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上台之前充分準備(4)(1 / 2)

破題要準而奇,演講中,人題並不等於破題,二者的區別在於:人題隻是引導進入設定的題目或論點的方式,而破題則是提綱挈領地進入各個論據或闡述的要點之中。這就好比說,它們二者一個是樹冠,一個是樹冠下的主枝。破題的意義在於,可以決定“主幹”的發展方向,讓聽眾對演講初見端倪,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可見,破題可使聽眾在不知不覺中跟隨演講者的思路走,是關乎演講成敗的又一重要環節。大致說來,我們可選擇以下幾種方式,來做到破題的明確與奇詭或奇趣的有機結合。

首先,立一個定句並加以強調,來作為破題的“標誌字符”或“標誌語符”,以期引起聽眾的注意和重視。

其次。用語義的轉折、對立等手法來製造“波瀾”以實現破題的目的,並給人以警醒、新穎的意境和感受。道格拉斯在《譴責奴隸製的演說》中,人題時使用了提問的方式:“為什麼今天邀我在這兒發言?我和我所代表的奴隸們。同你們的國慶節有什麼相幹?”接下去他沒直接指出“廢奴”這個主旨,而是聰明地選擇了“國慶”,以及與全體美利堅公民歡樂氣氛相反的心情的詞兒——“淒涼”來破題,一開始就引起了聽眾的同情。他在敘述了國慶意義後這樣說道:“但是,情況並非如此,我是懷著一種與你們截然不同的淒涼心情來談及國慶的。我並不置身於歡慶的行列,你們巍然獨立隻是更顯露出我們之間難以度量的差距。”

最後,使用自問自答的方式來破題,以期給聽眾以隨和而親切、警醒又奇特的感覺。

丘吉爾在擔任首相時發表的就職演說就用了兩處設問來加以論述,當然也可以看做是為破題而設立的標誌語了。他說:

“你們問:我們的政策是什麼?我要說。我們的政策……這就是我們的政策。你們問:我們的目標是什麼?我可以用一個詞來回答:勝利——不管一切代價……也要贏得勝利。”

當然,破題的方式還有不少,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用盡量簡約、明確的言語標誌符號去吸引聽眾,以便讓聽眾朝自己擬訂的方向去理解、接受自己闡述的內容。

3.點題要深

點題要新而深,所謂點題,即點明主旨。跟人題和破題不同的是,這裏所謂的點題,主要指的是最能點明演說目的、主旨的那些話,即通常所說的“警句”“文眼”之類,而且,這種點題的句子,其位置也可不拘一格,可前可後,也可在中間,關鍵是要有新意,要有底蘊,盡可能做到理性與情趣的融會貫通,給人以雋永、深刻且耐人尋味的印象。這裏,提供幾種點題的形式,從中我們不難得到某些有益的啟迪。

首先,用感情色彩濃烈的詞語來點題,以期引起聽眾內心的共鳴。這種共鳴的實現,也是符合演講的第一人稱語言角度的特性的。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的演說,為了點明題旨以增強感染力,就反複“描述”了“我夢想有一天”的情景,每一個情景就是一個鏡頭,連續組成主觀與客觀相融為一體的連續不斷的“畫麵群”,不僅強烈地渲染了主題,而且也是一種頗為藝術的點題方法。

其次,使用點出主旨的警句,以期留下難以磨滅的餘響和值得咀嚼的東西。警句得來並不容易,但是,如果我們注意將情感和理智融為一體,並輔以反複、倒序、排比等多種加強論證的言語力度和感染力的手段與方法,也是有可能留下警句名言的。肯尼迪總統的就職演說,開頭並沒多少新意,更不用說警句了。但快結束時,他連續使用了兩個重複的呼告語,使那警句立即凸現了出來,不僅新意盎然,而且頗有深刻寓意,仿佛鍾鼓齊鳴,餘音不絕於耳——不要問你們的國家能為你們做些什麼,而要問你們能為自己的國家做些什麼。不要問美國將為你們做些什麼,而要問我們共同能為人類的自由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