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現代法製社會,無論發生什麼事件,我們都不難從法律上找到解決的依據。企業發生突發事件,首先應該從法律上進行詳細的論證。如果自己有法律責任不可推卸,就應及時、勇敢地麵對事實並承擔責任;如果在法律上自己沒有責任,則應依法說明情況,取得各方麵的理解和支持,以化解困境。如果反應遲緩,決策不當,那麼當企業受到損害或者損失的時候,就無法挽回了。
以上是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主要法律風險。上列法律風險不僅有行政處罰的風險,也有相對應的刑事法律風險。有時即使躲過了行政處罰,但當影響重大、情節惡劣的時候,也完全可能上升到刑事法律風險。無論哪種法律風險,都與企業的經濟利益密切相關,甚至與企業家的人身自由密切相關。企業家要將企業做大做強,要使企業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就不得不充分防範上述各項法律風險的發生。
企業法律風險的防範
近幾年來,我們曾聽到許許多多的企業家宣稱多少多少年要進入世界500強,要打造百年老店,要達到什麼什麼的宏偉目標……然而,豪言壯語還在耳邊,我們就看到一個個曾經風光無限的企業家相繼進入監獄,一個個曾經非常輝煌的企業相繼垮台……總結這些企業家或者企業敗走麥城的原因,我們不難發現,對法律風險的無知或者放任,才是導致他們最終失敗的根源。
如何防範企業的法律風險呢?首先必須提高企業家的法律意識。由於中國曆史上缺乏法製的傳統,中國的法製建設從改革開放後才開始逐步完善,至今才僅僅二十多年,中國走向市場經濟體製也僅僅十多年,因此中國的企業家們不可能從父輩、從先輩那裏繼承和學習到必要的法律知識和經驗,他們的法律意識普遍低下,在企業經營管理中也很難在法製的範圍內、用法律的思維來作出判斷和決策,對可能發生的法律風險普遍認識不足。
許多中國企業家喜歡獨斷專行,自行其事,在作出決策之前根本不會考慮法律方麵的問題,這往往與香港、台灣以及外商企業的老板形成明顯的對照。對於在法製社會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企業家來說,他們作出任何重大決策往往都會先谘詢或者征求律師的意見,甚至某些在國內企業家們看來根本不是問題的問題,他們都會很慎重地谘詢是否存在法律方麵的問題。
企業家有很強的法律意識,對企業的重要性是非常明顯的,它不僅有助於維護企業正常的生產和經營,而且還可以有效地預防給企業造成經濟損失。許多擔任過企業法律顧問的律師都有這方麵的經驗。
國內許多企業家往往隻重視打官司,而忽視在日常決策中預防法律風險的工作,這是明顯的本末倒置。打官司不僅付出的時間、精力以及經濟成本很高,而且還存在著證據是否充分、法官能否公正判決、判決能否有效執行等等訴訟的風險。而提前預防法律風險的成本,往往不足訴訟的幾十乃至幾百分之一。
企業家應該設法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學會提前預防法律風險,防患於未然,則必然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防範企業法律風險,需要建立、健全企業法律事務工作機構,並充分發揮企業法律工作人員的作用。由於我國法製建設的曆史還很短暫,因此我國企業缺乏設立企業法律事務工作機構的傳統和經驗。許多企業根本沒有設立企業法律事務工作機構,有的企業雖然設立了,但也未給予應有的重視。許多企業法律事務工作人員往往無法取得平等地與企業高層領導對話的機會,因此發揮的作用還很有限,而且也使得企業法律事務工作機構難以吸引、留住高級法律人才。
企業法律事務工作雖然不是企業維持日常生產、經營、管理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但卻貫穿於企業整個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的始終。嚴格地說,企業法律事務管理工作不應該是企業內部的一個部門,而應該是企業決策層、領導層的輔助機構、智囊團,其地位應該高於企業的一般部門。隻有如此,企業法律事務工作機構才能夠吸引到足夠優秀的法律人才,也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幫助企業預防可能發生的各種法律風險。
有的企業雖然設立了企業法律事務工作機構,卻將企業法律事務工作機構排除在企業決策層、領導層之外,結果企業法律事務工作機構最終隻能淪落為一個“擦屁股”的部門。無論哪個部門惹了麻煩事,都推給法律部門去解決。這樣,不僅無助於預防企業法律風險,相反地還可能在某種程度上鼓勵了其他部門不負責任,製造事端,甚至違法亂紀。如此,則根本無法達到設立企業法律事務工作機構的本來目的。
當前在中國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以及其他世界著名企業非常多,但是為什麼我們卻很少看到這些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犯罪坐牢或者企業因為法律風險而垮台呢?應該說與這些世界著名企業內部有著完善的法律事務工作機構並發揮著充分的作用是分不開的。在中國的跨國公司中,我們隻聽說過有企業家因為過度勞累而猝死,卻很少聽說哪個企業家因為發生違法犯罪的行為而坐牢,也很少看到在中國投資的跨國公司因為法律風險而垮台,而中國的企業家們卻屢屢因為違法犯罪而身陷囹圄,中國的民營企業相繼因為法律風險而垮台,甚至前赴後繼,連綿不斷,這很發人深省,值得深思。
企業不僅應該設立自己內部的法律事務工作機構,而且還有必要聘請職業律師作為企業的法律顧問。以職業律師的經驗和見識,往往可以解決企業某些高端、重大的法律問題。那些沒有設立企業內部法律事務工作結構的中小企業,則更應該聘請適合自己企業的職業律師隨時提供必要的法律幫助。有的時候,律師不經意的一句話,甚至勝過企業家自己苦思冪想幾個月;律師的一條法律意見,甚至勝過自己和所有員工辛苦工作幾個月。在許多時候,律師的話“一字千金”,應該是完全值得的。
一些企業家在企業做大之後,往往會被身邊一些拍馬奉迎的人壟斷“話語權”,隻能聽到一些歌功頌德的奉承話,甚至“小人讒言”,而聽不到其他的真知灼見,聽不到逆耳忠言,這是非常可怕的。企業家在某些重大決策問題上,應該盡力跳出自己身邊這個圈子,聽聽來自律師的法律意見。如北京建昊集團董事長袁寶璟,自己本身雖然也是法律專業畢業,但畢竟沒有從事法律工作。當他遭遇別人敲詐勒索的時候,不曾見他與律師協商對策,卻聽從自己哥哥袁寶琦的意見采取極端的犯罪手段,最終兄弟倆雙雙被判處死刑,實在讓人惋惜。
許多企業家在遇到重大決策的時候,寧願與自己的家人、司機、秘書甚至情人商量,聽取他們的意見,卻往往忽視征求律師的專業法律意見和建議。這也是非常不正常的。雖然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但在現代信息爆炸、知識密集、專業分工越來越細的時代,別說“三個臭皮匠”,就是三十個甚至三百個“臭皮匠”,也可能頂不了一個“諸葛亮”。這就與三十個小學生等同不了一個大學生、三百個戰士頂不了一個將軍是一樣的道理。對於複雜的腦力勞動以及專業的分工來說,專家就是專家,外行就是外行。因此,企業家應給予律師必要的尊重和重視。
如何提高企業家以及其他企業管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呢?
