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坐在禦車上,欣喜不已,拉著旁邊武後的手說:“這真是帝王盛節,天下壯觀。要不是你鼓動朕封禪,朕這一輩子怕見不到這如此盛大的場麵了。”
“你要是順著我,以後好事有的是。”武後眉飛色舞,又關心地問皇帝李治,“你的頭還疼嗎?”
“不疼了,不疼了。來到闊野,極目遠望,又加上人喊馬嘶、熱鬧非凡,朕的頭早已不疼了。隻是不知朕這次去泰山封禪,花費巨大,老百姓願意不?”
“老百姓有什麼不滿意的?吃夠吃的,穿夠穿的,不早給你說了嗎,這幾年累歲豐稔,東都米鬥十錢,山東青、齊諸州米鬥五錢,全國牧馬三四十萬匹,牛羊富足。現在老百姓富得連豆子都不願吃了。”
“好,好。如此,朕就放心了。這樣吧,反正供給上又不成問題,告訴許敬宗他們,封禪大軍可以走慢一點,朕要好好看看朕的中原大地。”
一路上,李治遊山看水,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行至濮陽,李治頗有興致地考問臣工:“此地為何名帝丘?”
眾人不能對,張口結舌,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還是許敬宗學富五車,才識淵博,他上前一步,恭手行禮侃侃道來:“從前顓頊天帝曾居於此,所以名為帝丘。”
李治滿意地點點頭,指著許敬宗說:“愛卿是一個有本事的人。雖然有時候行事說話讓朕不高興。”
“謝陛下誇獎。”許敬宗偷眼看一下武後,滿臉喜色地說。
武後在旁邊也微笑地點了點頭。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東行四十一天,至十二月九日,才來到泰山腳下。
第二天,李治和武後略事休息,沐浴戒齋後,就開始禦馬登山。沒走多遠,由於高宗身體不好,不堪馬的顛簸,改由入輦,抬著上山。從上午九點開始上山,直到下午才到達泰山之巔。
來到山頂,李治站在禦街上,憑欄向山下望去,隻見泰山十八盤蜿蜒曲折,旌旗招展,上下行道間一個接一個布滿了衛兵,儀衛環列於山下百餘裏,一眼望不到邊,不禁皺著眉頭問旁邊的許敬宗:“這次隨朕來封禪的人一共有多少?”
“回陛下,文武百官、四夷使節及命婦夫人計二千多人,從人有一萬多人,衛兵及周圍州府派來警衛的兵馬有十萬多人。”
“人太多了,如此興師動眾,要耗費百姓多少錢糧啊。朕心不安啊!”
“陛下聖明,然比歲豐稔,五個銅子就可以買一鬥米,人不食豆,老百姓家的糧食吃不完,陛下盡可放心,封禪大軍人數雖多,卻不會影響百姓的生活,相反還可以讓百姓仰望天朝氣象,念陛下風采。陛下,您也已聽見了,您無論走到哪裏,‘萬歲、萬歲’的歡呼聲不絕於耳。”
李治笑著點點頭,說:“如此,朕就放心了……咦,那是幹什麼的?”
