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寫作]
對我來說,《聯想局》最大的收獲不是我得到了多少現世的回報,而是我找到了一條適合我自己的商業史寫作的道路,修正並豐富了我的“商業史寫作標準”。至為關鍵的是,我始終未嚐放棄自己的尊嚴,始終為自己脆弱的內心穿著一條底褲,我想,我應該為自己驕傲一下。
遲宇宙:現任《新京報》副總編輯,曾供職於《南方周末》和《經濟觀察報》,出版《海信史》、《海信經驗》、《聯想局》和《柳傳誌說:做正確的事》等著作多種。
我寫《聯想局》的局裏局外
——為了“底褲”的寫作
《聯想局》的出版,迄止今日,已近半年。圖書的銷售,據說是看前三個月,照《聯想局》前三個月的勢頭來看,既未有想像中之好,亦未嚐如想像中之差。一切平淡如水,緩慢而又平穩。
時間倏忽而逝世,《聯想局》與聯想的恩怨瓜葛,到今天已不大有人記得,即或記得的人也不大有人願意談起,一切都因為它打破了“潛規則”,揭開了真麵紗,為已經赤裸的“商業史寫作”套上了一條底褲,使人們重新發現了廉恥的底線,知道了穿著條底褲與晃蕩著那話兒四處亂躥的差別。
至於與聯想的淵源,我在《聯想局》的後記中有所記述,為清晰所謂真相,這裏容我再添油加醋贅述一番:
2001年6月11日,聯想與AOL結盟之後,我和兩個同事為《經濟觀察報》寫了一篇叫《聯想賭命》的文章。文章的立意不錯,新聞標題也聳人聽聞,刊發之後很是引人關注,在報社總經理的帶領之下,還曾被動地與聯想集團“溝通”過幾次。不過這事很快倒也過去了,除了寫了一篇關於聯想的稿子之外,幾乎對我沒產生任何影響。
5個月後,2001年11月12日,我收到一封電子郵件,發件人是聯想控股公關部副總經理張濤,一個我從未謀麵亦未有任何往來之人。頭一天,我的老師和好朋友錢鋼向我提到張濤會與我聯係,讓我對聯想正在進行的事情提點建議。
張濤的郵件介紹了一套“叢書”,說:“聯想……在十七年艱苦創業的曆程中,聯想突破了‘四道關口’,走通了高科技產業化之路,並且在管理與運營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此,聯想高層領導經討論決定,出版一套關於聯想的叢書……對內進行曆史性總結,對聯想發展史中的某些重大問題定性。”
張濤介紹了“叢書”的進展,說準備邀請幾位顧問(其中包括錢鋼),“擬訂邀請業界知名的,擁有IT背景並了解企業實際運營、文字功底紮實的記者在充分了解聯想曆史資料的前提下,撰寫相關文稿”。
我收到郵件後,遵照錢鋼的“指示”迅速與張濤進行了聯係。我們約了一個傍晚在聯想的小食堂裏碰麵。張濤是一個健談的人,我們似乎有類似的閱讀背景,對於寫作有近乎一致的判斷。印象中那天我們聊得很投機。
當日受邀請的記者除我之外還有《環球企業家》主編李甬和《中國青年報》的熊波。前者是我在《南方周末》工作時的老同事,後者則是新朋友。
後來機緣巧合,李甬因為工作忙早早宣布隻看檔案不寫書,熊波堅持到了7月,2002年7月,因為到了中央電視台《經濟信息聯播》工作被委以重任,工作亦是忙碌不堪,考較之後亦選擇了退出,於是我便成為惟一選擇了。
最終我到了青島,以海信作為寫作藍本,進行了我個人商業史寫作的訓練。《海信史:十年再造的關鍵時刻》完稿於2003年2月,7月由海南出版社出版。《海信史》完稿之日,我才對自己寫這本書多了一點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