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信仰獨立,活著才有意義(1 / 3)

)第一節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

在這個紛繁的世間,信仰是我們活下去的精神支柱,是我們幸福生活的基石,因此,信仰獨立對一個人來說至關重要。一個沒有獨立信仰的人,就像一隻斷了線的風箏,沒有任何的方向和依靠;就像大海中一艘迷失了方向的船,永遠都無法到達美麗的彼岸。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苦難並不可怕,受挫折也無需憂傷,隻要心中存在一個獨立的信仰,你便總能擁抱五彩的陽光。

在百度裏搜索“人靠什麼而活”時,有人回答說是食物,認為“有了食物就能活了”。不可否認,生存離不開食物,但是,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還要有精神上的追求——信仰。

哀莫大於心死。當你對任何事都失去信心、興趣的時候,其實就隻算是一個活著的死人了。信仰是很重要的,一個沒有信仰的人,就像一個斷了線的風箏一樣,沒有任何的方向和依靠;就像大海中一艘迷失了方向的船,永遠都靠不了岸。所以說人活著不能單靠食物,還要靠信仰。

約瑟夫·牛頓認為,信仰不僅是人們在患難中的“拐杖”或“避風港”,它更賦予人生命的方向、意義和價值。信仰是人生中的“燈塔”和“鍾樓”,指引人生的方向,喚醒沉睡的心靈,激發人的潛力,調整人的中心坐標,讓你活在當下。

信仰是人類認識自己智慧的力量的結果,由百折不撓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誌,比那些似乎是無敵的物質力量具有更大的威力。信仰是人生的雕刻師,是生命的真正脊梁。無數人的事例告訴我們:精神撬動地球,信仰鑄就輝煌。

雷鋒,一個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者,他熱愛集體,關心戰友,關心群眾,把“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樂,並身體力行,認真實踐。雷鋒有句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他無時無刻不在實踐著自己的理想,他的一生很短暫,但他卻幫助了無數的人。

在《雷鋒日記》中有這樣一段:

我今天聽一位同誌對另一位同誌說,“人活著就是為了吃飯……”我覺得這種說法不對,我們吃飯是為了活著,可活著不是為了吃飯。我活著是為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為人類的解放事業——共產主義而鬥爭。

正是雷鋒的這種信仰,這種精神,讓他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的楷模。如今,時代發展了,雷鋒卻沒有走遠。雷鋒精神沉澱在中國人的骨血中,成為了一種永不褪色的精神信仰。

蘇格拉底說:“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人沒有信仰,沒有崇高的精神追求,心靈就沒有皈依處,就會成為欲望的奴隸。

的確,雷鋒在有生之年所做出的都是人人皆可為的小事,也正是這些小事更容易讓普通人弄清價值坐標,找到價值追求與價值實現的途徑。而我們如果也能夠像雷鋒一樣堅守信仰,堅守對人生價值的追求,那麼我們內在的巨大力量也會產生出來。

獨立悟語

精神撬動地球,信仰鑄就輝煌。信仰是很重要的,一個沒有信仰的人,就像一個斷了線的風箏一樣,沒有任何的方向和依靠;就像大海中一艘迷失了方向的船,永遠都靠不了岸。所以說人活著不能單靠食物,還要靠信仰。

)第二節 堅信未來是美好的

從前,有兩個秀才進京趕考,路上遇到了一支送葬的隊伍。其中一個頓時心煩意亂,心想:“真是晦氣死了,這次考試肯定無望了。”而另一個見到黑漆漆的棺材,卻笑逐顏開,心裏念叨著:“棺材,棺材(官才),這次我肯定會高中的。”結果那個覺得晦氣的秀才名落孫山,而那個覺得自己會高中的秀才則金榜題名。

