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成長——生命成熟的蛻變(1 / 3)

)第一節 讓人成長起來的四大助力

我們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要麵臨成長的問題。成長過程中有一項必修課,那就是失敗。失敗總伴隨著我們成長,就像影子總跟著我們一樣。每個人都希望成功,但是贏家永遠都屬於少數人,我們必須學會麵對失敗。

每一次失敗都會讓你成長

接受失敗/擁有勇氣/學會忍耐

我們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要麵臨成長的問題。成長的過程中有一項必修課,那就是失敗。失敗總伴隨著我們成長,就像影子總跟著我們一樣。每個人都希望成功,但是贏家永遠都屬於少數人。每當我們盡情美夢的時候,我們往往發現,現實卻是那麼的不盡如人意,失敗總是不期而至。最重要的是我們到最後才發現,我們投入的不單單是時間和金錢,還有我們的心血。

19世紀初,一位將軍帶領著一支裝備著先進武器的軍隊和拿破侖打仗。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戰敗了,在風雨交加之中逃到一個破屋子裏。此時他的心情可想而知。屋簷上的一隻織網的蜘蛛引起了他的注意,原來,蜘蛛剛織好的網被大雨澆跨了,然而蜘蛛並不氣餒,再次織網,這樣重複幾次,直到雨停。這位將軍從中深受啟發,忘記了自己的失敗,決意從頭再來。此後,他帶領軍隊馳騁在歐洲戰場,最後終於在滑鐵盧戰勝了宿敵拿破侖。

麵對失敗,我們應該沉著應對,不能被困難所壓倒。我們該如何應對失敗的打擊呢?

一、麵對失敗要有勇氣

西點軍校有句格言說:“永遠沒有失敗,隻是暫時停止成功。”失敗的打擊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受到失敗後喪失了鬥誌。懦弱的人不敢正視困境,多半采取逃避的態度來解決問題,因為他們害怕失敗,經受不起失敗的打擊。有的人在失敗以後,不但沒有被擊倒,反倒站立起來,再次向困難發起衝擊,再一次跌倒的時候,就再一次爬起,你不會見到他們麵對失敗而退縮,這樣才不會被困境擊倒。

失敗其實不可恥,可恥的是在失敗後一蹶不振。失敗是因為我們為成功而努力過,也許失敗隻是成功的一個前奏而已,又也許是通向成功的最後一道關卡,隻有闖過這一關,我們才能收獲成功的喜悅。

二、要接受現實

成長中的我們要總結每一次失敗,從中學會長大,學會從容。我們都會有這種心理,如果挫折發生在別人身上,會理智地去勸解,一旦發生在自己身上,都希望這不是真的,希望是別人搞錯了。我們不要自欺欺人,勇敢地承認失敗,承認了失敗,並不等於我們真的輸了。很多東西,我們其實都可以放棄。因為隻要我們還存在,就有機會把失去的贏回來。

要我們突然接受失敗的打擊很難,我們必須防患於未然。有了這樣的心理或者外界準備,當失敗發生時,我們的心理所承受的壓力會小一些。而平時我們要做失敗後東山再起的準備,給自己留一條後路。凡事做一下第二手準備,確保我們能夠經受艱難困苦的考驗並頑強生存下來。

三、要在失敗中學會忍耐,等待下一次突破

每一次失敗都是人生的一個低穀,學會忍耐,在忍耐中積攢力量,等待下一次爆發。在一次失敗後,我們更想做的是迅速擺脫困境,可是我們卻忘記了,成功不在一朝一夕,所以我們要學會忍耐。在忍耐當中,我們要學會反思,對上一次的失敗進行徹底的反思,並對下次的行動做充分的謀劃,做到謀而後動。隻有這樣,我們才不會失敗在同一種情況中。