首先,企業家們必須學習一些必要的法律知識。對於企業家們來說,他們沒有必要非常細致地學習和掌握那些具體的法律概念和規定,他們隻需要知道哪些問題、哪種情形下可能涉及到法律問題即可。作為中國第一代的企業家,這些意識他們不可能從上一代人那裏繼承和傳授而來,隻有靠自己的學習和感悟來獲得。
企業家們至少應當懂得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如共同犯罪,單位犯罪,主犯,從犯,刑事,民事,欺詐,顯失公平,不可抗力,無因管理,不當得利,代位權,撤銷權,定金,抵消權,履行抗辯權,提存,法人,抵押權,質押權,留置權,訴訟時效,證據……這些法律概念許多都是我國上世紀80年代以來相繼頒布的法律中新出現的法律名詞,企業家們不可能從前輩那裏獲得這些概念的相關知識,而這些概念往往又與企業經營和個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密切相關,因此都是一名合格的企業家不能忽視的概念。如果連一些基本的民事概念都不懂,企業家們又怎麼能夠在企業決策中把握好並運用自如呢?!
其次,企業家應當重視內部培訓。據一家來自境外的律師事務所負責人介紹,在跨國公司中,這種法律培訓非常重要和全麵。企業家不僅要聘請法務部人員或者外聘法律專家給他們的高層管理人員提供法律培訓,告訴他們什麼問題該怎麼做,而且還要對所有員工進行必要的法律培訓。尤其是對境外上市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更必須受到全麵的法律培訓。
在我國,我們看到很多企業都非常重視對管理人員和員工的培訓,但主要集中在營銷、生產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等等方麵,卻很少有進行法律培訓的。尤其是對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的法律培訓更是非常缺乏。因此,企業不時地出現各類刑事犯罪或者其他法律風險,我們也就不感到奇怪了。企業家們應該認真總結那些不幸觸犯刑法的企業家的經驗和教訓,時刻提醒自己,讓警鍾長鳴,讓自己和企業始終走在法律的軌道上。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企業家成功的時候,許多人會不請自來圍攏在企業家的周圍。企業家如果不辯黑白,周圍聚攏了太多的社會閑雜人員,而且輕信、重用他們,那麼難免有一天,在不知不覺之間,他們就可能像劉湧、陳毅鋒等人一樣,成為“黑社會老大”,最終連同自己的企業一起土崩瓦解。因此,越是成功的企業家,越應當在自己的身邊有意識地“安插”一些法律專業人士,隨時傾聽他們的專業意見,使自己不至於違法亂紀,保障企業始終在合法的軌道上運行。若能如此,企業做大做強,甚至闖入世界500強,才有真正的希望。
從本文不難看出,企業家的風險有很多,但法律風險不僅是最多的,而且往往也是最致命的。中國有句成語“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對企業家們來說,如果僅僅涉及經濟糾紛,那還可以用這一成語來汲取教訓。但如果涉嫌刑事犯罪,那就絕不是“亡羊補牢”的事情了,而是亡了主人,再也無法補救了。
中國的企業家們如果能夠充分認識到企業經營、管理和發展過程中的法律風險,並及早采取必要的防範措施,那麼我們相信,類似牟其中、楊斌這樣“首富”的悲劇將會越來越少,中國的企業才能不斷發展壯大。
【律師提示】:隨著我國法製日益完善,企業和企業家的法律風險也隨之日益加大。麵對形形色色的法律風險,要求企業家們都掌握全麵的法律知識,顯然是不現實的。企業家們未必要掌握全麵的法律知識,但至少要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識,即應該起碼懂得哪些工作、哪些問題、哪些時候可能存在著法律問題。企業家們隻要具有法律意識即可,遇到法律問題,應及時向具有專業法律知識的律師進行谘詢,或聘請律師提供完善的法律服務。若能如此,企業家頻頻犯罪入獄的事件必將大為減少,企業發展中的法律風險也必將大大降低。
(本文有刪節,全文請查看藍獅子財經係列圖書《總裁的陷阱——律師給中國企業家的18個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