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弘死後的第二個月,也就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六月,李治的第六個兒子、武後的次子李賢就被冊封為皇太子。賢,字明允。永徽六年,又被冊封為潞王。顯慶元年的時候,遷授岐州刺史,後來又加封為雍州牧,幽州都督。武後和李治一共生有四個兒子,數李賢天分最高,容貌舉止端莊文雅,因此李治最為讚賞的就是李賢了。李賢小時候就深得李治的寵愛,無數次對司空李勣誇讚李賢小小年紀就懂得讀書知禮,天性聰慧,將來必成大器。
龍朔元年,李賢徙封沛王,加揚州都督,兼左武衛大將軍,雍州牧如故。龍朔二年,加揚州大都督。麟德二年,加右衛大將軍。鹹亨三年,改名德,徙封雍王,授涼州大都督,雍州牧、右衛大將軍如故,食實封一千戶。上元元年,又依舊名賢。
太子賢與其兄故太子李弘所不同的是,賢不但文采出眾,而且十分留意武功。弓箭、騎馬十分嫻熟,特別醉心於外出狩獵和打馬球,真可謂是文武雙全,朝臣們都認為他有乃祖太宗皇帝李世民的英武遺風。因此,李賢剛被立為太子,李治就大赦天下,令太子監國,參與政事。並派張大安為太子左庶子,劉訥言為太子洗馬,全力輔佐太子賢,以期盡快把他培養成一個優秀的帝王繼承者。
與此同時,武後也加緊推行她的十二條改革措施。
為了進一步把持朝政,在朝臣中培養自己的親信,武後打破常規,不拘一格,親自麵試選拔了一批人才,並根據他們的特長,授以適當的官職。這批人成了武後的“智囊團”。一般朝臣進入大內須走南門,而此等人奉皇後諭旨,特走北門,時人稱之為“北門學士”。
北門學士比較著名的有劉禕之、元萬頃、範履冰、苗神客、周思茂等人,以下是他們的簡曆:
劉棉之,常州晉陵人,世族大家出身,其父劉子翼是隋朝時的知名學者。禕之少以文藻知名,為右史時被召入禁中修撰,官至宰相。
元萬頃,洛陽人,元魏皇族後裔,善屬文,被召入禁中修撰,官至鳳閣侍郎。
範履冰,懷州河內人,為進士出身,召入禁中修撰將近二十餘年,官至著作郎。
苗神客,滄州東光人,乾封元年幽素科及第,為右史時召人禁中修撰,官至著作郎。
周思茂,貝州漳南人,少以文才知名,為右史時召入禁中修撰,官至麟台少監。
北門學士在武後的授意下,完成了一係列由武後署名的著作。主要有《孝子傳>二十卷、《列女傳》二十卷、《玄監》百卷、《少陽正範》三十卷、《青官紀要》三十卷、《維城典訓》二十卷、《風樓新誡》二十卷、《樂書要錄》二十卷、《內軌要略》二十卷、《百家新誡》五卷、《兆人本業》五卷、《臣軌》二卷等。該係列書籍,涉及人的日常生活行為規範的方方麵麵,洋洋灑灑達數千卷之多。
北門學士在修撰之餘,同時也為武後參謀政事,間接或直接幹預國事,成為武後控製朝政的一個極其重要的中堅力量。毫無疑問的是,太子李賢監國,處事常受“北門學士”的牽製。這一天東宮的一幫人憤憤不平,太子左庶子張大安密奏太子說:“北門學士,依仗皇後撐腰,其勢逼入,於殿下十分不利,望殿下早作決斷,從速修撰自己的著作,借以培養自己的親信重臣,為日後登基稱帝打下基礎。”
太子賢點了點頭,但又有所顧慮地說:“母後為人凶狠,遇事不饒,公開另行修撰,恐招惹母後的忌恨,反於事不利。”
“殿下何不以‘獻上’的名義來做。”張大安說。
李賢聞言,覺得這主意不錯,但也不宜鋒芒顯露,於是指示張大安選一本書,對其書進行注釋工作,以此名義從而收羅和發現一批人才。
其後不久,在太子東宮迅速聚集了一幫人,除張大安和劉訥言外,還有洛州司戶參軍格希元、學士許叔牙、成玄一、史藏諸、周寶寧等人,於儀鳳元年完成了範曄的《後漢書>注釋工作,並以此貢獻給皇帝。
修撰正在進行時,李治聞之大喜,賜物五百段。及書成表上之,李治又敕令賜物三萬段,並以其書付秘閣收藏。皇帝的表彰和支持,使太子賢的聲望如日中天,其小集團的勢力也日益與武後的北門學士抗衡。同時,太子賢也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插手朝廷方方麵麵的工作,秘密建立自己的情報網。
太子賢的舉動自然難以逃脫武後的眼睛。剛解決了對自己有威脅的太子弘,又冒出了更厲害的太子賢。武後憂心忡忡,徹夜難眠。若任太子賢發展,自己到最後難免落個退居後宮的下場,一生的理想,半世的心血就會付諸流水。
黑暗中,武後咬緊牙,決定再搬掉太子賢。但采取何種措施,武後著實動了一番腦筋,若采取慣用的下毒的方法,未免讓天下人看出苗頭,思來想去,她決定先亂了太子賢的陣腳,而後伺機把他換掉。主意一定,武後叫內侍召來在外官太醫局值宿的明崇儼。
明崇儼是諫議大夫,何以到太醫局值宿?因明崇儼略通醫道,尤精按摩術,名義上他是諫議大夫,實則是武後的“健康顧問”,在李治多病、身體虛弱的情況下,明崇儼擔負著撫慰武後的重要任務,其值宿太醫局,可以隨時等待武後的召喚。這時間已是半夜午時了,明崇儼早已睡下了,但一聽天後相召,明崇儼又急忙爬起來,他洗臉,漱口,飛快地穿上衣服,隨武後的近侍急速趕到了內宮寢殿。進了殿裏,明崇儼的腳步自然放慢,他輕手輕腳地來到寢帳前,輕聲說道:“天後,您還沒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