你堅信的是什麼,你的生活就會變成什麼樣。如果人的意識堅持不懈地關注心中的某個想法,行動就會不知不覺地向所想的方向去發展。

美國著名的哲學家拉爾夫·特賴因曾說過,一個人“關注什麼,就吸引什麼”。意思是說,你所關注並堅信的事情往往最有可能出現在你的生活中,因為你的意識和想法會吸引那些你所堅信的事物。比如,我們每天八點按時醒來,可是如果第二天有事情,我們想提前兩個小時起床,那麼第二天即使沒有鬧鍾我們也會在六點鍾起床。

在生活中,人們很難超越自己所關注的生活。心理學家馬爾茲說:“我們的神經係統是很‘蠢’的,你用肉眼看到一件喜悅的事,它會做出喜悅的反應;看到憂愁的事,它會做出憂愁的反應。”我們在生活中堅信什麼,就決定了生活的方向,就會產生相應的地位和境遇。

如果我們關注的是貧困,眼睛和心靈裏充滿了對匱乏窮困的擔憂,那麼我們就不可能成為富足的人。而如果我們堅信世界上的財富是為自己準備的,堅信世間財富俯首皆是,一份付出就會有一份收獲,那麼就能將富足吸引到自己的世界中來。

如果我們關注的是日漸增長的年齡與歲月在肌膚上留下的衰老的痕跡,想到的盡是虛弱、衰老後的行動不便,那麼我們的身體也就會有所反應,衰老的速度都會加快。而如果我們不受年齡影響,覺得自己一直很年輕,充滿活力,並以愉悅的精神狀態投入生活,那麼我們的身體就會不由自主地地煥發出年輕人的光彩。

如果我們關注的是積極的方麵,比如,“我今天很漂亮”“我現在的心情愉快”“在我生活的每一方麵,都一天天變得更美好”等,那麼我們就會真的覺得自己今天特別漂亮,心情就會格外的好。反之,你一天的情緒就會很差。

同樣的境況,卻有不同的觀點與結論。其實,很多時候,如果我們經常關注的壞的方麵,我們就會錯失許多可以獲取成功、美好生活的機會。相反,如果我們關注的一直是美好的、積極的方麵,那麼我們的人生也就會出現很多難以想象的精彩。

一家製鞋廠為了擴大市場,老板便派了一名市場經理到非洲一個孤島上進行考察。那名市場經理抵達非洲後,看到當地的人們都光著腳丫,沒有穿鞋的習慣,他便覺得這裏沒有可以開拓的市場,於是回到酒店就發電報告訴老板說:“這裏的居民從不穿鞋,此地無市場。”

老板接到電報後,思索良久,又派了另外一名市場經理去實地考察。當這名市場經理一見到當地人們赤足、沒穿任何鞋子的時候,眼中大放光彩,興奮萬分,急忙向老板報告:“此島居民無鞋穿,市場潛力巨大,請速運一百萬雙鞋子過來。”

很快,鞋子到了,沒幾日便被搶購一空。

你堅信什麼,關注什麼,生活就會把你變成什麼樣。人隻有相信未來的美好,才會真的感覺到它的存在。哪怕生活中的美好隻是一個遙遠而模糊的印象,也要用你純淨的心使它變得清晰。美國心理學家威廉斯說:“無論什麼見解、計劃、目的,隻要以強烈的信念和期待進行多次反複的思考,那它必然會置於潛意識中,成為積極行動的源泉。”

所以,要想讓自己有富足的生活,快樂的心情,成功的未來,那麼我們就要遠離負麵的信息,多關注一些積極的方麵,相信未來裏美好的存在。

獨立悟語

人隻有相信未來的美好,才會真的感覺到它的存在,哪怕生活中的美好隻是一個遙遠而模糊的印象,也要用你純淨的心使它變得清晰。

)第三節 人在低處也飛揚

一個人無論麵對怎樣的環境,怎樣的困難,都不能放棄自己的信念。很多時候,打敗自己的不是外部環境,而是你自己。隻要一息尚存,我們就要有所追求,努力奮鬥。即便遭遇再大的困難,我們都要化解、克服,於逆風之處扶搖直上,做到“人在低處也飛揚”。