四、從失敗中汲取教訓

記得一位史學家說過一句名言:“人類唯一能從曆史中吸取的教訓就是人類從來都不會從曆史中吸取教訓。”是的,很多人一再失敗的原因就是他們從來沒有把之前失敗的原因分析清楚。他們往往失敗在同一個地方或者同一個原因上。之前我們講過的巨人史玉柱,他第一次創業失敗在房地產行業,當他再次成功時,決意不再涉足房地產,即使在中國房地產飛速發展的過去十年中,他也牢記這個教訓。麵對挫折,不要畏懼;麵對失意,不能失誌;要迅速查找原因,準備再次雄起。

人的成長是一個不斷嚐試、曆經磨練的過程,隻有經曆了失敗的痛苦,才能真正體會到成功的歡樂。人的一生都要經曆失敗,沒有失敗的人生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完美的。失敗往往能考驗一個人的意誌和能力,如果你在失敗後喪失信心,找不到解決的出路,那麼你便徹底輸了。如果一次的失敗能激發出一種要把事情做好、做大的欲望,那你會在以後的時間裏更加得心應手。所以,在失敗之後你必須迅速找到另外一條通往成功的路。“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失敗之後我們調整好心態,冷靜地分析原因,在挫折中不斷成長,校正好人生的目標和航線,揚起前進的風帆,一定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那些折磨你的人其實是成就你的人

感謝折磨/寬容之心/磨練意誌

我們要感謝那些折磨我們的人,因為他們往往是成就我們的人。一旦折磨你的人出現,就說明成功的機遇已經到來了。當然,你必須學會忍耐,接受無情的折磨和侮辱。就像寒冬裏盛開的梅花一樣,隻有經曆暴風雪,才有梅香撲鼻來。忍一時之苦,享餘生之甜。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一生致力於反對種族隔離製度,年輕時因此被捕入獄。當局政府把他關在荒涼的小島上27年,監獄負責管理他的3名看守總是尋找借口欺侮他。在南非各界的努力下,1991年曼德拉出獄,不久後當選南非首位黑人總統。在他的就職典禮上,當年在監獄看管他的3名看守也受邀參加,曼德拉還向他們致敬。如此博大的胸懷讓到場的各國領導人和貴賓肅然起敬。

曼德拉解釋說,他年輕時性子很急,脾氣暴躁。正是牢獄漫長的歲月和悲慘遭遇讓他開始學會認識自己,給了他思考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裏,他學會了控製自己情緒,學會了如何與痛苦打交道。監獄的磨難使曼德拉清醒,克服了自己的弱點。

如果沒有獄警對曼德拉的折磨,他或許不會發現自己的脾氣急躁,如果沒有獄中悲慘的遭遇,他也不會意識到南非黑人同胞所遭受到的痛苦。正是在折磨中,曼德拉學會了思考,學會了控製自己。人生如果沒有折磨你的人,你是否還會像現在一樣打拚?可見,擁有一個折磨你的人,並不一定是一件壞事。

一、應該慶幸擁有折磨我們的人

我們是否意識到自己也正在被某些人折磨?這種折磨是讓你變得更加強大了,還是變得更加膽怯了?折磨我們的人能夠刺激我們不斷進取,獲得成功。有他們的存在,才有我們的不斷壯大。沒有人生來就願意接受別人的折磨,但當我們不得不成為被折磨的角色時,你必須要接受。就好像你無力反抗的事情一樣,你隻有適應它,慢慢改變它。許多傑出的人物都是在別人的“折磨”下走過來的,最終獲得了成就,正是這種人為的因素成就了他們。他們從未將這種折磨視為一種困難,而是視為上天的恩賜。

如果我們正在遭受著這種折磨,或者我們經曆過這種折磨,那麼我們不應該抱怨,而是要將其視為對我們人生的一種激勵。我們應該慶幸有過這樣的經曆,並且這樣的經曆有助於我們成功。生命是一次次的蛻變過程,唯有經曆過折磨,才能拓展生命的內涵。

二、在抗爭中奮起

既然我們可能會受到他人的折磨,那我們就不能在受折磨的過程中無所作為,甘心受這種折磨,我們必須要想辦法來擺脫他人的折磨。我們受到他人的折磨,是因為我們自身存在著很多不足,我們必須找出這種不足,加以改正。有一些折磨我們的人,並不是針對我們自身,而是針對我們做事的方式和方法,他們折磨我們是在刻意地曆練我們。如果我們在整個過程中不學會奮起,我們還會受到其他的折磨,因此,隻有奮起找出自身的不足,不斷改善,才是避免再次受折磨的途徑。

