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人格基礎出偏(2 / 2)

二是“包辦教育”加劇了孩子人格基礎的傾斜。為孩子人格奠基不是單靠耳提麵命,重要的是給孩子生活的機會。母親從給孩子係鞋帶到給孩子口授作文,如此許許多多的包辦代替,剝奪了孩子在生活中必須經曆的磨煉的機會,剝奪了孩子汲取必要的精神養分的機會,剝奪了孩子學習做人的機會。這樣,必然使孩子已經偏移的人格基礎更加傾斜。

三是“過度教育”進一步扭曲了孩子的人格基礎。家庭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最大限度地淡化教育氛圍,是讓孩子在沒有覺察的情境下受教育,是沒有教育的教育。可是,父母對孩子學業的急功近利和期望值過高,母親急躁爭強好勝的心態,沒完沒了的講道理,必然地導致了過度教育。而且,心理谘詢中經常碰到這樣的案例,父母對孩子的所謂教育,常常是一種自我宣泄,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孩子,這根本不是真正的教育。

四是“環境教育”也不利於孩子的人格健康。現代化的鋼筋水泥的高層建築,封閉的生活空間,對孩子人格健康的不利,正如缺乏陽光空氣水份的生存環境對人的生命的不利一樣。孩子幼年和童年生活中這諸多原因,讓孩子的人格基礎傾斜了,孩子的人我關係觀念出現了偏差,於是父母對孩子失去了應有的影響力,於是教育陷入了困境。

心理處方:給孩子汲取心靈養分的機會

“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過去我們一直找不到在孩子的教育上哪裏出了問題,現在看來真是不冤枉,孩子所以成了這個樣子,確實是對我們的付出的一種‘回報’。”聽了我上麵的分析女士十分感慨地說,“那麼,您說我們怎樣才能把孩子的人格改造好?具體說,是讓他和姥姥在一起還是和我們在一起?是把他鎖在家裏免得和外麵的人學壞了,還是送他去一個學校?孩子已經十來天沒有上學了,現在我們都急死了,您給我們出點主意好嗎?”

心理谘詢師不能開出一個簡單的藥方,照方拿藥就可以讓孩子成才。但是,有些問題是肯定的:一是孩子已經出現了成長障礙,隻能由父母來承擔這樣的麻煩,所以,孩子還是和父母在一起好。二是學校是孩子生活的最好的環境,所以不能把孩子鎖在家裏。三是給孩子汲取心靈養分的機會。比如現在就該給孩子一個好好的反思的機會,父母不必為孩子的上學先急死了,應該讓他先著急,讓他心靈有所觸動,心靈的成長單靠口頭說教不行。這是孩子的人格得以矯正,人我關係得以理順,父母的影響力得以恢複的契機。

當然,這一切都需要當父母的要好好地反思過去,才能辦好現在的事情。雖說沒有靈丹妙藥,但是父母的調整,肯定對孩子以後的人生會增加一份幸福。

“馬老師微語錄”家庭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最大限度地淡化教育氛圍,是讓孩子在沒有覺察的情境下受教育,是沒有教育的教育。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