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邊塞起戰亂 男寵始亂政(1 / 3)

萬歲通天元年(公元696年)之後,契丹、突厥等外族開始進犯大唐邊界,邊塞戰爭一觸即發。這年的夏天,營州契丹鬆謨都督李盡忠聯合歸城州刺史孫萬榮舉兵謀反,攻陷了營州地區。李盡忠以營州為根據地,自稱無上可汗。唐朝雖派兵鎮壓,但效果不是很好,隻旬日之間,敵軍便兵至數萬,進圍檀州。

邊關告急,女皇再也不能清閑,這天剛一上朝,沒等百官朝拜便開始發問:“契丹作亂,突厥寇邊,如之奈何?”

狄仁傑等人向皇帝請願,希望能夠準許自己帶兵殺敵。女皇搖搖頭說:“卿乃首輔大臣,朝廷事多,須臾不可離朕左右,且卿年事已高,不宜遠征。”

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婁師德上前奏道:“臣對燕北地形軍事比較熟悉,願率一軍以擊契丹。”

女皇看了看婁師德,愛憐地說:“卿身體不好,最近又剛從邊關回來,朕不忍再遷卿去。”

婁師德慨然道:“人生立世,死生為國。能為皇上分憂,乃是臣最大的幸福。”

狄仁傑一向有些看不慣婁師德,認為他在一些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常常明哲保身。因此數次排擠婁師德,令充外使。這回狄仁傑又在一旁攛綴道:“婁大人數年從軍西討,對邊關戰事頗為熟悉,前次又在素羅汗山大敗吐蕃。契丹凶猛,非婁大人無以禦之。”

武則天歎了一口氣,說:“如此,隻有再勞駕婁卿一次了。”

左金吾大將軍,河內王武懿宗見婁師德掛帥出征,知其足智多謀,此次出征,必勝契丹無疑。心裏想:大哥武承嗣、二哥武三思均在家反省,我武懿宗何不趁此機會,隨著婁師德出征邊關,也好趁機撈得軍功一二,弄好了,皇上一高興,說不定安排我武懿宗接班當皇嗣。想到此,武懿宗竄到禦階前恭手,大聲說道:“侄懿宗願為陛下分憂,隨婁大人一起征討契丹!”

武則天見一向愚鈍笨舌的侄子,也說出這等慷慨激昂之話,大為高興,說:“朕也想讓你去鍛煉鍛煉,你可為婁大人的副職,職清邊道行軍副大總管,以擊契丹。”

武懿宗見自己為副職,有些不大高興。婁師德在一旁請道:“武大人爵封王爺,於情於理,這大總管一職,非武大人莫屬。”

內史楊再思一向諛附武氏,也在一旁說:“是啊,是啊,河內王年輕有為,放他為大總管,鍛煉鍛煉,也是應該的。”

女皇也不願讓人說她幾個姓武的侄子都是庸人,也有意想拔高拔高武懿宗。於是假裝很勉強地答應下來,同意懿宗為大總管、婁師德為副,同時安排卓有才幹的天官侍郎吉頊為監軍使,以協助武懿宗。

安排好征討契丹的人馬。緊接著,女皇又召開禦前軍事會議,研究突厥寇邊的對策,同時任命司屬卿、高平王武重規為天兵中道大總管,沙吒忠義為天兵西道前軍總管,幽州都督張仁為天兵東道總管,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右羽林衛大將軍閻敬容為天兵西道大總管後軍總管,以擊突厥。

且說新任清邊道行軍大總管武懿宗,點齊軍馬後,擇定吉日,浩浩蕩蕩地殺奔河北。行前,為討個吉利,武懿宗奏明女皇,改契丹首領李盡忠的名字為李盡滅,改孫萬榮的名字為孫萬斬。

為討得頭功,武懿宗自領大軍先進,命婁師德、吉頊各率一部為後軍。二人互為友軍,呈“八”字形跟在武懿宗大軍後邊。武懿宗認為,此等軍陣最為保險,戰則能進,敗則可退。

武懿宗軍至趙州,安營紮寨完畢,武大總管坐在中軍大帳,令人沏上一杯人參茶,剛想歇口氣,就聽一陣馬蹄聲自遠而近,來到帳外。一個探兵跌跌撞撞地跑進大帳,邊跑邊一迭聲地喊:“報……”

“怎麼回事?”武懿宗驚得站起來,手中的茶杯“叭”的一聲掉在地上,摔個粉碎。

“啟奏大總管,契丹將駱務整率數千騎兵將至冀州。”

“到我趙州還有多遠?”武懿宗急問。

“七十裏,對騎兵來說,約摸半天的路程。”

“你是說敵人下午就到這裏了?”

“是的,大總管。”

武懿宗一聽,頭上冒汗,急忙指示行軍參謀:“傳我的命令,大軍立即拔營起寨,所有輜重都給我扔了,立即向南撤退,與婁師德、吉頊軍會合。”有人勸道“駱務整區區數千騎,怎抵我十萬大軍?再說虜無輜重以抄掠為資,若按兵拒守,勢必離散,縱而擊之,可成大功。”武懿宗道:“契丹善騎,善於奔襲。俗話說,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我軍雖眾,但若敵人收不住馬腿,一下子衝進我中軍大帳,你我都得完蛋!”

武懿宗命令甚急,大軍急急慌慌,委棄了不少軍資器仗。契丹兵也乘勢趕來,遂屠趙州。

婁師德見武懿宗如此不中用,找吉頊商議道:“眼下不能指望河內王了,若連敗幾仗,你我回去都不好跟皇上交代。不如由我正麵邀擊敵軍,你領兵襲其後,且分出一支兵馬封住西口,逼孫萬榮退至潞水,而後,你我合兵東下,一戰可平也。”

吉頊一邊點頭同意婁師德的方案,一邊大罵武懿宗怯懦。婁師德搖著手說:“不可罵,不可罵,心裏知道就行了。若傳出去,豈不招惹河內王忌恨。”

是年五月,婁師德領兵正麵與孫萬榮對陣,經過幾次交鋒,大挫孫萬榮。契丹軍由此恐懼,奚人遂叛孫萬榮。兵擊其後,獲其將何阿小。孫萬榮軍大潰,走投無路,帥輕騎數千東走。前軍總管張九齡遣兵邀之於道,萬榮窮蹙,與其奴逃至潞水東,息於林下,歎日:“今欲歸唐,罪已大。歸突厥亦死,歸新羅亦死,將安之乎?”其奴遂斬孫萬榮首以降,餘眾及奚、皆降於突厥。

平定契丹後,武懿宗又趕來爭功,善於顧全大局的婁師德力排眾議,將首功歸於武懿宗名下。

婁師德因健康原因,先期返京,武懿宗奉旨留下來安撫河北。好一個武懿宗,戰場上畏敵如虎,臨陣脫逃。戰爭結束後,他卻耍開了威風。為了多殺幾個人,冒領軍功,對戰爭中跑反歸來的老百姓,一概誣為同反,總殺之、破家滅族者不知凡幾。

武懿宗班師回朝,提了許多人頭回來,令人掛在城門外的樹上展覽,以為軍功。在朝堂上,他也自覺了不起,論功行賞時,他當仁不讓,說:“要論誰殺的敵人最多,沒有比得上我武懿宗的。另外,我奉旨安撫河北時,也發現了許多協從契丹的漏網之魚。我立即把這些壞分子全逮起來殺了。河北全境現在是一個壞人也沒有了,已是朗朗乾坤,清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