三、以寬容之心對待傷害你的人

有時候,成功的機會很少,我們很容易錯過機會,如果有折磨你的人存在反而會成就你。如果你已經成功了,那麼對過去那些曾經折磨你的人不必記恨,因為你已經衝破了他們的阻力,獲取了成功。如果你正在遭受別人的折磨,那麼這一刻你應該做的是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你的狀態,爭取在之後的道路上獲取成功。唯有如此,你才能正確地麵對折磨,你的胸懷才能坦坦蕩蕩。一味的仇恨隻會讓你變得心胸狹窄。

人生就是一個過程,裏麵充滿了各樣的人。對折磨過你的人,你應該包容,並在受折磨的過程中不斷找出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直至你取得成功。當你成功了以後,也不必對曾經折磨過你的人產生報複的心理,何不大度一些,“相逢一笑泯恩仇”也是一種王者氣質。

感謝對手,他們給了你壯大的機會

馬蠅法則/感恩對手/把握機會

沒有馬蠅叮咬,馬就會走走停停,慢慢吞吞,有馬蠅叮咬的馬就會跑得飛快,想要擺脫馬蠅,這就是著名的“馬蠅法則”。人又何嚐不是如此呢?在人生的路上,如果沒有對手在身後對我們窮追猛打,我們又怎會奮進?

20世紀初,美國凱巴伯森林中約有4000頭野鹿,在森林中同樣生活著一群狼,威脅著鹿的生存。為了保護這些鹿,美國殺光了森林裏的狼。從此鹿群失去了天敵,於是鹿群快速繁殖,不久鹿增長到10萬餘頭。因為鹿的數量增多,興旺的鹿群啃食一切可食的植物,吃光了野草,毀壞了林木,給生態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不僅如此,由於失去了天敵,鹿雖然在數量上取得了優勢,但沒有了狼的追逐,鹿不再疲於奔命,因此變得懶惰體弱,鹿群退化。到20世紀中葉,森林中鹿下降到8000頭,興旺一時的鹿家族急劇走向衰敗。到上個世紀末,美國人不得不製定了“引狼入室”計劃,從加拿大運來野狼放到這個森林中,不久鹿群奔跑起來,整個森林又恢複了往日的生機。

正是有了狼作為敵人,鹿才不得不時刻準備奔跑,一旦失去了狼,鹿便在生存中敗下陣來。

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有一些對手。他們給我們製造了很多障礙,阻礙了我們的進步,因此,很多人把對手視為心腹大患,希望對手很快消失在他們麵前。其實,我們仔細想想,擁有一個強勁的對手,對我們來說未嚐不是一件好事。一個強勁的對手,會讓你時常保持警惕,會更加激發你的鬥誌,會讓你排除艱險,會讓你學會超越,去奪取勝利!

1698年,哈佛大學幾位教授因為不滿意學校的某些規章製度,於是從哈佛大學辭職。為了證明自己,他們決定要建立一所新的大學,一所不同於哈佛的大學。在做了有計劃的準備之後,新的大學於三年之後成立了。這所大學一成立就將哈佛作為對手,處處與哈佛大學看齊,無論是在師資配備上還是學生錄取標準上,還是在其他一些方麵,都同哈佛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和較量。這所學校的創始人說:“隻有同一流的對手進行較量,你才能成為一流的強者。”後來,這所大學成為了與哈佛一樣著名的學府——耶魯大學。

因此,我們不僅不應該害怕對手,反倒應該向對手學習。

一、選擇一流的對手

人們常說,看一個人的身價,要看他的對手。人們往往喜歡找比自己強的人一起下棋,這樣棋藝提高得才快,如果和臭棋簍子下棋,雖然我們會常常勝利,但是我們的棋藝卻永遠都得不到真正意義的提高。同樣,我們要找人生對手的話,一定要找比自己強的人。強大的對手不僅給了你強有力的挑戰,同時也給了你成就自己的契機。

