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要知道什麼可以說,什麼不能說(2 / 2)

晉公宇文護聽了以後。十分震怒,把他從中州刺史任上調回來,迫使他自殺,臨死之前他對兒子賀若弼說:“我有誌乎定江南,為國效力,而今未能實現,你一定要繼承我的遺誌。我是因為這舌頭把命都丟了,這個教訓你不能不記住呀!”說完了,便拿起錐子,狠狠地刺破了兒子的舌頭,想讓他記住這血的教訓。

光陰似箭,鬥轉星移,轉眼幾十年過去了,賀若弼也做了隋朝的右領大將軍,他沒有記住父親的教訓,常常為自己的官位比他人低而怨聲不斷,自認為當個宰相也是應該的。不久,還不如他的楊素卻做了尚書右仆射,而他仍為將軍,未被提拔,他氣不打一處來,不滿的情緒和怨言便時常流露出來。

後來一些話傳到了皇帝耳朵裏,賀若弼被逮捕下獄。皇帝楊堅責備他說:“你這個人有三太猛:嫉妒心太猛;自以為是,自以為別人不是的心太猛;隨口胡說目無長官的心太猛。”因為他有功,不久也就放了。他還不吸取教訓,又對其他人誇耀他和皇太子之間的關係,說:“皇太子楊勇跟我之間,情誼親切,連高度的機密,也都對我附耳相告,言無不盡。”

後來楊勇在隋文帝那裏失勢,楊廣取而代之為皇太子,賀若弼的處境可想而知。

隋文帝得知他又在那裏大放厥詞,就把他召來說:“我用高穎、楊素為宰相,你多次在眾人麵前放肆地說‘這兩個人隻會吃飯,什麼也不會幹,這是什麼意思?’言外之意是我皇帝也是廢物不成?”

這時因賀若弼言語不慎,得罪了不少人,朝中一些公卿大臣怕受株連,都揭發他過去說的那些對朝廷不滿的話,並聲稱他罪當處死。

隋文帝見了,對賀若弼說:“大臣們對你部十分的厭煩,要求嚴格執行法度,你自己尋思可有活命的道理?”

賀若弼辯解說:“我曾憑陛下神威,率八千兵渡K江活捉了陳叔寶,希望能看在過去的功勞的分上,給我留條活命吧!”

隋文帝說:“你將出征陳國時,對高頻說:‘陳叔寶被削平,問題是我們這些功臣會不會飛鳥盡,良弓藏?’高頻對你說:‘我向你保證,皂上絕對不會這樣。’是吧?等到消滅了陳叔寶,你就要求當內史,又要求當仆射:這一切功勞過去我已格外重賞了,何必再提呢?”

賀若弼說:“我確實蒙受陛下格外的重賞,今天還希望格外的賞我活命。”

此時,他再也不攻擊別人,隋文帝考慮了一些日子,念他勞苦功高,隻把他的官職撤銷了。

父子兩代人,同樣是因言多而壞事,所以要忍那些不該講的話,以免招致不必要的禍端。

在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見一些說話不分場合的人。

這樣的人不知道,有些是可以公開談,有些是隻能私下說:他們通常都是好人,沒有心機。但是常常會引起始料不及的後果,給自己帶來傷害,所以,必須懂得“該止則止,該靜則靜”道理,把握好“什麼可以說,什麼不能說”的分寸。

§§第五十三章 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