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充滿藝術的談判(3)(1 / 2)

2.更換談判團成員。讓可能刺激對手的成員離開。非常有經驗的談判家不會觸怒對方而被要求離開,因為他可能要在換人策略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現在是減輕對方壓力的時候了,可以讓這些人從你的團隊裏離開,作出讓步。

3.用不同的方法重新解釋問題;提供新的理由、新的信息以探討更廣泛的問題;找到一個橋梁,使需求部分達成某些方麵的一致。

4.談論一些輕鬆的話題,或者講一則娛樂新聞,或者講一個有趣的故事,以此來緩解緊張氣氛。

5.審查過去或將來的需求,一同揣摸達不成協議的後果,然後製定補救方略。

6.由雙方人員建立一個特別工作組,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7.提出有附加條件的建議,使雙方都有妥協的理由,進而使談判順利進行。

8.采取暫時休會的方式使雙方冷靜頭腦,整理思路,尋求解決策略。對己方來說,在休會前最好對自己的方案再進行一次詳盡的解釋。提請對方在休會時進一步考慮。

9.試著改變談判室的氣氛。如果談判中關於雙贏的重點已陷入低調,試著將它變得更具競爭性。如果談判已很難控製。試著打開更多的雙贏通道。

10.對雙方已談成的議題進行回顧總結,消除僵局造成的沮喪情緒。或者先談雙方較易達成一致的議題,待雙方都有一定滿足感後再談僵局中的問題。比如,可以鼓勵對方:“看,我們已經解決了許多問題,現在就剩這些了,如果不一起解決的話,那不就太可惜了嗎?”

油悉對方的一舉一動

觀察對方為談判的首要步驟。

參與談判的雙方通常是在談判桌上首次見麵,而這第一回合正式接觸,則是一次觀察對方的良機,因此,必須留意對方的表情、動作,找出他的特殊習性,以迅速獲得正確的資料,如此才能決定該采取什麼樣的談判戰術和技巧。

從與談判對手有所接觸的人身上取得資料,對於“熟識敵情”非常重要。

如果這個第三者與談判對手有深交,他所提供的資料尤其具有參考價值,但這也可能是一陷阱。所以,你必須考慮到下麵兩種情況:

1.資料的提供者對你的談判對手是否存有誤解或偏見?而他本身是個喜歡誇大其詞的人?如果是,就不要輕易相信你所取得的資料了。

2.資料的提供者是否與你的談判對手私下串通好了,故意暴露一些假情報給你,引誘你誤人歧途!這也並非不可能。

在談判前,對於談判對手的訪談錄、演講稿及其他相關資料,必須詳細研究。訪談記錄和演講稿所傳達的信息比較直接,更應該多加重視。如,當你代表員工,將要與公司方麵就有關重新製定T資問題進行談判時,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了該公司董事長在以前的會議中,曾說了這麼一段話:“我從未受過正規的教育,能有今天,完全是我多年來不斷奮鬥、不向困難低頭的結果。如今公司的經營已經上了軌道,在同行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我感到由衷的高興。”

如何把這段話運用到談判之中呢?公司的運營狀況以及在同行中的地位,可以從企管雜誌或有關報道中得知。但是,董事長個人的身世背景及經營理念,就隻能“道聽途說”了,這有時對談判的結果具有極大的影響。不過,現在你已經掌握住了相當重要的一點——“我從未受過正規教育”。在勞資雙方的談判中,最容易引起爭議的是有關支付體係以及工資的附加給付問題。而對這些專業性的問題,可以假設,董事長由於未受過正規教育,所以了解不多。在這樣的情況下,出麵與你交涉的,可能是董事長特別聘來的專家。那麼,你所要對付的,就是這些專家,而非董事長本人了。隻要專家肯接受你的提議,董事長自然無話可說。當然,董事長未受過正規教育不代表他不懂專業性問題,所以從談判一開始,你就必須仔細地觀察,以檢測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另外董事長是個不斷奮鬥,不向困難低頭,曆盡千辛萬苦,而後才獲得成功的人——這種人通常是不會輕易接受員工要求的。白手起家的人總有一種觀念:不能讓步,萬一讓步,多年的努力成果,便會毀於一旦。所以,你必須準備足夠的資料,並且設法讓董事長明白,員工的要求不但不會妨礙公司的成長,反而會對公司的未來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