有這樣一個不幸者,4歲時,一場麻疹和強直性昏厥症,差點使他進入棺材;7歲時患上了嚴重的肺炎,不得不進行大量的放血治療;46歲時牙床突然長滿膿瘡,幾乎拔掉了所有的牙齒,牙病才剛剛痊愈,又染上可怕的眼疾,視線不再清晰,隻能靠人攙扶著走路,於是幼小的兒子成了他手中的拐杖;50歲後,關節炎、腸道炎、喉結核等多種疾病吞噬著他的身體,後來聲帶也壞了,靠兒子按口型翻譯他的思想。他僅活到57歲,就口吐鮮血而亡。死後他也飽受顛沛流離之磨難,先後被搬遷了8次。

而這個人似乎覺得所受磨難還不夠深重,又給生活設置了各種障礙和漩渦。他長期把自己囚禁起來,每天練琴10~12小時,廢寢忘食。13歲起,他就周遊各地,過著流浪生活。但他另一麵的人生足以讓人瞠目結舌:他12歲就舉辦首次音樂會,並一舉成名,轟動音樂界。之後他的琴聲遍及法、意、奧、德、英、捷等國。他的演奏使帕爾瑪首席提琴家羅拉驚異得從病榻上跳下來,木然而立,無顏收他為徒。

在意大利巡回演出時,人們到處傳說一定有魔鬼暗授他妖術,要不然他的琴聲怎麼會魔力無窮。維也納一個盲人聽他的琴聲,以為是樂隊演奏,當得知台上隻有他一人時,大叫一聲“他是個魔鬼”,然後竟然逃走了。巴黎人為他的琴聲陶醉,早忘記當時正在流行的嚴重霍亂,演奏會依然場場爆滿……

憑借獨特的指法、弓法和充滿魔力的旋律,他征服了整個歐洲,幾乎歐洲所有文學藝術大師,如大仲馬、巴爾紮克、司湯達等都聽過他的演奏,並為之感動。音樂評論家勃拉茲稱他為“操琴弓的魔術師”,歌德評價他“在琴弦上展現了火一樣的靈魂”。

他就是歐洲文藝史上三大怪傑之一、偉大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

人的天性就是敬仰強者,唾棄弱者。想得到他人的認可,自己先要變得強而有力。也許生活有缺陷,但生活卻是給人們同樣的機會,在坎坷的路途上,堅強勇敢地抓住機會,然後充滿信心和勇氣地去爭取最好的結果,就會戰勝自身的缺陷,在生命的困頓中出人頭地,成為一個把苦難打倒的堅韌之人。

1939年,德國軍隊占領了波蘭首都華沙,此時,卡亞和他的女友迪娜正在籌辦婚禮。卡亞做夢都沒想到,他會和其他猶太人一樣,在光天化日之下被納粹推上卡車運走,並關進了集中營。卡亞陷入了極度的恐懼和悲傷之中,他的情緒極其不穩定。

一同被關押的一位猶太老人對他說:“孩子,你隻有活下去,才能與你的未婚妻團聚。記住,要活下去。”卡亞冷靜下來,他堅定了活下去的信念。

所有被關在集中營裏的猶太人,他們每天的食物隻有一塊麵包和一碗湯。許多人在饑餓和嚴酷刑罰的雙重折磨下精神失常,有的甚至被折磨致死。卡亞努力調整著自己的情緒,把恐懼、憤怒、悲觀、屈辱等拋之腦後,雖然他的身體骨瘦如柴,但精神狀態卻很好。

5年後,集中營裏的人數由原來的4000人減少到不足400人。納粹將剩餘的猶太人用腳鐐鐵鏈連成一長串,在隆冬季節,將他們趕往另一個集中營。許多人忍受不了長期的苦役和饑餓,最後死於茫茫雪原之上。在這人間煉獄中,卡亞奇跡般地活下來了。他不斷地鼓舞自己,靠著活下去的信念,維持著衰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