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淡泊明誌,寧靜致遠
在喧囂的塵世中,我們時時會被一些事情弄得身體疲累、心情煩悶。其實,生活中有許多美妙的東西,可以讓我們放鬆,隻是我們的心靈太浮躁了,沒有耐心去品味那些細枝末節背後所蘊含的美好的真意。隻要你肯靜下心來,用一顆淡泊從容的心去欣賞生活、感受生活,你就會發現,平淡的生活也有一種難以抗拒的魅力。
也許,你沒有輝煌的業績可以炫耀,沒有大把的鈔票可以揮霍,但你擁有淡泊,這便是難能可貴的了。諸葛亮說:“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追求淡泊者,生活的道路上永遠開滿鮮花,芳香四溢;追求名利者,生活的道路上總是遍布陷阱,很難尋覓到一絲快樂。
三伏天,禪院的草地枯黃了一大片。“快撒點草種子吧!好難看啊!”小和尚說。
師父揮揮手,說:“隨時!”
中秋,師父買了一包草子,叫小和尚去播種。
秋風起,草子邊撒、邊飄。“不好了!好多種子被吹跑了。”小和尚喊。
“沒關係,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發不了芽。”師父說:“隨性!”
撒完種子後,飛來幾隻小鳥啄食。“要命了!種子都被鳥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腳。
“沒關係!種子多,吃不完!”師父說:“隨遇!”
半夜一陣驟雨,小和尚早晨衝進禪房:“師父!這下真完了!好多草子被雨衝走了!”
“衝到哪兒,就在哪兒發芽!”師父說:“隨緣!”
一個星期過去了。原本光禿的地麵上,居然長出許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來沒播種的角落,也泛出了綠意。
小和尚高興得直拍手。
師父點頭,說:“隨喜!”
順其自然是經曆了萬千風雨之後的大徹大悟;是領略了人生的峰回路轉之後的空靈;也是一種幽幽暗暗、反反複複追問之後的無奈。順其自然,你會發現內心漸漸清朗,而思想的負擔也減輕了許多。
隨,不是跟隨,是順其自然。不怨懟,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
隨,不是隨便,是把握機緣。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
不要幻想生活總是圓圓滿滿,也不要幻想總是享受所有的春天。人的一生注定要經曆坎坷,品嚐苦澀與無奈,經受挫折與失意。
在漫漫旅途中,失意並不可怕,受挫也無需憂傷。艱難險阻是人生對你的一種饋贈,坑坑窪窪是對你意誌的磨礪和考驗。落英在晚春凋零,來年又燦爛一片;黃葉在秋風中飄落,春天又煥發出勃勃生機。這何嚐不是一種達觀,一種灑脫?
這種灑脫人生,不是玩世不恭,更不是自暴自棄。灑脫是一種思想上的輕裝,是一種目光的超前。有灑脫之心,人才不會終日鬱鬱寡歡,有灑脫,人才不會覺得活得太累。懂得了這一點,我們才不至於對生活求全責備,才不會在受挫之後彷徨失意。懂得了這一點,我們才能挺起脊梁,找到充滿希望的起點。
因此,不必為途中的磕磕絆絆而耿耿於懷,放下過重的包袱,凡事“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順其自然地享受征途中的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然處世。
一個人需要以清醒的心誌和從容的步履走過每一段人生,他的精神中必定不能缺少淡泊。雖然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一種平平淡淡的生活,一份實實在在的成功。這種成功,不必苛求轟轟烈烈,不必有揭天地之奧秘、救萬民於水火的豪情,而隻是一份平平淡淡的追求。
在生活中,並不隻有功和利。盡管我們必須去奔波賺錢才可以生存,盡管生活中有許多無奈和煩惱,但隻要我們擁有淡泊之心,量力而行,坦然地去追求屬於自己的真實,做到寵亦泰然,辱亦淡然,有也自然,無也自在,如淡月清風一樣來去不覺,生活,就會變得很輕鬆。
獨立悟語
隨,不是跟隨,是順其自然。不怨懟,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隨,不是隨便,是把握機緣。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
)第二節 給自己的心靈留白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過得幸福,生活一帆風順,然而生活總是會有波折,會有重重壓力。比如追求的失落,奮鬥的挫折,情感的傷害等,都讓我們的心靈背上了重重的負荷。麵對壓力,要想獲得平和的心,讓自己擁有幸福感,有一個最重要的方法,那就是注意為自己的心靈留下適當的空白,使自己的內心保持一定的空間。
事實上,刻意地使心靈空白的確能有效地為人們帶來心安的感受。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將頭腦中的憂慮、不安、沉重、憎惡等不良情緒“清空”,取而代之的是愉悅、安定、輕鬆、滿足的心境。
成功學大師卡耐基曾在拉賴因號輪船上舉辦過一場演講會。他在演講中說道,“當你感覺到內心有壓力和煩惱時,不妨走到船尾去,把煩惱的事一一說出,然後把它們拋擲到汪洋大海中,注視著它直到它消失不見。”這個建議乍聽起來仿佛有一點荒誕和幼稚,但是當晚卻有一個人跑來對他說:“我按照你的話去做了,結果覺得心中非常舒暢,這實在是件令人吃驚的事呀!”這人還繼續說道:“待在船上的這段時間裏,我將天天在日落的時刻,把一切惱人的煩憂拋入大海,直到自己覺得完全沒有一絲煩惱為止。同時我將日日注視著這些煩惱消失於時間的大海裏!”
