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係列(第4輯)23(2 / 3)

◎潘瑞榮: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我接下來要講的就是要有共同的政府語言。我也在政府呆過。我發現中國政府的活動方式和德國政府不太一樣。德國政府,漢堡政府不會太關心這個問題;不像我們政府,因為國資嘛,財產本來是政府財產的代表,漢堡政府根本不會有這個想法。但漢堡的商會,漢堡的銀行會關心這個事情。如果政府可以進行這方麵的關注,可以把各種要素整合起來,這樣就能起到整合作用:大學,銀行,尤其是銀行。現在表現為一個個小點上都很有積極性,但沒有把它整合成整體來做。

◎張非冰:等於說沒有把各股力量整合成一股強大的動力。

◎潘瑞榮:國內企業將來出去並購也不能一個企業一個企業去做,尤其是中小企業,政府要有一個平台, 要有一個投資公司,由他們出麵作為主力的專業團隊出去做,成功率就比較高。其餘並購過程中就是兩地體製差異。德國許多企業的並購他是通過銀行拍賣形式進行。這種體製和方式對中國企業目前來說是不能適應的。要立項,要批準,非常長的路,我認為不可能有中國企業單個去做這個事情,但可以有一個政府部門的投資企業作為中介,作為一個平台去收購,它有可能完成。你是具體的買方,但整個資本金的運作沒法實現。我看到過好幾個很好的機會,但最後中國企業都沒有做成。

◎張非冰:您覺得中國的大企業在漢堡投資前景怎樣?

◎潘瑞榮:關鍵看做什麼。

◎張非冰:您覺得機會在那裏?

◎潘瑞榮:我也想過漢堡這個城市的區位優勢在哪裏?漢堡的區位優勢在於,第一,它是一個港口城市,在物流,港口方麵會有合作機會。漢堡的旅行社發達,我們可以看出,中海中原這還做得比較好,就反映了這樣一個結構。第二,漢堡還是一個國際性的原料藥的集成地。

◎張非冰:原料藥?

◎潘瑞榮:原料藥。中藥啊,西藥啊。還有草藥,草藥更多。

◎張非冰:整個歐洲嗎?

◎潘瑞榮:整個歐洲。沒有多少人知道這個事。這個會和中國有很大的合作,中國是一個草藥大國。中國草藥現在有重金屬含量的問題。這個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解決掉。通過德國比較好的提純技術,也可以幫助解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許多國營企業,民營企業都關注,關注這個市場。德國每年要用兩萬多種草藥。這也是個很好的機會。

第三,德國又是一個風力發電技術比較集聚的地方,對中國的風電技術方麵會有很好的機會。世界上比較大的風電公司,十家可能有七家在德國。七家中主要的又是集中在漢堡,漢堡以北的地方。這對於中國想發展風力發電的企業是有機會的。

第四,是船舶的一些配套技術。很明顯,德國的船舶技術在萎縮。而有可能向中國轉移這個技術的是歐洲,尤其是德國。日本和韓國也是造船大國,對我們也封閉的很厲害,不可能培養競爭對手嘛。我和船舶零部件協會的會長也探討過這個問題。他們覺得,中國大連非常活躍,反過來說,上海還不夠。上海從本身來說,作為國家戰略,它是中國的高科技船的總裝基地,百分之七八十的船舶核心技術都要進口。

在物流,原料藥,草藥,風能,船舶零部件有合作的機會之外,還有在環境保護方麵的技術比較先進,也是有很多合作機會。還有漢堡的汙泥發電。汙水當中大概千分之六是汙泥,把這個汙泥通過沼氣發酵以後發電,然後把它幹化以後作為燃料,燃燒發電,再把爐灰做護地的磚。按照中國的說法,叫做零處理,沒有任何汙染物。中國的汙泥處理和對方是個很大的問題。

◎張非冰:汙泥幹了以後居然可以燃燒?

◎潘瑞榮:它所含的熱量比垃圾高,相當於褐煤,等於是新的燃料。

◎張非冰:等於是在環保技術方麵有第五點合作的區間。

◎潘瑞榮:漢堡技術,尤其是一些軟技術一直不太注意。比如說,汙水管道的管理,利用,多數人可能沒有想到這事,其實它也是一筆很大的資源。尤其當城市的處理水平提高後,汙水的管道會有很大的浪費。而汙水治理投資的百分之七十是集中在管道。管道的投資絕對要比汙水處理廠的投資大的多。而漢堡呢,德國人的做法是比較精細的。當然花錢也很多。一台專門用於清理汙水管道的車可能就要20萬歐元,大約200萬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