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處世獨立,淡定的生活不寂寞(3 / 3)

一個在外企供職的銀行職員曾經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我們總是處於人群之中。在喧鬧的人群中,我們聽不見自己的腳步聲。我們總是被家人、朋友圍繞著,耳邊充斥著噪音、喧嘩,忍受著繁忙的工作和家庭瑣事的無窮折磨。我們每天的神經都繃得緊緊的,得不到一絲喘息的機會。”

生活中,有千千萬萬個像這位職員一樣忙於工作而無暇自顧的人。在這種時候,我們就應該考慮是否該獨處一段時間了。花一點時間讓自己靜一靜,把寧靜從自己的心中重新找回來。

陳芳是一家外企的人力資源經理。一次偶然的邂逅讓她學會了一種“坐在陽光下”的藝術,這讓她第一次能夠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回寧靜的心境。

在加州度假的一天早晨,她匆匆忙忙走在路上,手上滿抱著剛從公司總部轉來的信件。當經過一座公園時,一位久違的朋友坐在搖椅上,帽子蓋住他部分眼睛,把她從匆忙中叫住,用他緩慢而愉悅的南方腔說道:“你要趕到哪兒去啊,雲?在我們這樣美好的陽光下,那樣趕來趕去是不行的。過來這裏,好好‘嵌’在搖椅裏,和我一起練習一項最偉大的藝術。”

這話聽得她一頭霧水,問道:“和你一起練習一項最偉大的藝術?”

“對”,他答道:“一項逐漸沒落的藝術。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道怎麼做了。”

“噢”,她問道:“請你告訴我那是什麼。我沒有看到你在練習什麼藝術啊!”

“有噢!我有。”他說道:“我正在練習‘隻是坐在陽光下’的藝術。坐在這裏,讓陽光灑在你的臉上。感覺很溫暖,聞起來很舒服。你會覺得內心很平靜。你曾經想過太陽嗎?”他問道。

“太陽從來不會匆匆忙忙,不會太興奮,它隻是緩慢地善盡職守,也不會發出嘈雜聲——不按任何鈕,不接任何電話,不搖任何鈴,隻是一直灑下陽光,而太陽在一刹那間所做的工作,比你加上我一輩子所做的事還要多。想想看它做了什麼。它使花兒開,使大樹長,使地球暖,使果蔬旺,使五穀熟;它還蒸發了水,然後再讓它回到地球上來,它還使你覺得有‘平靜感’。”

“我發現當我坐在陽光下,讓太陽在我身上發生作用時,它灑在我身上的光線給了我能量。這是我花時間坐在陽光下的賞賜。”

“所以請你把那些信件都丟到角落去”,他說道:“跟我一起坐到這裏來。”

她照做了。當她後來回到房間去處理那些信件時,一會兒就完成了工作。這使得她有充足的時間享受自己的假期。

緩解壓力的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保持內心的平靜。當我們疲憊地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不妨也練習一下這種“坐在陽光下”的放鬆藝術,為自己的心靈騰出一個安靜的空間,讓自己體驗一下輕鬆閑適的生活,讓思維從外界的一切跳出來,沉浸在幸福的陽光中。

獨立悟語

在深沉的冥想中,我們的心靈是靜止、寧靜而澄靜的。這是我們童稚時期的天真狀態,借此我們才知道自己是誰,以及生命的目的是什麼。

)第七節 世間有種情懷是不問結果

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不同的位置,每個位置都有不同的生活,每種生活都有不同的快樂。就像龍王和青蛙的寓言故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滿足與快樂,假如可以不計得失的生活,就不會被角色所製約。

有一天,龍王與青蛙在海濱相遇,打過招呼後,青蛙問龍王:“大王,你的住處是什麼樣的?”“珍珠砌築的宮殿,貝殼築成的闕樓,屋簷華麗而有氣派,廳柱堅實而又漂亮。”龍王反問了一句:“你呢?你的住處如何?”青蛙說:“我的住處綠蘚似氈,嬌草如茵,清泉潺潺。”

接著,青蛙又向龍王提了一個問題:“大王,你高興時如何?發怒時又如何?”龍王說:“我若高興,就普降甘露,讓大地滋潤,使五穀豐登;我若發怒,則先吹風暴,再發霹靂,繼而打閃放電,叫千裏以內寸草不留。那麼,你呢?青蛙?”青蛙說:“我高興時,就麵對清風朗月,呱呱叫上一通;我發怒時,先瞪眼睛,再鼓肚皮,最後氣消肚癟,萬事了結。”

我們活在世上,在社會中總是在扮演一定的社會角色,或者是“龍王”,或者是“青蛙”。龍王有龍王的活法,青蛙有青蛙的活法,不用一味地羨慕別人。青蛙們和龍王都各有各的快樂,也各有各的痛楚。隻要生活得簡單,有樂趣,覺得滿足,那就是美好的生活。

在社會中,我們被很多名譽、利益和角色束縛著,可以做龍王的隻能做青蛙,隻能做青蛙的偏偏成了龍王。但是這一切,沒有人可以幫助我們,除了我們自己解救自己。當我們釋放了自己的憤懣、不滿,放下計較、得失與糾纏,就會發現做龍王和做青蛙其實沒什麼大的區別,隻要能夠一切都順其自然,安心做好自己就好了。在這樣的時候,我們看世界的眼光不再挑剔,我們麵對世界的態度不再矯情,生命就隨著自自然然的狀態開放、凋謝,然後等待下一個春天。

