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則天的精心策劃和運作下,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十月十三日,對武氏來說真實一個好日子,她的鬥爭終於勝利了。這一天,大唐高宗皇帝正式頒布了廢後詔書,王皇後的支持者也相繼受到了朝廷的貶黜。朝堂之上,廢後的詔書剛念完,許敬宗和李義府等人便歡呼雀躍。許敬宗將武氏聯絡的朝臣聚集到一起,準備上表立武氏為後的事情。朝中的大臣各個都是官場的能人,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所以隻要是找到了自己,也紛紛表示同意。
十月十九日早朝剛剛開始,沒等皇上李治坐上龍椅,許敬宗就迫不及待地出班叫道:“皇上,臣有本奏。”話音未落,隻聽旁邊一個人炸雷一般地喊道:“許敬宗,退下!”許敬宗嚇得一哆嗦,定睛一看,原來是中書令來濟。“來大人,本官向皇上奏事,幹卿何事?”“你老糊塗了不是?皇上尚未坐定,百官尚未朝賀,你就忙著出班奏事。”來濟用鄙視的目光看著許敬宗說。
“好了,好了,別吵了。”李治說,“朝賀就免了,許愛卿,你有何事就說吧。”許敬宗急忙往前走了兩步,哆哆嗦嗦地從懷裏掏出一疊奏章,然後跪在地上,雙手捧過頭說:“皇上,武宸妃出身名門,才貌雙全,令臣等百官群心悅服。現文武百官紛紛上書請願,要求立武宸妃為後。此是奏書,請皇上過目。”“是嗎?”李治心裏樂開了花,嘴裏叫著,“快快呈上來。”
內侍把許敬宗手裏的一疊紙拿上去,交給李治,李治翻了翻,還真不少呢,於是喜悅地對群臣說:“大家真同意立武宸妃為後?”“臣等以死相薦!”李義府、崔義玄等人在下麵齊聲應和。“好,好。”李治樂得眼眯成了一條縫。李治回到內殿,興奮地對武氏說:“事辦好了。”“可有人上書請立?”武氏問。“有。讓你說對了,還沒等朕宣詔,許敬宗就拿著一疊子奏表,都是百官要求立你為皇後的表奏,想不到你足不出官,人緣還這麼好。”
武氏淡淡地笑了笑,又問:“可令太史令占卜大典的吉日嗎?”
“喲,朕忘了,朕一高興就忘了這事了。朕這就叫人傳太史令去。”
“不用了,臣妾已問過太史令了。十一月一日就是個好日子。”
“皇上你躺在床上歇一會兒吧,臣妾到宮裏轉轉去,看各個局院對大典的事準備得怎麼樣了。”武氏又道。
“你去吧,”李治伸胳膊打著哈欠,“有你在,朕不知省了多少心。”
深秋的天空顯得異常平靜和爽朗,深秋也是皇宮裏最美麗的季節。皇宮大內,秋日紅葉,樓閣高下,金碧相輝,處處金燦燦的。武氏錦衣華服,在一大群宮婢內侍和衛士的簇擁下,時而乘輦,時而步行,滿處巡視著。她走過中宮,走過西宮,走過大明殿,走過皇宮裏的角角落落。她滿意而又嚴肅地注視著眼前的一切,心裏有說不出的愉悅,說不出的熨帖。大唐的皇宮啊,我終於成了你真正的女主人,真正的可以踩你在腳下了。我可以想走就走,想看就看,隨心所欲,無人可管,無人可攀。十一月一日,皇城內,到處花團錦簇,彩旗獵獵,宮娥美姬、內侍,各按職能,穿梭般地來往。唯一靜止的就是那些站在哨位上值勤的禦林軍,他們挺胸凸肚,目視前方,執金瓜,擎斧鉞,對對雙雙,一動不動。今天冊後大典的主會場設在太極宮太極殿。太極殿是太極官的正殿,殿高四丈,遠遠望去,高大雄渾,攝人心魄。清晨,皇宮內鍾鼓齊鳴,樂隊奏起了《普天樂》,一時間,鏗鏘之音響徹在蔚藍的天空中,雄壯的音樂在殿閣上下響成一片。太極殿前,文武百官身著嶄新的朝服,早已按官階大小站成班次,文官在東,武官在西,等候進入朝堂。此時一個精幹的內侍邁步走到龍尾道,放開手中的皮鞭,掄圓了胳膊,“叭、叭、叭”,靜鞭三下響,然後扯著嗓子喊:“皇上駕到!”李治身著袞龍袍,頭戴通天冠,端坐在禦輦上徐徐而來,到了階前下了輦車,直接從專用禦道走進大明殿。文武百官這才在讚禮官的引導下,依次走進大殿。一係列莊重的冊封儀式舉行完之後,武氏在尚儀的讚導下升入寶座,坐北麵南,第一次以皇後的身份,正式地接受內宮們的稽拜。接著,執事官奏請皇後乘輿。於是武後在眾人的簇擁下,降階登上風輿,侍從護衛鳳輿啟程。武後的輿格一直被抬到太極殿的庭階前。這時,皇帝李治出人意料地從大殿裏走出來,樂嗬嗬地伸手來扶武後,於誌寧和讚禮官等人見了這不同尋常的舉動,臉上不禁有些失色。唐宮禮製中,哪有皇上降階來迎皇後的規定?於誌寧拉了拉正使李劫的袖子,悄悄地說:“司空大人,這,這有點不大好吧,是否去提醒皇上一下?”
“幹好自己的本職就行了。”李劫說完,快步走上前去,叩首對李治說:“已授寶冊完畢,臣前來交旨。”
“好,好。”李治笑著說,轉身又去陪他的新皇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