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上市後第一個改變肯定就是得到了資金支持。融資後無論是銷售還是布點,步伐都加快了很多,這種提速大概是從今年4、5月份開始的。我可以給你這樣一個數字:截止今年一季度,分眾在全國的液晶屏數量是1萬8千台,但到了6月底,已經是4萬多台,短短幾個月的增長比過去兩年的兩倍還多。
◎記者:很多人都說,分眾的江南春與其說是老總,還不如說是分眾的超級業務員,事實上你以前也跟我們提到過,去年你個人的廣告銷售量也占了整個公司銷售量的7%,那麼上市後你覺得你的個人定位是否會發生改變?2005年和2006年的江南春還會是超級業務員嗎?
江南春:我承認我跟普通的CEO相比,更傾向於管銷售工作——這個可能跟我的出身有關係。如果一個老板是做財務出身的,那他可能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財務管理上。我以前是做廣告代理出身的,所以管銷售比較多也是正常的吧。上市後,我想我還是會偏重於銷售方麵的管理,但不再是麵對具體的客戶,而是麵對整個市場。市場為銷售提供基礎,這是我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我想公司每個管理者都有自己側重的一麵,不會因為我把更多精力放在市場促進上,其他方麵就出問題。因為我們公司的內部管理如行政、人事、財務後台管理等有我們的CFO在管;戰略和市場研究則是首席戰略官管理得比較多;現在分眾的管理層增加了不少人員,在收購、兼並、公司戰略方麵,來了許多人,我們分工越來越細,每個人手上都有很多工作。
◎記者:具體點說你在做什麼?
江南春:我是業務的推動者。現在公司一線城市的廣告已經非常滿了,所以現在我在主推二線城市的廣告成長,當然一線城市也有許多增長的戰略,包括價格成長的戰略,人口成長的戰略等。上市後,我主抓銷售工作還是很明顯的,但不作個人銷售,主要支持各個組達成銷售目標。但有些特別大的客戶比較喜歡找我,這種情況現在還存在,我就叫我的助理去具體操作。因此今年我的個人業績可能還會在公司裏占5%左右。
◎記者:上市後你的身價一下漲了很多,外界好像有不少人懷疑你上市的目的,到底是真正想把分眾長期發展下去,還是想圈錢,你如何看待這種質疑?
江南春:我想這種懷疑並不是針對我一個人的,每個上市企業的CEO,一開始都會麵對這樣的猜測,你是不是要圈錢啊?我覺得沒有必要回應,隻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現在,我比上市前更忙了,很多人覺得賺錢是一種快樂,但是成就感並不是完全來源於金錢的,很多人都知道相對於金錢來說,我更喜歡工作。
◎記者:可以說,從商業樓宇聯播網這個概念進入大多數人眼球時開始,聚眾已經無可避免地成為分眾的宿敵了。直到今天,爭論當初到底是江總還是虞總先發現商業樓宇聯播網的聲音還沒有停歇。
江南春:我覺得要是到今天還討論這個問題,已經沒有太大意義了。我從來不去爭樓宇聯播網是誰先發現的——發現這個詞很奇怪,我覺得有必要嗎?如果你真的需要知道是誰先發現的,應該去看看這兩家公司誰先成立,誰先著手去做這個樓宇聯播網。但到了今天,像分眾這樣的公司再去跟別人爭論誰先提出創意,實在沒有必要了,我對此已經毫無興趣。
◎記者:不再有興趣爭論這個問題,是否意味著你覺得上市後的分眾已經跟對手拉大了距離,雙方不再勢均力敵呢?
江南春:我感覺,自從分眾上市後,分眾、聚眾這兩家公司已經開始了錯位發展。我最近也在留意關於聚眾的一些報道,你知道賣場是分眾繼商業樓宇聯播網後打造的一個全新的重點頻道,但聚眾已經表明他們不要跟著我們做賣場了,但他們會進入兩個新領域——公寓樓和便利店。而這個領域恰恰又是分眾不太會進入的,所以我們兩家已經各自走向了分岔路,不再像以前那樣有非常直接的競爭。
◎記者:你覺得聚眾放棄賣場,以及分眾不進入公寓和便利店,大家是否都是出於同一個考慮:為了避開對手的鋒芒,走差異化道路呢?
江南春:我不進入公寓和便利店,是因為我不認同這種發展思路。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分析。樓宇電視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針對了高端消費人群;同樣,賣場頻道的目標人群也是很清晰的,就是以我媽媽這樣為主的人經常去賣場的家庭婦女,她們是家庭用品購買的決策者。
但我們反過來看便利店,便利店頻道隻是一個終端媒體,在便利店裏掛一個電視能起到的作用,隻是影響你對某種飲料或零食等的購買欲望,如影響你到底購買康師傅冰紅茶好還是統一冰紅茶好,或者買蒙牛還是買伊利——效果僅此而已。
做公寓樓我覺得同樣是不大可能的,公寓樓隻適合貼海報。為什麼呢?也許你可以做一些很不錯的、高收入人群居住的公寓樓,但它同樣有兩個不可解決的問題。一是人流量——公寓的人流隻是寫字樓的1/10,這很明顯吧?第二個是等候時間——一個白領早上上班等一次電梯要一兩分鍾,但回家等電梯等十多秒就很了不得了,所以公寓樓的等候時間也是寫字樓的1/10,這就決定它與便利店一樣,不可能做十二分鍾的廣告循環,最多隻能做三分鍾,否則消費者得花48天時間才能把一個循環的廣告看完。我們說樓宇電視之所以成功,很重要的因素是價格優勢。在覆蓋同樣的目標受眾人群的基礎上,樓宇電視是當地電視台1/10的價格,但如果公寓的人流和等候時間都是寫字樓的1/10的話,後果是它的價格是電視台廣告的10倍,這樣哪裏還會有廣告主願意投入呢?
所以,我們堅持做商業樓宇聯播網和賣場聯播網,並不是害怕競爭,而是不認同這兩個市場。我始終認為商業樓宇的一個液晶屏可以供1000人去看,它的投資回報率是很高的;但公寓樓人流低,隻適合做低成本的廣告如海報,而且海報也不需要等候時間,一眼看上去就知道說什麼了。
◎記者:你對分眾在商業樓宇聯播網領域內保持遠遠領先於對手的地位一直很有信心,那麼你覺得在這個幾乎沒有技術門檻的行業裏,要一直保持領先地位,分眾憑的是什麼?
江南春:關鍵點在於分眾聚集了一批對這個產業非常了解的人。我本人從事了十幾年廣告代理業,從畢業到現在沒有做過其他行業,我是在這個行業裏長大的,非常了解客戶的需求、客戶的評判模式及受眾的區分等。我們的首席戰略官陳岩是實力媒體戶外副總經理,原來負責整個實力媒體戶外廣告的采購和選擇,他完全可以站在買家的角度考慮問題;陳從容是鳳凰衛視華東區總裁,是做電視出身的,可以從電視廣告的角度去分析很多東西;劉雪淵是經理人雜誌的總經理……有這麼一個專業的團隊在經營,很難走出錯誤的路;另外我們不會追求形式上的點的增多,我們不追求虛的,隻追求實實在在的廣告效果。所以說,我們成功的關鍵是做什麼事情都可以站在廣告主的角度去考慮,而評價一個媒體的唯一標準恰恰就是廣告主認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