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係列(第8輯)-《公司錦標賽》17(1 / 3)

下篇:2007~2008年度“中國最佳商業案例”入圍作品 比亞迪:袋鼠模式多元擴張

[ 本文作者為《商界評論》記者羅建法、蘇東,原文發表於《商界評論》2007年第10期。]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於1995年2月在深圳成立,幾年時間,即迅速崛起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的二次充電電池生產商,已經比肩索尼等國際巨頭。並力爭在未來五年內成為全球最大的IT零部件供應商之一。

2003年正式進入汽車行業,比亞迪汽車遵循自主研發、自主生產、自主品牌的發展路線,依托企業強大的技術和資金實力,全麵整合汽車製造業的生產鏈,矢誌打造真正物美價廉的國民用車。

比亞迪首款自主研發的中級車型F3,自2006年9月上市開始便屢創銷售奇跡,2007年上半年以超過60%的行業銷售增長速度,連奪“產量增幅第一”,“銷量增幅第一”,“單品銷量第一”三支桂冠。成為中國成長最快的主流汽車企業。打破了外行造車失敗的魔咒。更號稱到2025年,成為世界汽車行業的第一。

電池領域的王者,儼然已成為汽車行業的新貴。在眾多“外行造車”失敗的情況下,比亞迪卻能夠一枝獨秀,在於其獨特的“袋鼠模式”:集中內部資源,在已有的商業領域成功後,迅速進行戰略轉移。利用內部的資源像袋鼠一樣繁衍一個又一個新業務,汽車業務即是比亞迪培育出的一隻“袋鼠”。

比亞迪不僅借鑒了電池和IT業務的優勢,整合各業務群中的優勢元素,同時,也整合汽車產業的上下遊,奉行“跟隨者與模仿者”的發展策略。

從2003年進入汽車行業,到現在的初步崛起,比亞迪似乎走的是一條金光大道,但是,在當時興起的“外行造車”熱潮中,比亞迪隻不過是唯一的幸存者,汽車行業的滔天巨浪,已經淹沒了無數的知名企業,奧克斯、廈新、美的、波導,乃至當時盛極一時的格林柯爾,均以失敗告終,成為洗刷祭壇的鮮血。

都說亂世英雄起四方,但是,從草頭王到真命天子,卻有雲泥之別。比亞迪以F3暫露頭角,到現在成為繼奇瑞、吉利之外的民營汽車後起之秀,其背後有何獨特的秘訣?

複製技術基因

在競技領域,考驗一個運動員偉大與否,不僅在於其顛峰期的爍爍光華,還在於其穩定性與複製自我的能力。在風靡世界的NBA聯賽,張伯倫不僅創造了單場100分的空前記錄,更用連續7年的得分王成為NBA早期的泰山北鬥;喬丹不僅創造了季後賽單場63分的記錄,更用10個得分王成為NBA鼎盛時期的王者;而科比不僅有單場81分的壯舉,更通過連續四場得到50分以上的偉大表現,成為現役球員中的最強者。

在企業領域也是如此。通用的偉大,不僅在於其曾經連續5年雄居財富榜世界第一,更可怕的是通用幾乎在所有的擴張領域都可以數一數二,複製新產業的能力無人能出其右。無論是沃爾碼還是國美,其連鎖模式能夠成功,單店的自我複製能力也至關重要。

無疑,比亞迪已經是電池領域的王者,但是,要超越單一領域,而成為真正卓越的企業,則需要考驗其自我複製的能力與穩定性。從最早生產電池,到生產手機配件,到現在跨入汽車業,比亞迪稱其發展過程為“袋鼠式有效複製”。

為什麼叫“袋鼠理論”?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夏治冰的解釋是,袋鼠有三個特征,分別是:長腿、育袋和自我奔跑。多年來,比亞迪以自主創新為核心競爭力,在產品的差異化等方麵構建起了企業的長腿。

技術出身的王傳福,對於技術研發非常重視,比亞迪不僅僅是實力第一,在技術研發上,比亞迪甚至在全球範圍內,都擁有領先優勢。

比亞迪一貫重視技術,每年的專利創新排在國內前沿,技術能力突出使比亞迪在整合、吸收、消化、自主創新的道路上闊步向前。電子研發是比亞迪的特長,這一點在9.98萬元的旗艦型F3身上表現的尤其突出:整車的GPRS衛星定位係統全由比亞迪自主研發 。在IT行業的精細化也被移植, F3的內飾,做工就是極其細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