二、對手是我們人生奮鬥的參照物

在人生的道路上,當你想停下來偷懶休息時,對手卻在背後拚命趕路。如果你沒有意識到的話,也許當你站起來的時候,他已經跑到你的前麵了,需要你來追趕他了。所以,你要想不被對手超越,必須不停地奔跑,不斷地向前,不斷地超越,唯有如此,你才能將對手甩在身後,而不是一直望著對手的背影感歎。

三、對手給了我們學習的機會

是對手給我們製造出來了種種困難,讓我們不得不迎難而上;是對手在一步步向我們緊逼,讓我們產生了危機意識;是對手讓我們不得不警惕起來,發現自己的不足,查找自身的缺陷。正是有對手的存在,讓我們生活在危機之中。

1988年,喬治·巴頓中校接受了美國陸軍研製M1A2型防護裝甲的任務。為了能研製出性能一流的坦克裝甲,巴頓找來一位搭檔——舒馬茨,著名的破壞力專家。請他來當然不是要他一起“合作”,而是來搞破壞。

巴頓每研製出一種坦克防護裝甲,就交給舒馬茨進行爆炸試驗。舒馬茨一次次破壞,巴頓一次次修改著自己的設計方案,並一次次更換材料……每當坦克防護裝甲被炸壞後,兩人就會坐下來交流,找尋問題,以便在下一次研製中解決。直到有一天,巴頓的新坦克防護裝甲再也不能被舒馬茨破壞,M1A2坦克防護裝甲終於研製成功了。直到現在,這種坦克防護裝甲仍然是世界上最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也是最堅固的。

在解釋為什麼請舒馬茨來做搭檔時,巴頓說:“我請舒馬茨做對手是因為他最強大。以強手為對手,是讓自己成功的有效捷徑。”

正是因為有了對手,我們的生活才不至於單調。雖然很多時候對手給我們製造很多麻煩,但是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就失去了奮鬥下去的動力,也就失去了完善的機會。所以,不要害怕你的對手,要了解你的對手,向對手學習。這樣,我們的事業才更加成功。

讓壓力成為你不息的動力

積極心態/堅持到底/積蓄力量

生活在籠子中的小鳥之所以飛不高,是因為它們很容易從飼養者那裏得到食物和水,所以不會拚命去磨練自己的翅膀,努力去尋找水和食物,所以一旦將它們放出籠子,過不了多久,它們就會餓死。而那些在大鳥身邊長大的鳥兒,父母從小就教會它們如何捕食,如何逃避天敵的追殺,因為它們生下來就麵臨著生存的壓力,為了生存,它們必須從小就拍打它們稚嫩的翅膀,在和天敵的鬥爭中學會自我保護。

和動物社會比較起來,人類社會的壓力更大,競爭更加殘酷。為了讓人能夠在最殘酷的壓力下生存下來,很多機構和組織都采取了最殘酷的培養模式,保證人們在巨壓的環境中依然能夠挺立。

為了保證畢業生的質量,哈佛大學實行嚴格的淘汰機製。每年都有部分學生因為考試不及格或者修不滿學分,不得不休學或退學。學生的考評不僅僅隻有期末考試,甚至平時每一課都要求發言並作記錄,作為平時成績,而且所占比重為總成績的50%。這就要求學生每一課都要努力,為了每一節課,學生要看幾本書,所以哈佛學生的壓力都很大。很多哈佛畢業生都會回憶起上學時的艱辛,然而也正是這種殘酷的壓力使得每一個從哈佛畢業的學生都很優秀。

在哈佛,這種壓力不僅在學生身上有,老師身上一樣有。為了保證學生能獲得最先進的知識,學校要求老師每課堂講的東西都是新的,這也是我們看到的國外的教材每年都可能有新版本的原因,因為老師必須時刻關注學科前沿的發展變化。因此,哈佛的老師必須處在科學研究陣地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