自從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後,一開始無憂無慮,因為需求的東西少,負擔少,所以得到的快樂也就多。隨著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不斷地增加,要求不斷地提高,各種各樣的負擔和煩惱也由此而生,除了苦苦追尋要得到的一切之外,再也沒有時間去想自己是不是過得快樂。到了最後,終於明白了這個問題,但生命中的快樂已走遠。

唐代詩人王維在他的《辛夷塢》中寫道:“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自落。”那山中的芙蓉花並不因生在深山而黯然失色,春來秋去,它依然綻放自己生命的美麗,燦爛地活在世上,體驗生命的大快樂。

世間,有一種情懷是不問結果的,這也是對生命自信的一種證明。人在社會中需要經受各種考驗和煎熬,心慢慢變冷,可假如經曆過塵世風雨的洗禮,依然能夠用陽光一樣的微笑來地麵對世界,這樣的心態才是最寶貴的財富。

獨立悟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滿足與快樂,假如可以不計得失的生活,就不會被角色所製約。

)第八節 放慢匆忙的腳步,重拾美好

有一個罪行重大的囚犯,一人關在獨居牢房中,整天看不到其他人,也無法和任何人說話,三餐都是由看管人員從牆上的小洞送進來的。

有一天,一隻小螞蟻爬進他的牢房。他看著螞蟻四處爬動,因為極其無聊,就把它放在手上把玩,喂它一、兩粒米飯,晚上則把它關在自己的茶杯裏。

這時,他突然發現自己活了這麼多年,從來不懂得欣賞螞蟻的可愛,不覺悵然若失。

我們的生活可以很平凡、很簡單,但隻要我們仔細用心去體味,去感受,就能夠發現生活背後有很多美好的東西。然而,大多數人忽略了這一點,很多時候,我們被生活的一個又一個目標逼迫得隻會忙著趕路,不僅工作緊張,而且生活也緊張,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還會想到有一大堆的事情在等著自己,於是一切都匆匆忙忙,急躁不堪。驀然回首,卻突然發現自己隻顧匆忙地趕路,錯過了許多美好的事情。

父子倆一起在一片土地上耕作。一年一次,他們會把糧食、蔬菜裝滿那老舊的牛車,運到附近的鎮上去賣。但父子兩人相似的地方並不多。老人家認為凡事不必著急,年輕人則性子急躁、野心勃勃。

這天清晨,他們又一次拉上貨到鎮上去賣。兒子用棍子不停催趕牛車,要牲口走快些。

“放輕鬆點,兒子”,老人說,“這樣你會活得久一些”。可兒子堅持要走快一些,以便賣個好價錢。

快到中午的時候,他們來到一間小屋前麵,父親說要去和屋裏的叔叔打個招呼。兒子繼續催促父親趕路,但父親堅持要和好久不見的弟弟聊一會兒。

又一次上路了,兒子認為應該走左邊近一些的路,但父親卻認為應該走右邊有漂亮風景的路。

就這樣,他們走上了右邊的路,兒子卻對路邊的牧草地、野花和清澈河流視而不見。最終,他們沒能在傍晚前趕到集市,隻好在一個漂亮的大花園裏過夜。父親睡得鼾聲四起,兒子卻毫無睡意,隻想著趕快趕路。

在路上,父親又不惜浪費時間幫助一位農民將陷入溝中的牛車拉出來。這一切,都使兒子氣憤異常。他一直認為父親對看日落、聞花香比賺錢更有興趣,但父親總對他說:“放輕鬆些,你可以活得更久一些。”

到了下午,他們才走到俯視城鎮的山上。站在那裏,看了好長一段時間。兩人都不發一言。

終於,年輕人把手搭在老人肩膀上說:“爸,我明白您的意思了。”他把牛車掉頭,離開了原來的地方。

很多時候,我們就和這個青年一樣,在人生中不斷地奔跑,心裏、眼裏也隻剩下追尋的目標。當生活處在在欲求永無止境的狀態時,我們永遠都無法體會到生活的簡約之美。而當我們回頭看的時候,卻發現生命的過程實際上是很美好的。

生活的樂趣決不在於不斷的奔跑!生活需要一杯茶的清香,需要一碗酒的濃烈。每天早晨呼吸新鮮的空氣,給自己泡一杯咖啡,聽一曲優美的曲子,抑或在休息的時候給朋友送去自己親手包的餃子,或者陪著父母一起坐在電視機前說著那些實際上已經說了無數次的家常,又或者一家三口一起去海邊遊玩,讓心靈得到極大的放鬆……

可惜的是,生活中的這些總是被忽略,我們無意中預支了“此刻的生活”。要充分享受生活,就一定要學會放慢腳步,讓自己停留在一個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隻有現在的地方。當你停止疲於奔命時,你會發現生命中未被發掘出來的美;當你慢慢地走,慢慢地看時,你會發現原來生活真的還有很多美好。

獨立悟語

生活的樂趣不在於不斷地奔跑!生活需要一杯茶的清香,需要一碗酒的濃烈,需要每天清晨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或者給自己泡一杯咖啡,聽一曲優美的曲子……慢下來,就會遇見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