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與上司磋商為自己爭取一段安靜的時間。如果單純的隱退行不通的話,你可以與上司商量為自己爭取一段安靜的時間。從你上司的角度,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讓你集中全力處理一些他或她自己也認為重要的事。
硬性規定的集體休息時間通常不會有什麼用處,太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會使整個工作團隊完全脫離自己的使命。
3、使用寫字板。關著門,人們仍然可以找你。許多公司都奉行一條門戶開放政策,人們對著關閉的門皺眉頭。但是對Niekelodeon,一家最前衛的兒童電視台的一位管理者來說,開與關都可以讓別人來找他,他在自己的門上安裝了一塊寫字板和寫字筆。當他的門關上的時候,想見他的人隻需在寫字板寫下提示信息。這套辦法之所以起作用就在於隻要他一出現在寫字板前,他就會立即按圖索驥去找那些人,這樣大家就都知道無需直接闖入他的辦公室,同樣也能找到他。
不過話又說回來,去找那些留下信息給你的人的時候,也要保持極端的審慎,這也是惟一一個使自己的“逃避時間”對自己和同事都能夠有好處的辦法。小竅門:萬一你同事關閉的門上沒有寫字板怎麼辦呢?可以在門把手上方放一個黃色的報事貼,這樣來訪者可以用它來方便地寫下留言然後貼在門上。
4、設立無幹擾時段。如果你是群體中的領導者,你可以要求同事給你一個不受打擾的時間,我早期所寫的書《有條有理的管理者》中提到的一位律師,這樣告訴他事務所的同仁:
5、錯開高峰時間。在午餐時間開始前一個小時離開辦公室,如果你到得比較早,如11:30,許多餐廳都會允許你提前坐在裏麵或幹點什麼工作。
頂級管理者組織工作時間的技巧
幾乎所有人都被眼下電光石火般的通信速度壓得喘不過氣來,一位金融業的客戶關係經理曾經告訴我說:“最讓人受不了的事是,每當我準備處理手頭上一大堆事情的時候,就會有客戶的谘詢電話打過來,同時,電子郵件也來了,讓我真是分身乏術。最後到了快下班的時候,我桌子上的東西還沒處理完,仍在不斷堆積。就這樣,非常棒的計劃、最良好的意願全都一下子灰飛煙滅。”
但是如果你把互動的事當做現實來接受,不再指望它會完全離開你,你反而可能掌握它、馴服它、找到辦法來順應這一現實,並在其中保持良好的工作態度。下麵是2個在不平靜的工作日中建立秩序、提高效率的好計劃。
定點核對法
你是怎麼組織不斷變化的時間安排?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組織似乎就是控製,但是對於許多頂級管理者來說,組織時間卻不再意味著在自己的優先時間之外,指定明確的時間去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務,而是意味著無限製的彈性時間安排,幾乎沒有什麼固定的框框。
在彈性的時間安排中,隻需確認一天起碼要達到的一些要求是否達到就可以了。
一般有3種類型的基本工作點必須查對,即基於功能的工作要求、基於內容的工作要求以及兩者兼有的綜合性要求。比如:
1、基於功能的工作要求:
·優先事項的時間是否得到保證
·打電話與回電話
·用TRAF法處理文件、電子郵件與語音郵件
·繼續關注已進行的工作
·用在非優先事項的兩個小時(可以零散分布在全天)
·每天安排對每一個直接報告人的簡短的接見
·每天安排與上司的摸底性謁見
2、基於內容的工作要求。內容方麵的基本要求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與老客戶的聯絡
·發展新客戶
·數據處理
·授權與員工培養
·撰寫備忘錄、信件、報表、營銷策劃案、戰略計劃等
其他任何正當的事項都可以算做綜合性的基本核查點,不要隨便放過。注意不要使自己的負荷過重,反應要快,有了這些核查要點作為支架,下麵你就可以學習頂級管理者一種獨特的工作藝術要求,這種工作藝術是他們之所以能夠靈活地安排自己的工作時間的根本原因。
重組時間法
所有的頂級管理者都深知,在自己的個人時間需求與製度化、程式化的集體辦公模式之間無休無止的討價還價,是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這也是頂級管理者之所以能成為頂級管理者的真正重要的時間管理藝術。其中的主要挑戰是你要有隨時調整你專注某一具體工作的習慣,使之可以適應更小塊的工作時間單元。
要把充滿討價還價的工作日看做是由大量10來分鍾的小時間單元拚嵌而成的。我把這些小單元叫做“毛毛雨”,叫做“馬賽克”時間塊、“幾個字節的時間”等,使你的頭腦中留有利用這種10來分鍾零碎時間的形象記憶。
你可以利用下麵的虛擬情景比較一下有和沒有“毛毛雨”概念會給自己的工作帶來多麼大的差異。
你聽見馬文正沿著走廊走過來,你知道大約3分鍾以後,他就會從門口探進頭來說:“嗨,有時間嗎?”可是,你那時候正在把最後的各種數字填到預算報告上,你已經幹了10分鍾,估計還有20分鍾就可以完成,在這種情況下,你對馬文的不期而至的兩種反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