的確,很多時候因為過於忙碌,因為各種事情的困擾,我們每天從早到晚的工作,沒有給自己的心靈時間,沒有給自己與心靈對話的時間。靜靜地去聽一首喜歡的音樂,或者大笑或者大哭著看完一場電影,簡簡單單的去野外欣賞大自然的美景,或者隻是安安靜靜地坐著,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做,又或者周末去除所有忙碌,一個人給自己煮一壺咖啡,愜意地坐在窗前曬曬太陽。這樣的日子會讓自己的心情非常愉悅。我們不必很功利的為了學英語而去看外文電影,或者為了學習某些東西去看一些書,隻是很簡單的,很享受的信手拈來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隨意地翻看著。
很多時候我們會被各種各樣的煩惱所困擾,為自己的前途奔波,為父母的身體擔心,為孩子選擇學校而忙碌,為自己日漸發胖的身體而忙著減肥,什麼時候我們能夠有自己的時間?什麼時候能夠不被這些煩瑣的事情所左右呢?
我們的多數時間被一個叫做“忙碌”的東西所占用,到頭來卻發現自己需要的東西一個都沒有得到。而實際上生活需要一些寧靜,自己的心靈需要定期的清空,需要我們將生活的煩惱都倒出去,新鮮的、帶有活力的內容才可以填充進來,否則,我們的生活將是一團糟,煩躁、抑鬱都會接踵而來。
人需要這樣的安靜,可以清空內心的煩惱和憂慮,使我們從壓力中解脫出來。但是,我們必須在心靈呈現空白的同時,立即注入富含創造性並且健康的想法。這樣一來,那些負麵的想法就無法再對你造成任何影響了。久而久之,那些重新注入腦中的新想法將在你的思想中生長,那你的心靈將遠離壓力的困擾,淡定平和。
獨立悟語
生活需要一些寧靜,自己的心靈需要定期的清空,將生活的煩惱都倒出去,新鮮的、帶有活力的內容才可以填充進來,否則,我們的生活將是一團糟,煩躁、抑鬱都會接踵而來。
)第三節 悠然享受過往
人生在世,無論輝煌、平庸、艱澀、幸福,每做一件事,總難逃一個結果。有些人因為結果憂傷,有些人因為結果快樂,有些人因為結果痛苦不已,有些人又因為它興奮得難以入眠。其實,無論結果怎麼樣,無論是得是失、是成是敗,它隻是一個結果,一個符號,絲毫不能限製我們前行。過於看重得失成敗是不明智的,要知道,再輝煌的成功也隻是一瞬,再慘烈的失敗也會有煙消雲散的一天。看淡得失和成敗,人生才能更加輕鬆地闊步前行。
在麵對人生成敗的問題上,林語堂曾說,“人生不過如此”。雖隻是簡單的一句話,卻包含了太多深刻的內容。所有的成敗、榮辱、利益糾紛,所有的困苦、挫折、不屑和批評,在語堂先生看來都“不過如此”。最成功的時候他依然是肉體凡胎,隻是在物質上和精神上有了些許改觀;在遭到別人非議之時,他也依然是那個自由暢快的自己。他說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不是去計較真與偽、得與失、名與利、貴與賤、富與貴,而是如何過好生活,發現其中的快樂和詩意。
一隻屎殼郎,推著一個糞球,在並不平坦的山路上奔走著,因為路上有許多的沙礫和土塊,所以它推的速度並不快。在路正前方的不遠處,一根植物的刺,尖尖的,斜插在路麵上,根部粗大,頂端尖銳,格外顯眼。也許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屎殼郎偏偏奔這個方向來了,它推的那個糞球,一下子紮在了這根“巨刺”上。然而,屎殼郎似乎並沒有發現自己已經陷入困境。它正著推了一會兒,不見動靜。它又倒著往前頂,還是不見效。它還推走了周邊的土塊,試圖從側麵使勁……該想的辦法它都想到了,但糞球依舊深深地紮在那根刺上,沒有任何出來的跡象。就在這時,它突然繞到了糞球的另一麵,隻輕輕一頂,咕嚕……頑固的糞球便從那根刺裏“脫身”出來。
它贏了。沒有勝利之後的歡呼,也沒有衝出困境後的長籲短歎。贏了之後的屎殼郎,就像剛才什麼也沒有發生過一樣,它幾乎沒有做任何停留,就推著糞球急匆匆地向前去了。
推得過去,是生活;推不過去,也是生活。人生正如下棋,要的就是一種享受和學習的過程,而不是最後贏的結果。我們每個人在人生舞台上都擔當著不同的角色,自己隻需要扮演好每個人的角色就可以了。
18世紀英國著名的外交家查斯特·菲爾德爵士曾經說,“一個富足的個性,在生活中,能夠笑看輸贏得失。他們深信自己的潛能足以實現任何夢想”。智者的話總能給我們啟迪。在生活中,我們需要成敗的磨煉,得失的考量,我們要經得起大的喜悅,也要受得了大的波折。在起大落間,方能彰顯一個人的價值和意義,而人生就是在苦樂的流轉輪回中悠然度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