰持續了44天,共發射44萬犮炮彈,摧毀了金門島上大量地麵工事和國民黨炮兵陣地,擊斃擊傷蔣軍三萬六千人,國民黨駐金門防衛副司令吉居文、趙家驤、章傑先後斃命。

中南海。

毛澤東密切注視著前線戰況,很久以來,美國不斷對台灣增加軍事援助,提供先進武器,包括可攜帶核彈頭攻擊大陸腹地的“鬥牛士”導彈和“B——52”戰略轟炸機,嚴重威脅到中國大陸安全,阻撓了中國統一,真是欺人太甚。7月15日,美軍登陸黎巴嫩,受到世界各國反對。美國手伸得太長了。每侵略一個地方,都往自己脖子上多套一個絞索,必須堅決打擊美蔣氣焰拉緊美國脖子上的絞索。毛澤東就是這樣,從來不向強權政治低頭,具有大無畏的氣概,敢於碰硬,這次他親自下令炮擊金門,的確對美蔣是個沉重打擊。

美國海空軍雲集台灣海峽,對我國進行武力威脅,同時要求蔣介石放棄金馬等外島,專防台灣。毛澤東洞察美國這一動向後,及時改變作戰方針,把攻占外島轉為暫不解放外島,利用外島作為海峽兩岸連接點,防止美國策動台灣獨立的政策。

10月25日,彭德懷下令福建前線部隊“逢單開炮”。徹底打破了美國分裂中國的陰謀。

曆史證明,這是一個偉大的決策,隔日轟鳴的炮聲持續到1978年底。

蔣經國密派李次白赴大陸

國共兩黨打了幾十年仗,可也有過兩次合作。台灣海峽武力對峙了三十年,幕後也有過幾次和平試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