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禮儀是家庭幸福的資本(4)(2 / 3)

第一,正麵引導。應該在簡明扼要抓往要害、嚴肅認真地指出錯誤後,用肯定的語言,如“你是有出息的”肯定會爭氣”等,給予正確引導,指明出路。

第二,尊重人格。孩子有過錯,理應批評,但其人格應受到尊重。批評應對事不對人,孩子和大人,被批評者和批評者,人格應該平等。

第三,避免當眾批評。有的父母誤認為當著他人的麵數落一下孩子,會增強“激發”效果,殊不知,這樣做最大的弊病是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第四,看準時機。孩子一旦有錯,通常要及時批評。當然,所謂及時批評也應視年齡特點及錯誤性質有個時間跨度,要抓住時機“冷處理”。

第五,相互配合。孩子有了過錯,爸爸批,媽媽護,豈不效果相互抵銷,何談教育?當然,父母對孩子的批評方式可有差別,但必須口徑一致,配合默契。

父母最該對子女講的“十大金句”

禮貌看起來是種外在行為的表現,實際上它反映著人的內心修養,體現一個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識。

也許你從來沒想到過,自己隨便說出來的一句話,會對孩子小小的心靈產生多麼重大的影響。那麼,哪些話會帶來解決問題並讓孩子快樂的魔力呢?

第一句:你自己來做決定吧。

如果你想讓孩子做某件事,或者是停止做某件事,我們建議你這樣說。這麼說是為了讓孩子了解:他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第二句:爸爸媽媽都愛你,但我們不喜歡你這樣做。身為父母,總免不了有時候會責備孩子。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要將事情本身與做事情的人分開,這樣,孩子才會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這並不意味著自己是個不好的人,批評孩子要講求方式。

第三句:孩子,你是最棒的!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接受鼓勵而產生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沒有自信的孩子會很容易放棄任何努力,而且有時還故意做出逆其道而行的事情。所以,學會適當地鼓勵孩子,讓他成為一個自信的人,是作父母所不能忽視的。

第四句:放棄是一種智慧,缺陷也是一種恩惠。現在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集體意識比較弱,所以要時刻提醒孩子,並幫助他們培養一種集體意識,這樣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中,才會走得更遠。

第五句:別人的東西就是別人的。當孩子因為“不小心”而拿了超市的一些東西時,這時為人父母的千萬不能大聲責備,而是要耐心地和他講道理,“別人的東西永遠不可能成為自己的”,這時再讓孩子及時承認錯誤,把東西送回去。

第六句:祝你今天上學愉快!早上,在一切準備妥當,孩子要去上學前,父母切記不要對孩子進行一連串的訓誡和警告。在這個時候對他們說:“祝你今天上學愉快!”是一句最好的離別話。

第七句:五點鍾見。如果希望孩子放學後就馬上回家,跟他們說:“五點鍾見。”這樣會比說:“放學後別在路上逗留,要馬上回家。”清楚得多,也容易讓孩子接受。

第八句:這是你的眼鏡。有時,孩子會忘了帶課本、眼鏡、文具等等到學校,父母也不必為這些事大發脾氣,而應將它看成意料中的事。這時,最好的辦法是先把孩子忘記帶的東西拿給他,拿東西給孩子並對他們說:“這是你的眼鏡。”要比對他說:“你記性真差。”等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第九句:孩子,你為什麼不係鞋帶。當發現孩子不好好做事情的時候,這時千萬不要抱怨,更不能責罵,最好的辦法就是問清楚原因,然後再給孩子示範幾次,最後交給他自己去做。

第十句:你來幫我解決一個問題好嗎?當孩子在吃飯時不停地唱著新學來的歌曲時,或者試圖用手裏的青菜畫一幅畫時,父母可以先對孩子這樣說:“你來幫我解決一個問題好嗎?”這種開頭好像父母有問題,請孩子幫忙解決,然後父母可以接著說:“你唱的歌很好聽,所以我想等吃完飯開始洗碗的時候,你再唱給我聽,好不好?”

父母每說的一句話,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孩子的成長發育,因此,作為父母,平時就要養成一種對孩子有積極影響的說話習慣,時間長了,就會對孩子有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孩子也會慢慢在這種潛移默化中變得優秀和出色。

父母一定不能對子女講的“十大禁句”

好話不出門,壞話傳千裏。一句好話也許看不到它發揮的作用,但是一句不好的話,它的影響足以摧毀一個人的世界。