許敬宗順著李治手指的方向望去,隻見上下行道間的兵士一個接一個地傳達書袋,打著手勢,張嘴呼喊著什麼,從山下到山上,須臾到達。沒等許敬宗解釋,旁邊的武後就笑著說:“那是傳呼辰刻和送遞文書的。”夜幕降臨了,仲冬的岱頂之夜,雖然有些寒冷,但卻是最清新、最美好的時刻,皎潔的月光,把布滿奇石山鬆的岱頂照得亮堂堂的。李治和武後攜手散步在天街上,身後跟著一大群文臣武將。望著山下燃火相屬、自地屬天,又望著隱隱約約的山穀中的霧氣,李治以手擊拍,自言自語道:“花花點點,悠悠蕩蕩,澄澄碧碧。”李治停下步,笑著說:“如此泰山夜景,美不勝收,許愛卿才高八鬥,何不留詩一首,以誌紀念。”“有陛下、娘娘在此,臣敬宗不敢造次。”“許你造次,火速造詩一首,以娛朕情。”“臣遵旨!”許敬宗挽了挽袖子,搖頭晃腦地走了幾步,即成詩一首。詩曰:漫步天街聽籟聲,隻道神山滿神仙,又睹圓盤月暈中。誰謂蛟龍自有情。
吟完詩,許敬宗恭手說:“臣詩作得不好,請陛下指正。”
“湊合吧,”李治說,接著又歎息一聲,“你的詩畢竟比不上上官儀啊,可惜他已經死了,不能陪朕左右,吟詩作句了。”
武則天見李治扯了一些讓人不痛快的事,忙拽了拽他的褂襟:“陛下,回行官休息吧,眾愛卿也都勞累一天了,讓他們各自回屋裏歇歇吧。李治點點頭,揮手招來旁邊的步輦,自顧自坐上去,旁若無人地回宮去了。”
己巳,正式封禪於泰山。當是時,天清日暖,南風微吹,絲竹之聲,飄若天外。李治和武後率領諸王、百官、命婦各著袞服,在洪亮的聲樂中,緩緩走向封台的前壇,到了壇前,眾人停下腳步,各按品級站好。武後及命婦王妃們則站在錦繡之內。許敬宗喊道:“皇上登壇封禪……”隨之,皇帝手捧著秘而不宣的玉牒祭文,神情莊重,一步步,登上黃色的祭壇。他拱手合禮,嘴裏念念有詞,密求神仙:“有唐嗣天子臣治,敢昭於昊天上帝。天啟李氏,運興土德。太宗傳位,賜臣勉臣,親附忠良,偃武修文,十有九年,今敬若天意,戎事已安,四海晏然,糧儲且繼,百姓安牙。治特一至闕下,披露心肝,伏惟大帝覽臣此書,知臣誠懇,佑臣子孫百祿,蒼生受福……”
由於泰山上寒氣重,李治體弱,密告神靈時,情不自禁地打了個噴嚏。下麵該武氏亞獻、太宗的越國太妃燕氏終獻了。
許敬宗手一揮,軍士們按早已預備好的方案,在封台的周圍支起了錦繡帷簾,因男女內外有別,所以不讓外臣窺望六官。
“亞獻終獻,武皇後率六宮以登……”
一時間,音樂大起,群臣透過帷簾,僅見衣袂飄飄,人影幢幢。接著,許敬宗往封壇的東南方向手一指,指令:“點火……”
指令被接次傳達過去,燎壇上,堆積了一層樓高的柴草,軍士們舉火把從四周點燃,潑過麻油的幹柴草,瞬間劈劈啪啪地燃燒起來。遠遠望之,火勢直上,日揚火光,慶雲紛鬱,遍滿天際。
“萬歲萬歲萬萬歲!”許敬宗喊道。
“萬歲……”群臣都隨之喊著。須臾傳呼於山下,頓時,山上山下,十幾萬人此起彼伏高喊萬歲,又變得齊聲高喊萬歲,一片萬歲聲,聲動天地。
李治興奮了,陶醉了,情不自禁地對旁邊的武後和群臣說:“今封禪已畢,雲物休赬。朕有今日之不世之功,雖天赬祖蔭,但皆是卿等輔弼之力。今後要勉副天心,君臣相保,長如今日。”
群臣點頭稱是,許敬宗恭手說:“陛下,娘娘,如此良辰盛景,何不賦詩一首,以示天下。”
“哈,哈,哈,”李治笑著,指示近侍說,“朕和皇後已分別成詩兩首,可念給眾愛卿聽聽。”
近侍忙恭恭敬敬地從一個玉匣裏拿出兩張絹紙,展開來,朗聲讀到:“其一,陛下的:聖山風流名自正,錦繡亭台瓊瑤成。拂雲低舞深深穀,但坐其中通寶靈。”
“好詩,好詩。”群臣皆拍手讚道。
近侍繼續念著:“其二,娘娘的:坐鎮中原控山東,心懸在下望帝京。蒼茫春秋浩然氣,默默岱山論機鋒。”
等近侍一念完,群匠又“好詩,好詩”地讚著,獨許敬宗大驚,撩衣跪地,“叭”的一聲給武後磕個頭,然後起身讚道:“此情超古今也,誠不讓須眉也。娘娘才情高遠,敬宗佩服之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